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今年是中國黨政領導人的換屆之年,換屆後有可能出現全面推進改革的新形勢。”25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吳敬璉在中山大學舉行的首屆嶺南論壇上表示。
吳敬璉表示,20世紀最後的二十年,中國的市場經濟改革取得重大成就,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框架,這個變化奠定了中國經濟崛起的制度基礎,支持了三十年來中國快速的發展,使低效勞動力資源轉向比較有效的使用,土地使用效率也得到提高,對外貿易的發展也支撐了經濟的高速增長。政府在市場不成熟的情況下,動員和協調資源的功能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還需要注意到,上世紀末建立的市場經濟體制很不完善,離黨的十四大確立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還有相當大的距離。
他進一步解釋説,所謂市場經濟就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作用的經濟。市場自由競爭的價格能夠反映供求價格,引導資源自由流動,實現資源配置的有效性。
按照這個要求,中國的市場經濟框架還有很大缺點,政府在資源配置中還起了相當大的作用。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仍然過多,國有經濟規模仍太大,相當部分企業還具有行政賦予的壟斷權。
當然,這種特點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歷史原因。
吳敬璉表示,2003年,黨和政府做出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決定,在重要方面進一步推進市場經濟體制改革。
但是這個決定現在看來執行得並不好,有多種原因。其中,很明顯的原因是改革進入了深水區,涉及到政府官員的利益。一方面要損害官員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缺乏改革的動力,所以改革就放慢了。
改革放慢腳步造成的問題是,政府干預市場,使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沒有改善,甚至惡化,經濟發展方式轉型面臨困難。
但吳敬璉強調,中國改革從來是在危機壓力下上下一心採取的措施,現階段出現的矛盾和問題有可能使我們形成新的改革共識,推動改革的前進。
他説,“十二五”發展規劃的主線仍然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動力就是全面推進改革,其中重要的方面是,要更加重視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由此預示著“十二五”發展規劃執行過程中,特別是黨政領導換屆之後有可能出現全面推進改革的新形勢。
吳敬璉認為,頂層設計並非首次提出,而是對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政策的一種延續,過去頂層設計被稱為改革的目標模式。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改革的目標模式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正是我國當時的頂層設計。
吳敬璉表示,改革的目標模式在逐漸被一些人遺忘,同時也有觀點認為上學難、看病貴等問題都是經濟改革的結果,認為改革被一些主流的經濟學家誤導了,於是就出現了強化政府、強化國企的現象,出現了以強勢政府為特點的中國模式。
吳敬璉表示,這種模式和一開始的市場經濟目標並不是一個模式。改革停滯提供了很多教訓,也提供了改革的契機。要達到改革的共識就要有總體規劃,系統的改革方案,當然,他並不否定基層的從下到上的各種制度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