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全國保障房建設目標排行:黑龍江第一 京滬靠後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3日 09: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法制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為讓群眾住有所居,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各地的政府一把手立下軍令狀,28個省份要建707.86萬套保障房,高於住建部提出的700萬套的目標。

  記者統計發現,在保障房建設目標排行榜上,黑龍江以52萬套雄踞第一,保障房建設前10名中,以中西部等發展中省份為主,東部經濟發達省份只有江蘇和山東兩個。專家指出,這與國家4萬億救市投資、東部産業轉移引起的中西部城鎮化加速有關。

  保障房排行

  黑龍江當老大 急先鋒多在中西部

  隨著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的出爐,各地今年在住房方面的政策也紛紛亮相,除福建、甘肅、重慶三地未提及新建保障房目標套數外,其他28個省份都亮出了建設保障房的“底牌”。

  記者發現,在28個省份中,有10個省份提出的目標超過30萬套(不包括雲南30萬套)。其中黑龍江以52萬套居首。與GDP排行榜大相徑庭的是,充當“急先鋒”的前10個省份中,東部沿海發達省份只有江蘇、山東兩個富“兄弟”位居第九和第十,陜西、河南等其他幾個都是正在努力發展經濟的中西部省份(排名詳見本報今天A4版)。

  我愛我家市場研究院經理程浩業分析,保障房的開工率和省份的城鎮化水平有關。

  我國第一次城鎮化在1996年,主要發生在浙江、廣東等沿海省份。2010年,隨著國家救市的4萬億投資建設的工程陸續完工,加上東部省份將製造業等轉移向西部省份,近幾年中西部等省份迎來第二次快速城鎮化進程。

  京滬排名雖靠後 目標瞄準“夾心層”

  無論是經濟排名還是個人收入排名,北京、上海、廣東等省市一般都充當戴著小紅花的模範角色,但在保障房建設上,三兄弟卻顯得比較低調,滬、京、粵分別排名19至21位。

  此外,排名最後的幾個省份分別是西藏、寧夏、貴州,均不到10萬套。

  中國房地産學會副會長陳國強(微博)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決定保障房的開工率相關因素很多。

  比如城市人口、城市大小、城市人均GDP的走勢。他還指出,一座城市住房自有率、保障房建設早晚的問題,也會影響目前保障房的開工率。

  像一些福利比較好的省份,保障房開始建設得也比較早,現在就不在大規模投資期,也並非沒有可能。

  北京中原地産三級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認為,一些中西部省份的保障房包含有老城改造的內容,而對北京、上海來説,保障房多指公租房、兩限房等,這樣做也是為了解決這些城市買不起商品房又不符合經適房保障的“夾心層”人群居住問題。

  而像西藏、寧夏,常住人口都在全國的後幾位,有保障房需要的人群自然也比別的省份少,加上當地城市化水平不如中部地區,開工率排在後面也是正常。

  延伸

  各地減少

  對房地産依賴

  北京、海南、上海等地已意識到房地産市場調控加強等給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並開始出招應對。

  上海市市長韓正在今年該市的兩會上表示,2011年政府著力“減少對房地産業發展和投資拉動的依賴”,2012年將要一以貫之:“下決心減少對房地産發展的依賴。”

  除此之外,今年各地還提出,不遺餘力地發展文化産業,此外,各地對發展信息産業和信息化也空前重視,如一些東部省份提出了大力建設信息産業園、加大對信息産業的扶持,西部的廣西也試圖在信息産業領域實現趕超。

  保障房手段

  保障房也得住得“更有尊嚴”

  有了建設保障房的目標,還要有實現這個目標的手段。

  記者發現,在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各地提出發展保障房時也是亮點頻現。

  今年1月9日, 黑龍江省省長王憲魁在該省的人代會上提出,全部解決1.9萬戶重點優撫對象“住房難”問題,讓困難群眾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其中手段之一就是對保障性住房建設提供“信貸支持”。

  重慶表示,要“加強公租房小區綜合配套,提高社區管理服務水平,方便群眾生活”。不僅為大家提供公租房,更希望公租房的生活質量能和商品房一樣,社區管理等都漸漸完善。

  除了讓群眾住得更好,也有一些省份提出,要確保保障房的分配公平。如包括福建在內的多省提出的“完善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和辦法,擴大住房公積金覆蓋面”。

  河南則把對保障性住房拉動房價的期待也放進了報告,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通過多種方式“進入保障性住房領域”。

  保障房原因

  中央下任務 未來5年不放鬆

  為什麼今年各地把保障房放到如此重要的地步,甚至海南“把保障性住房建設作為‘一號民生工程’”?

  首先這是中央政府的要求。

  去年全國兩會時,中央提出要“進一步擴大保障性住房建設規模。今年要再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住房共1000 萬套”,並要求全國各省市“制定並向社會公佈年度住房建設計劃,在新增建設用地計劃中,單列保障性住房用地,做到應保盡保。”

  因此,大力建設保障房也必然是未來五年各地方政府的重中之重。

  拉動GDP 做發展經濟新推手

  其次,大力發展保障房還起著GDP新推手的作用。

  在國家的調控政策下,商品房市場去年成交量萎縮,北京、上海等地已感覺到其“切膚之痛”,如北京市市長郭金龍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坦陳,首鋼主流程全面停産、實施房地産調控和機動車限購政策影響經濟增速2個百分點。

  據媒體報道,在推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當中,唯有投資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而房地産開發投資佔全社會投資的20%左右,其增速的快慢直接影響到全社會投資的增速,甚至牽扯著整個國民經濟的“神經”。

  因此,保障房的建設無疑對拉動GDP起著臨危受命的作用。保障房投資也會拉動建材、工程諮詢、鋼鐵、水泥、人工勞動力等相關産業的發展。

  來自工信部的信息顯示,去年與房地産關係最密切的建材行業,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去年1月至9月規模以上建材工業增加值較去年同期同比增長19.5%。

熱詞:

  • 房地産市場調控
  • 建設用地
  • 自有率
  • 中原地産
  • 京滬
  • 急先鋒
  • 信貸支持
  • 底牌
  • 夾心層
  • 兄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