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仍有人期待著新一輪的人民幣升值能夠帶來奇跡,國際熱錢繼續流入,推動A股繼續上漲。
自11月29日,人民幣新一輪升值至2月9日收盤,人民幣已經升值了1.07%,是繼2005年7月-2008年7月,2010年6月-2011年11月以來的第三輪升值。在第一輪升值的前27個月中,上證指數大漲500%;第二輪上漲的前4個多月中,最大上漲了36.5%。從11月30日開始的第三輪升值,首個月下跌了11.3%,最近一個月上漲了11.06%。
由此可見,即使上漲的原因是由於人民幣升值,它的效應也嚴重衰減。更何況本輪反彈主因是——1月6日,溫家寶總理呼籲“提振股市信心” 地方養老金入市概念。
數據表明,2011年11月底,中國央行強行扭轉市場的人民幣貶值預期轉而升值,12月份並未出現國際熱錢減緩外流的現象,外匯儲備減少了398億美元,外匯佔款減少了1003億元人民幣。2月10日,外管局公佈了國際收支平衡表,2011年四季度資本和金融項目(含凈誤差與遺漏)逆差474億美元,再次印證了去年四季度資本流出的猜測。2月9日,外管局首次承認資本流出壓力驟然增加。
時間已初步證明筆者判斷——試圖用人民幣穩定甚至是升值的方法留住熱錢,那只能讓國際熱錢實現最大化利潤離場,現在應放任人民幣貶值了。儘管自2005年7月以來的幾年中,筆者堅定地反對人民幣加速升值,可現在,我認為,放任人民幣貶值,實施浮動匯率制度,是當下中國最明智的選擇。有趣的是,當年極力主張人民幣加速升值,自由浮動的某些主管人士卻不再提市場,強行推動人民幣升值。
坦率地説,指望國際熱錢繼續涌入中國,已屬奢望。國際熱錢大量流入中國有三個前提:1,亞洲金融危機後,在朱鎔基鐵腕主導的人民幣美元聯絡匯率護衛下,中國抓住了“世界工廠”的機遇,人民幣內在價值不斷提高,國內資産價格確實嚴重低估,2,中國A股股權分置改革後,股市大體與國際接軌了,國際熱錢找到了最佳投資窗口;3,有關部門未能有效遏制熱錢流入。如此內因外因相結合推動了2005年7月-2007年10月的超級大牛市。
然而,隨著人民幣升值,大量熱錢流入,極大地推高了股市、樓市、勞動力價格,加之國際大宗商品大幅上漲,中國製造的成本不斷攀升,世界工廠在2007年達到頂峰後,競爭力一路下滑。2007年,我國貿易順差與國內生産總值之比達到10.1%的歷史峰值,2008年這一比例回落至9%左右,2009、2010年降至5%左右。2011年,預計降為3%左右。這種趨勢仍在繼續,隨著歐美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的加劇,美國有意以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分流從中國進口。中國的貿易順差仍會持續下降。
貿易順差佔GDP之比的持續下滑,表明中國核心競爭力——世界工廠的優勢逐漸消耗殆盡,加之,中國政府主導的投資拉動也在4萬億救市後盛極而衰。至於內需在過去30年中,更是一再被外向型和政府投資拉動型經濟所犧牲,佔GDP的比例已經由1980年的53%下降到今天的35%。即從外需、投資和內需的“三駕馬車”來看,中國均處於經濟繼續下降通道中。熱錢很難分享更多經濟增長。更不要説一旦伊朗戰爭爆發,對中國經濟、樓市的嚴重負面衝擊了。
從投資收益來看,股市、樓市的巔峰已過,VC、PE、藝術品等泡沫頂點也過了。6124點的上證指數和2010年4月的樓市價格,已經將最大多數的中國國民深套其中,因此,除非有超嚴重的惡性通脹,除非中國社會大變革再造根本競爭力,否則,是絕不會有國際熱錢再來當“解放軍”的。
中國A股之所以持續低迷,更重要的原因是它是“漏斗市”,不是一個創造財富的股市,2010年6月迄今,上證指數零增長(這還不包括上證指數編制方法的放水),算上CPI,投資者平均虧損超過50%。
本質而言,中國A股根本不是一個真正的市場,它根本無法將資源配置到最有效的方向去。它的整個體制的設計,就是一個在政府權力主導下的定向利益輸送機制。利益輸出方是廣大股民和基民,利益輸入方是上市公司、證券業內部人、市場莊家和國際熱錢。這個市場就是靠不斷忽悠更多的人掏錢入市而延續,直到最近腦筋動到了地方社保基金,也可謂山窮水盡了。
這種“利益輸送市”的設計貫穿了市場的各個層面:1,中國A股IPO是證監會發審委的審批制,即行政審批制,源頭就是權力,不是市場。於是乎就發生了撲克牌上市的鬧劇;2,以國有證券公司主導的高市盈率的發行機制,最大化吸納公眾投資;3,國有基金公司對大股東負責,卻不對投資人負責;4,股指期貨成為加速財富再分配的利器,大多數股票投資者被屏蔽在外,公募基金迄今尚未拿到股指期貨資格。這讓國際熱錢如魚得水。
更為基礎性的是,A股市場根本缺乏糾錯機制。在美國,舉證責任在辯方和集體訴訟可以有效地遏制上市公司內部人與莊家合謀,“看門狗”制度鼓勵財務專家為公眾投資者服務,以遏制內部人利益共謀剝奪社會公眾財富。而在中國,連最早向中國介紹這三個制度的郎鹹平教授現在都不提這些了。
正是以上這些原因,筆者在2010年4月曾撰文——《股指期貨:中國證券市場的第三輪洗牌》指出,中國A股的散戶市和基金市將終結,中小投資者和基民輸的將很慘;2010年10月,我們曾推出專題戰略研究報告《A股“殘局”》,明確建議中小投資者退出股市。
坦率地説,在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再造之前,在中國A股的利益輸送市被根本變革之前,指望中國A股再掀牛市,那無疑都是癡人説夢。
至於中國經濟新動力再造,筆者一貫的觀點是來自於如下幾個方面:1,“全能管制投資型政府”轉變為“有限責任服務型政府”,極大地降低政府成本,發揮民間活力。具體的方法是擴大村長的民主選舉到鎮長、縣長。縣人大代表直接選舉;2,放開金融系統的中下層,鼓勵民間金融合法化,極大降低中國金融成本;3,土地礦産資源的主要收入轉入社保基金等。
至於A股再造的要義,必須回歸真正的市場競爭,取消證監會發審委,多設置幾家交易所,包括民營控股的交易所,實行市場化競爭。
當然,上述建議在中國遭遇一場嚴重的經濟金融,乃至社會危機之前;在股市遭遇比2005年更嚴重的硬著陸之前,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危機並不全是壞事,往往只有危機才能倒逼而出真正的變革力量。
最後的建議是對股市應保持警惕,每一次股指較大反彈都是離場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