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約3萬億事實貸款在銀行表外運作暗藏風險 審計署排查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1日 11: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審計署新一輪對違規貸款和票據融資的監管正在加碼。

  “上月剛剛完成對幾家業務規模大的銀行的檢查,結果還未公佈,估計情況不是很好。”1月10日,滬上一家商業銀行票據人士對本報透露,此番檢查重點在票據合同的真偽、票據貼現資金流向和同業代付業務是否合規。

  在多名業界人士看來,票據業務將受到更嚴格的監管,而2011年興起的以逃規模為目的之同業代付業務或很快會被監管部門叫停。業內稱,截至2011年底,同業代付規模已超過1萬億元,加上票據隱匿的規模,總計達3萬億元。

  10日,審計署公佈了2011年下半年收集到的已辦結30起案件和事項相關情況,不少銀行和企業涉及非法從事票據交易、偽造增值稅發票騙取貼現資金或貸款等亂象。

  “社會存在巨大融資需求,堵不如疏,票據市場要規範,監管層就該加快推出融資性票據,將其視為貸款看待,以風險資産和資本充足率來管理,過度關注單筆業務風險意義不大。”滬上票據專家趙慈拉表示。

  “事實”貸款多維創造

  進入2012年,國內票據市場的熱度依然持續。

  1月10日,中國票據網數據顯示,報價系統接受92筆報價,金額702.39億。其中回購業務佔大頭,報價 37 筆,金額 448.5億。當天回購報價中,正回購2筆,加權平均利率5.71%;逆回購35筆,加權平均利率6.26%。轉貼報價 55 筆,金額 253.89億。

  “回購尤其逆回購交易旺盛,説明整體資金面並不緊張,排除時點因素,這延續了去年全年的趨勢。”中部一家農信社票據業務人士説。

  據中國票據網統計,2011年共有787家金融機構發送報價20495筆,環比增長25%;金額累計111502億元,環比下降0.6%。其中,508家機構發送回購報價8904筆,環比增長37%,金額累計72481億元,環比增長17%;722家機構發送轉貼報價11591筆,環比增長16%,金額累計39021億元,環比下降22%。

  交易火爆的另一因素在於,在央行信貸規模管制下,票據能夠幫銀行消減信貸規模。

  中金公司分析師毛軍華、羅景近日在一份報告中測算,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全社會承兌匯票餘額為6.5萬億,而同期貼現餘額僅為1.5萬億,佔承兌匯票餘額的比例僅為23%,顯著低於歷史正常年份的69%,相當於有約3萬億的資産沒有體現在銀行的表內貸款科目。

  “這些資産轉移到了同業資産,特別是買入返售資産上,以及票據理財、票據信託産品等表外資産,還有未被監管叫停前的農信社與部分商業銀行進行的‘雙買斷’交易也隱藏了一部分,這些都屬於事實貸款。”羅景對本報稱。

  前述中部省份農信社人士稱,各地監管對下屬機構的監管政策不同,該省銀監局不讓其做票據信託,但其他地區在大做。

  專業票據機構深圳金融一網的統計顯示,2011年四季度以來,票據類信託産品成立數量達到95隻,佔2011年全部票據類信託産品的6成以上。

  票據業內人士透露,外界的票據信託統計只是針對面向公眾投資者的集合類信託,不含單一類信託。同時,目前的一大新趨向是,票據信託買家中出現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這又變相放大了銀行流出的信貸資金。

  繼去年年中銀監會連發三道監管文件整肅票據違規業務後,同業代付成為新的規避信貸規模渠道。

  “事實貸款”表外運作 審計署排查風險

  滬上銀行票據人士解析,這種繞規模的模式在於,為滿足客戶融資需求,A銀行委託B銀行代付,B銀行將款項直接付給A銀行的客戶;或B付給A,再由A偷梁換柱以“其他應付款”名義付給客戶,B銀行幫助交易對手繞規模的資金記在“同業拆出資金”科目。

  “被繞掉的代付規模量已經較大,去年末應超過1萬億了。”這名知情人士透露,某國有大行此業務超過4000億元,小型股份行、城商行雖個體量小,但衝得很猛,某城商行深圳分行去年11月、12月做的同業代付量,超過其全年的新增貸款。

  監管排查

  審計署年末進駐商業銀行進行違規貸款和票據業務排查,在此時點具有特別意義。

  據悉,此次是抽查形式,對象主要包括中國銀行[2.97 -0.67% 研報]、中信銀行[4.23-0.94% 研報]、光大銀行[2.95 -0.67% 研報]等數家國有行和股份制銀行。

  “是一項常規的檢查,內容包括票據業務的審核,增值稅發票、貿易合同的真實性,貸款、貼現資金的流向等。”一家接受檢查的股份行人士説。同時,代付業務的瘋狂發展也引起關注,成為此次審計署檢查內容之一。

  據透露,審計署的此次檢查十分系統和嚴密,對於同業代付,不僅要查發起銀行,還要延伸核查其交易對手。“我們跟一家國有大行做了代付,查到我這裡來了。”滬上一家小型銀行業務人士對本報稱,雖然發起方應承擔所有風險和責任,但監管如果嚴格追究下來,對手方可能也有問題。他所在的上海分行,代付規模接近100億元。

  “去年下半年以來票據利率在8%甚至13%,幫別的銀行做代付繞規模,輕鬆可賺至少1%-2%的點差,利潤可觀,業務人員也可多得獎金完成考核。”這名人士直言,部分銀行尤其中小銀行為了賺錢,合規性風險遠遠大於其他風險。目前讓違規機構心存僥倖的是,監管仍不到位,違規處罰成本低。

  知情人士透露,在代付業務發達的廣東,已有機構創設出“同業償付”的業務模式,其實質與同業代付差不多,只是在表面上作出了一些變異。“具體的條款和合同還在研究之中,如果同業代付被叫停,估計此替代品種很快就會推出。”

  在票據業務的檢查上,審計署仍如往年一樣關注銀行承兌匯票的審核環節,合同是否合規,發票是否真實,有無客戶利用關聯企業虛構貿易背景。前述接受檢查的股份行人士稱,審計部門要求該行從信貸政策、風險控制、財務等方面加強管理。

  虛構貿易背景騙取票據貼現資金的現象仍未減少。根據審計署9日公佈的案件情況可窺一斑。據審計署網站披露,審計署在中國農業銀行[2.67 -0.74% 研報]審計中發現,2007年至2009年,民營企業主王璟等人利用其控制的南京巨歐貿易有限公司,通過虛構貿易背景偽造增值稅發票等方式,騙取了13家銀行貼現資金61億元,從中非法獲利500多萬元。

熱詞:

  • 事實
  • 審計署
  • 票據網
  • 票據利率
  • 集合類
  • 風險控制
  • 風險資産
  • 銀行表
  • 排查
  • 外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