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盡信評級 不如無評級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4日 10: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信用評級公司對債券的評級受到廣泛的批評,券商對股票的評級也為廣大投資者所詬病,而不少研究員先買入再推薦的“搶帽子”行為,更是令廣大股民損失慘重。中國人民銀行近期透露,將對國內評級機構統一監管,證監會也頻頻出手,對股票研究行為作出了嚴格規範。

  評級的意義到底在哪?應該如何使用評級?

  無論是債券評級也好,股票評級也好,都源於信息的不對稱性。對分散信息的蒐集、整理與加工,都需要一定的成本,而且這些工作具有一定的專業性,並非所有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可以承擔。評級公司或者券商的研究員則充當了代理人的角色,替投資者們完成這個信息的收集處理工作。他們通過深入的研究,把研究結果用最簡單的評級符號表示,方便投資者使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這種模式節約了中小投資者的時間與精力,成為他們投資時重要的參考依據。但需要注意的是,研究員儘管專業,但也會犯錯。因此投資者也要考慮其歷史表現與信用,尤其是長期的表現,以決定對評級的取信程度。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為信息公開與傳播提供了大量的技術手段,投資者應當充分利用技術手段和公開信息,檢驗評級的準確性和可信度,避免誤信評級而造成自己經濟上的損失。監管方也需要加強監管,推動信息的公開化和透明化,建立完善的研究機構歷史表現跟蹤制度,清理少數敢於以身試法的研究機構和個人。

  對於專業金融和投資機構來説,外部評級的定位應該是獨立的第三方意見。專業機構都有自己的內部評級部門和研究部門,有專業的投資研究人員對投資對象進行詳細的盡責調查與財務分析。投資研究人員的分析結果和外部機構的結果未必一致。將內部研究人員的成果和外部評級報告相互參照,可以為投資者打上“雙保險”。外部評級報告是一個很好的補充,可以作為參考,但不能作為投資決策的主要因素。如果把外部評級作為主要指標而不加分析,就是對投資者的不負責任。當外部評級調整時,機構更應該關注外部評級調整的原因是否合理,而不是隨著外部評級的“指揮棒”跳舞,盲目地跟風加倉或者減倉。

  此外,還存在一種不依賴於任何研究機構的評級,那就是市場隱含評級,即根據有價證券的交易價格逆推出來的評級。這是市場參與者根據自己的判斷所達成的共識。投資者不應該被動接受市場對證券的評級,儘管市場隱含評級並不受制于研究員的個人能力與誠信,卻容易受供求關係的影響。而且,市場隱含評級産生於市場參與者們對證券的獨立分析,如果大部分人被動去接受市場隱含評級,那麼市場隱含評級本身就不是有效的。

  總之,無論哪種評級,都存在不足。市場不是神,信用評級機構不是神,券商的研究員也不是神。投資者們是否能長期盈利,不能靠運氣,不能依賴評級,而需要靠自己獨立的研究與分析。一言以蔽之:信評級不如信自己!

熱詞:

  • 外部評級
  • 券商
  • 雙保險
  • 指揮棒
  • 搶帽子
  • 內部評級
  • 研究人員
  • 市場參與者
  • 歷史表現
  • 中小投資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