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禾苗
大眾交通出租車試點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司機花12萬元買斷一輛新車的4年租賃權,同時每月再向公司繳納3000元的管理費,而公司方面則不再為員工繳納“四金”以及車輛保養維修費用
日前,在交通運輸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三部門電視電話會議上,交通運輸部副部長馮正霖表示“要努力破解出租車行業發展中的基礎性、長期性難題”。公眾普遍認為,出租車行業將進入改革深水區。而上海的試點改革工作已經啟動。
大眾交通一位管理層昨天也向《第一財經日報》證實,公司已經開始試點運營模式的改革,從原先的承包制運營方式(即駕駛員每月交付“份子錢”)、企業為駕駛員支付“四金”及包維修費等,試點“買斷式租賃”模式。
該管理層強調,這並不是一個很大的動作,只是“嘗試”,且試點車輛只有99輛車,和大眾交通自營數量的7800多輛車(截至2010年年底)的數量相比,佔比只有1.2%。
大眾交通出租車試點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司機花12萬元買斷一輛新車的4年租賃權,同時每月再向公司繳納3000元的管理費,而公司方面則不再為員工繳納“四金”以及車輛保養維修費用。
上海另一家大型出租車公司的莊師傅對大眾交通的試點改革頗為關注,並做了一番研究。他告訴記者,按照4年12萬元及每月上交的3000元的總額來計算,司機一天的平均支出約是180元左右。而正常情況下,一家出租車企業給員工會繳納每月800到1000元左右的“四金”,平均每天支出大約33元,而汽車修理費大約是一天20元,這些費用以前都是由公司負責的,新模式下,等於都轉嫁給了司機。
“不清楚這個條款中,到底是哪方來繳納汽車的保險。如是按照保險費用年5000元且由駕駛員支出的話,每天也是15元左右。這樣計算下來,新的租賃模式,需要每日支出240元上下。”
他説,這種支出與“單班制”(即一個人開一輛車)的“份子錢”相差不太多,但要比“雙班制”份子錢(每天300~370元)便宜一些,估計日增約50元收入。
但從公司角度而言,新模式會讓企業減輕一些壓力。
大眾交通上述管理層承認,之所以做這樣的試點,原因之一是由於目前出租車行業工作人員流動性較快。雖然其沒有具體的數字,但這是不爭的事實。
上海出租車行業“青黃不接”的掣肘,在數年前就暴露出來了。2009年7月,新引入的“世博出租車”,需要4000個就業崗位,但當時招人成了各個出租車企業的頭疼之事。此外,按照上海大約5萬輛出租車來計算,駕駛員有10萬人左右,而每年離崗的人可能有1萬人以上,“用人荒”不得不讓各個企業都配備“頂班司機”來做儲備。
為什麼這樣一個國際大都市“的哥”職業如此不受青睞呢?
莊師傅説,首先是其他企事業的待遇都明顯上漲了,導致較苦較累的“的哥”並不被看作是很好的職業。他及周圍同行一般都會工作15個小時以上,而每月能拿到手的純收入也不過是4000~5000元,一些比較拼命的駕駛員則能有8000元的收入。但假設一個司機在上海其他企業找到駕駛員的工作,則可實現“3000多元加四金”的待遇。
其次,現在“80後”、“90後”的農民工,即便是有駕駛執照,也不想被束縛在出租車行業。他們會自己購買一輛外地牌照的舊車,在七浦路、郊區地鐵站、市區人流量較集中的商業街蹲點或巡迴,這類“黑車”一天純賺100元到200元並不難。一些租房在上海郊區的外地司機也感嘆,如果在市區做正規公司的駕駛員,每天還要來回跑。假設到了半夜空轉回家,汽油費都要比自己當日的房租貴上許多。所以,寧可自己單幹且冒著被罰款的風險,也不要“嫁給”出租車公司了。
另一家出租車公司的駕駛員則告訴記者,很多出租車企業會與員工簽訂1~2年的合同,而如果企業實行新的“4年買斷制”租賃方式,則能將“汽車和人”鎖定更長一段時間,企業人員流動的風險可以降低,而且也能避免出現公司因找不到人而讓出租車空置、拿不到足夠“份子錢”的問題。
“由於不少非上海戶口人士來到上海打工,假設出租車公司把車交給他,對方提供的是假擔保或將汽車開走,公司也會得不償失。而若實行新模式,企業可以很快回籠資金,還能降低風險。”莊師傅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