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編者按:距離中央對收費公路專項清理工作已經四個多月了,全國各地政府和交通部門都對管轄境內的收費公路進行了摸底,對部分有超期、超額收費的公路進行了相應的整治。然而,記者從媒體陸續報道中發現,近期一些地方仍有對農民設卡亂收費的現象存在。我們不禁要問,終結亂收費的道路還需走多遠呢?
新疆阿瓦提縣:兩百米內兩關卡
眼下正是新疆棉花收購高峰期,雖然豐收已成定局,但由於市場疲軟,棉價低迷,棉農普遍增産不增收。在此情形下,位於塔裏木盆地的阿瓦提縣和駐地一些涉農機構卻設置關卡,向出外售棉的農民收費,在其中一條短短200米的售棉路上,要運一車棉花過去,農民要繳費兩次,少則一二百元,多則三四百元。
記者近日在阿瓦提縣通往周邊地區的主要出口看到,為了阻止縣裏的棉花資源外流,在各鄉鎮通往其他縣市的主要路口,都設有關卡,出去的農用車輛必須接受檢查,如果運輸的是棉花,不繳費不許通行。
廣西防城港:爛泥路設卡收費
近日有網民發帖,用照片“曬”出了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設在一條爛泥路上的公路收費站——洗豬河收費站。記者實地探訪發現,該收費公路是一條路況破爛不堪的在建路——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滿是泥坑,通行條件較差。
這條路,是廣西首府南寧市通往防城港市的必經之路。時而上下顛簸、時而左右傾斜30度角引發窗玻璃“砰砰砰”的互相撞擊聲,是記者對這段路的第一感受。 長長的路段上見不到柏油或水泥,只有厚厚的紅土。
經常往來這條路的車,玻璃上沒有塵土覆蓋的的部分,是雨刷刷開的兩個扇形。司機提起這條路就滿是怨氣:“一年多了還是這樣子!晴天車開過都是灰,路也看不清,雨天滿地泥,車輪陷進去開不動,只好人下來推,有時還會出現車軸承受不了路太顛簸罷工的狀況。”
行人走在這條路上,鞋子一不小心就會陷進路上的紅土,如同踩進沙坑。路邊樹叢灌木的葉片都覆上了一層紅土,再不見原本的顏色,路旁居民房屋的屋頂、墻面和院子裏也全是泥土。收費站旁樹立著“實施‘城鄉清潔工程’,營造和諧人居環境!”的大標語牌,跟現實形成鮮明對比。
藉口一:“窮財政”變成“啃農”
2001年,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了《棉花收購加工與市場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規定任何地方政府及部門不得採取劃片、設卡、發放準運證等方式限制或變相限制正常的棉花收購、加工、銷售活動。2003年,國務院進一步出臺文件,允許自由買賣棉花,任何個人和企業都可以收購棉花。但是當地幹部群眾反映,縣上設卡收費的現象近年來一直存在。
據阿瓦提縣財政局黨支部書記、副局長阿依古麗 達吾提説,阿瓦提縣是貧困縣,去年財政收入才剛超過7000萬元,還貸能力有限。阿瓦提縣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主任王筱元介紹,設關卡防範棉花資源外流,是阿瓦提縣棉花産業領導小組決定的,向農民收費是為了償還世界銀行的貸款,這些用之於民的貸款,理應取之於民。
記者了解到,新疆阿克蘇地區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實施的塔裏木盆地灌排與環境保護工程,是一個以水利為主的綜合性農業開發項目,其還貸資金的主要來源除了財政部門預算安排的還貸資金、世行貸款專戶及還貸準備金專戶的存款利息收入外,還包括項目涉及的新開墾荒地的土地承包費收入,水費、電費及農技、農機服務收入,農業工程稅後利潤、種子銷售利潤和農業發展資金。
由於阿克蘇地區個別縣市還貸困難,2005年12月,經自治區批准,財政廳下發文件認可阿克蘇地區的産棉大縣阿瓦提縣可以向棉花經營企業按每50公斤5元的標準徵收“還貸準備金”。王筱元説:“如果農民的棉花不交到本縣的棉花加工廠,棉花資源都外流出去了,我們從哪收(費),又如何還貸?”
藉口二:收的是“進城費”
針對泥路上收費的質疑,該收費站一名工作人員表示,“我們收的不是這條公路的錢,是防城港市的‘進城費’!”
這名工作人員説,洗豬河收費站是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的批復文件設立的,屬於路橋項目收費,而不是公路收費。“兩種不同的收費站依據的條例是不一樣的,城市道路是依據《城市道路管理條例》,公路就是依據《收費公路管理條例》。”
國務院《城市道路管理條例》第19條規定: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門對利用貸款或者集資建設的大型橋梁、隧道等,可以在一定期限內向過往車輛(軍用車輛除外)收取通行費,用於償還貸款或者集資款,不得挪作他用。收取通行費的範圍和期限,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桂政函20097號《關於防城港市路橋車輛通行費收費標準方案和收費管理辦法的批復》中稱,同意防城港市對轄區範圍內收費公路進行整合及收費方式改革,將東興至江山一級公路、防城至江山二級公路、西灣跨海大橋及配套公路及紗潭江至企沙一級公路4個收費站進行整合後撤掉,在防城去南寧舊路的洗豬河和防城去欽州舊路的衝侖各建一個新的收費站收取路橋車輛通行費。
公路收費之亂的根源,在於以路謀財,更在於地方政府存在強烈的漁利動機。要想富先修路,如果説早期的公路經濟尚存便利交通,促進經濟大循環之意,今天則更多地顯露出要打此路過留下買路財的強盜行徑。所謂收費還貸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大體不過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思維的延伸。
據報道,在許多地方,公路收費已成緊隨土地財政之後地方的第二大收入來源;公路的高收益,僅從2010年A股19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平均業績增長近20%、八成毛利率水平超過了50%即可見一斑。2010年,中國物流總費用佔GDP比重約18%,比發達國家高出一倍。
怎麼辦:終結利益鏈是關鍵
據報道,此次清理整頓主要圍繞三個方面:公路的超期收費、通行費標準過高以及不合理的收費。為什麼會出現三種狀況?説到底,還是因為一些收費公路信息公開不及時、不透明。原因很簡單,如果一條收費公路明確標出何年建成、負債多少、每年收費幾何、何時收支相抵,輔之以嚴格的審計,並做到信息的透明公開,超期收費、標準過高、不合理收費等情況,應該不會出現。
然而現實情況是,一些地方不願意在收費公路信息公開方面有更多作為。筆者認為,既然五部委將清理收費公路當成一件“重頭戲”來抓,此前的收費公路清理模式應該被摒棄。原因很簡單,如果只是自糾自查的內部清理,或者是走走過場,抑或是“下不為例”,不難想象的是,此輪收費公路清理,不管是持續時間為一年還是更久,在“風暴”之後,問題仍舊可能死灰復燃。
這一次中央五部委聯合出手,前景又將怎樣?四個字:不容樂觀。中央決心很大,地方阻力不小;中央的堅決是真堅決,某些地方的“堅決”是假堅決。要真正終結道路亂收費,必須先終結亂收費背後的那條利益鏈通過制度建設,讓信息公開透明、讓權力受到監督,讓欲以暗箱操作進行利益交換者無可施其技。本次專項治理要取得成效,“問責”不可或缺,必須將治理的成效與官員個人的前途捆綁在一起。當然,最關鍵的問題是,專項治理的成效如何,不能只聽有關部門自己“總結”,而要讓公共輿論以及民間發出更多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