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CNTV名家專欄 >

夏斌:金融改革中國應該向誰學習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3日 09: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企業家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 夏斌(資料圖)

  幾年前有外媒評論,中國的銀行在技術上已經破産了,中國的金融如何如何落後。對此到底應該怎麼去看?就過去三十年中國金融的發展而言,我們看到了發展的不足和滯後,這種不足和滯後到了什麼樣的一個程度?金融改革中國到底應該向誰學習?

  我在書中講了所謂“國內金融發展不足與滯後”的問題,這是相對於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來説的,這是第一層意思。第二層意思説的是,三十年來,總體上中國的金融發展還是不錯的,在經濟發展上取得偉大成績的同時,金融發展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國外媒體在這方面也有很多評論。我們從全國只有中國人民銀行這個唯一的金融機構發展到今天,有銀行、證券、保險、信託等等各類金融機構,金融産品也有多種多樣。從邏輯上講,金融是經濟體系中的子系統,又是經濟的核心。既然你承認和肯定三十年的經濟發展取得了歷史性的奇跡,而又認為這個核心沒發展好,這在邏輯上是説不通的。也就是我在那本書中講的,只要不是戴“有色眼鏡”來看中國這三十年,金融基本還是適應了經濟發展的需要的。第三層意思是,仍然要承認現在的金融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三農”金融問題、中小金融機構問題、金融創新問題等等。

  我也注意到很多媒體,包括有些海外媒體也在説,中國金融發展的滯後與不足,都被利益集團所“綁架”了。其實我倒不這麼認為。中國整個的行政管理體制,是“官本位”嚴重的體制,是“官大説了算”的體制。如果説金融的不足與滯後的問題,被最高領導發現了,比如説,發現人民銀行、銀監會等部門有做得不對的地方,他完全有權把它糾正過來,而且很容易讓它糾正。那麼現在還為什麼表現出這麼多的不足與滯後?我在書中講了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決策層認知上的原因。第二個原因是金融監管部門之間的協調有很多矛盾,缺乏監督機制,最後表現為執政效率低。

  對於第一個認知上的原因,再細分析,是過於強調了“金融的穩定”這樣一種要求,過於維穩了,所以採取了簡單的行政手段,某種事只要不利於維穩,就乾脆不幹了。因為我們的改革是漸進改革。很多社會保障制度,包括涉及金融安全體系的一些制度,都沒建立起來,所以有些改革動作容易引起不穩定,這能理解。漸進改革在世界上也沒有經驗,我們只能慢慢去探索。但是實事求是地説,有點過於謹慎了。這裡面有一個原因,就是説因為現在金融機構出了事,監管部門是要負責任的,所以監管部門都很謹慎。監管部門可以説我按規則辦事,像美國一樣按規則辦事,但是我們的規則又不完善,那只能把“機構”死死看住。因為出了事,監管部門是有責任的,最後群眾擠兌、鬧事,怎麼解決?我在央行“非銀司”工作的時候,每天都在處理大量老百姓的錢償還不了這種事。你説打個折扣還,老百姓不幹。你説公司這個業務本來就是違規的,但老百姓不管這個事,所以很難。

  第二個認知的原因,我認為部分是由於過分迷信而引起的,因為在漸進改革中,市場有個學習的過程,老百姓有個學習的過程,最高決策者也有個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事情很複雜。比如説前兩年引進西方的工具、技術時,就有人説短期融資券是“偉大的創新”,我説,瞎説!其實短期融資券早就有了,我們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搞過,後來一看不行就關了。在這三十年中間,也引進了可轉讓大額定期存單,後來也關掉了。在決策者看來,不關掉這些東西不行,但是最後是連“孩子”帶“水”一塊潑了,反而影響了改革的進程。

  我用機器和零部件的關係來解釋。這部機器在運行中,不斷地增加新的零部件,但舊的零部件和新的零部件如果咬合不好,這個機器就會出故障。在增加新的零部件的時候,沒有很好地考慮和舊零件的咬合問題。比如説最典型的,我在書裏講了信託公司問題。幾次整頓信託,原因是宏觀失控,但都怪到了信託頭上。實際上發展信託,本身相當於在銀行存貸款市場邊上,增加了一塊市場。因此,這種情況下要宏觀金融不失控,也就是今年講的,就要進行社會融資總量的控制。但是前二十年,尤其是三十年中間的前二十年,都沒有關注這些問題。

  其實在我們整個的經濟轉型過程當中,作為一個大國,一個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金融必須要改革。我們有一個網友就提出了一個問題,他説,中國金融未來到底要學習誰,有沒有一個學習榜樣?我們在歷史上曾經學過日本,後來又學美國,然後發現美國也不行,日本也不靠譜,那麼我們現在還能去學習誰呢?

  1980年代,我們重點學習日本,應該説,學的有些東西是對的。至於説日本後來經濟低迷,那是另外一回事。我們在初期曾經學了它不少有用的東西。當我們中國的經濟深化了,金融市場深化了,像美國這樣的以市場為主導的金融體系,就有我們值得學的東西了。就算是今天美國危機了,我認為它以後還是有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的。一定不要那麼簡單的思維,好像美國危機了,它什麼都不行了,我們什麼都行了,這是不對的。它們還有很多在市場化道路上值得我們借鑒的東西。那麼接下來學誰呢?我説,誰都要學,但都要辯證地學。作為我們搞研究的來看,我們對日本、對美國相對地比較了解,但是對德國了解不多。我總的感覺是,德國戰後的幾十年發展是比較成功的,物價比較低,經濟增長比較穩,是歐元區的“頂梁柱”。這個“頂梁柱”是在美國危機後復蘇比較快的。所以説,德國還是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學習的。總之,我們要博采眾家之長。歷史上的大國經濟體,在成為大國經濟體的過程中,都是基本市場化了,而我們成為當今第二大經濟體,匯率還沒有完全到位,資本管制還沒有完全放開,人民幣還不能自由兌換,這在歷史上是沒有的。所以,要向外國學的東西還有很多。

  中國目前這個階段,當然要謙虛地去學習其他經濟體系的經驗,但是不能只是生搬硬套地去學習,應該要針對自己的問題去找答案。中國現在有很多問題,但在國際上沒有一個現成的模式和經驗可照搬。所以説要直接面對自己的問題,從這些問題出發,去尋找支撐自己發展的理論。否則的話,你學美國不像美國,學日本不像日本,學德國不像德國。

熱詞:

  • 夏斌
  • 金融改革
  • 中國
  • 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