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假貨贗品氾濫鑒定混亂無序 藝術品收藏遇信任危機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5日 09: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金融投資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近年來,藝術品市場的火爆程度有目共睹。不過,《金融投資報》記者發現,隨著收藏市場假貨贗品橫行,鑒定市場混亂無序,拍賣市場假拍、做局等醜聞屢見報端之後,藝術品市場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而一般人更是難以想到這個行業竟然會如此的黑,如此的步步驚心!值此“315”到來之際,本報以此為契機,共同探討看似火爆且天下太平,內在卻暗流涌動的藝術品收藏市場。

  收藏市場:贗品橫行

  在我國的收藏史上,雖然假貨、贗品一直伴隨著整個藝術品市場,但像如今一樣在收藏市場上大行其道,在歷史上還是頭一回。按業內人士的話來説,只要置身於收藏市場,你就會發現無論是字畫、瓷器、玉器、郵票、錢幣,還是連環畫、宣傳畫、票證、舊書舊報等一些不起眼的藏品,都被大量的贗品所充斥,造假幾乎達到了什麼東西都可以造。面對各類五花八門的贗品,有業內人士戲稱:“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一位資深的瓷器收藏家告訴記者:“現在市面上的古董,不敢説100%都是假的,但至少90%都是贗品。許多所謂的古董,光從價格上就可以看出贗品。像一件宋代官窯的瓶子,在拍賣會至少幾萬元、甚至更高,幾千塊錢就想買個真的,想得也太美了。”而著實讓人驚愕的是,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何鴻曾經在出席一次活動中也談到,現在收藏品市場中95%以上都是假貨。

  除了古玩市場上贗品氾濫外,在拍賣市場上也同樣讓人驚心。中國當代著名人物畫家史國良估算:“目前國內大拍賣公司的拍品真貨佔70%,餘下30%是存疑的。而小拍賣公司的拍品假貨高達70%”。記者還發現,國內部分媒體甚至報道指出,在國內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上,一些古代書畫名家的作品有超過90%都是贗品。

  四川省收藏家協會一位專家表示,目前藝術品收藏市場贗品氾濫已成為圈內人士公認的事實,而大部分贗品都來自於以營利為目的的造假,並且形成了專門造假的作坊和機構。像前幾年引發震蕩中國畫壇數載的“石魯假畫風波”,幾百幅賣出的“石魯遺作”假畫均是一造假團夥所為。在成都的收藏市場上,同樣有夥不法之徒,他們經常在市場上大量收購各類新倣古玩藝術品進行人為做舊加工處理,然後再以高價在古玩市場上賣出,甚至與各拍賣公司私下串通,最終通過拍賣會流向社會。

  鑒定市場:混亂不堪

  古玩藝術品作為投資品其前提必須是真品,然而真偽鑒定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對初涉收藏的人來説,就需要找到專業人士幫忙鑒定,於是鑒定專家就成了投資者眼中的“香餑餑”。與此同時,各種鑒定專家和鑒定機構也就快速登場。然而,目前收藏市場沒有統一的鑒定體系,誰都可以是專家,誰都可以從事文物鑒定,也導致當前鑒定市場的混亂不堪。

  當古玩藝術品鑒定與經濟利益挂鉤後,任何真相都能被價格左右、被慾望扭曲。許多依仗著通曉古玩藝術品某個領域知識的所謂鑒定專家,正是古玩鑒定市場混亂無序的製造者和源頭。他們在鑒定時,知假説真、顛倒黑白、不同時間對不同鑒定對象發表不同鑒定結論。而同樣一件藏品,10個專家可以給出10個截然不同的鑒定結論的怪象,更是讓許多收藏愛好者一頭霧水。

  據了解,目前國內的藝術品鑒定市場幾乎處於無法律約束的狀態,專家的鑒定結果只代表個人學術觀點,看錯了也不用負法律責任,一些遊走江湖的民間鑒定專家多交錢説成是真的,少交錢就説成是假的,給幾千元錢便可以買一張鑒定證書,這些都是公開的秘密。另外,一些官方很權威的鑒定專家在利益面前也將職業道德拋在腦後,幹起了見不得人的“勾當”。像去年底,曾經轟動全國的“金縷玉衣”鉅額貸款詐騙案,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楊伯達等5名頂級鑒定專家為了拿到幾萬元的鑒定費,圍繞著假“金縷玉衣”玻璃罩轉了一圈便出具鑒定證書並估價24億元。而今年初,曾經拍出2.2億元的稀世“國寶”——漢代玉凳,就懷疑是拍賣公司和鑒定專家聯手操作的結果,因為這條所謂的“漢代玉凳”只不過是在2010年組裝而成的罷了,而其鑒定專家也是來自故宮的資深專家周南泉。有業內人士表示,官方很權威的鑒定專家這樣搞鑒定,已不是專業問題,而是道德問題。

  拍賣市場:亂象頻出

  近年來,藝術品拍賣市場空前紅火,不過在藝術品拍賣行業迅猛發展、天價迭出的同時,假拍、拍假、私下交易、拒不付款、暗箱操作等各種違規操作大量浮出水面後,讓許多人更加明白原來看似繁華的拍賣市場,其背後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據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2010年度上千萬元的408件成交拍品中,截止到2011年4月30日只有237件完成結算,結算率僅為58.09%,其餘171件均為不完全結算或未結算,“拍而不買率”高達41.91%。另外,2011年在中國嘉德春拍以4.255億元拍出的齊白石《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據説買家也還沒有付款,並且也沒有付款的意思。除此之外,去年6月,以7280萬元成交的徐悲鴻油畫《人體蔣碧薇女士》也被指出為贗品;去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一件“清乾隆禦制琺瑯彩古月軒題詩錦雞花石圖膽瓶”在拍賣現場遭遇流拍,在私下卻以2億港元成交。近日,兩件天價藝術品——2.2億元的“漢代玉凳”以及1.4億的宋徽宗《千字文》被質疑為贗品,則再次激起拍賣市場千層浪。

  記者發現,面對當前藝術品拍賣市場頻出的亂象,一些圈內人士用“中國拍行八大怪,功夫花在標的外;進門先收幾萬塊,真品贗品照樣賣;看貨只認‘紅屁股’(火漆),不掙外快掙‘內快’;假拍拍假不要緊,成交流拍錢照賺;自家拍品自舉牌,天價做局建檔案;官司纏身也無妨,‘免責’護駕不言敗……”這樣的打油詩,羅列出了國內拍賣行的潛規則,並將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的亂象詮釋得淋漓盡致。

熱詞:

  • 贗品
  • 藝術品拍賣
  • 收藏市場
  • 藝術品收藏
  • 藝術品市場
  • 古月軒
  • 鑒定結論
  • 藝術品鑒定
  • 收藏愛好者
  • 鑒定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