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近年來經濟話題最熱不外為“宏觀調控”、“樓市調控”。而樓市,好像一直是一塊難啃的骨頭,近年反反復復在調控。
樓市在1998年住房市場改革之後,一路慢牛攀升,管理層幾乎每2年就要調控一輪,而且“出招”越來越重。
最近一輪自2010年的樓市調控,經歷兩年多的努力,出招也是歷史以來最嚴厲。但隨著最近幾個月穩增長措施的加速推出,市場預期又一次出現了反彈的跡象。六月份的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樓市成交量出現明顯的底部回彈,隨著最近北京等地的新地王出現,樓市是否會出現反彈的擔憂開始上升。
對於樓市日後走向,我已經有評論過,在此重點討論“樓市調控”本身。
首先表態:樓市調控是管理層本著穩定社會與民生出發,個人對此是百分百理解與支持。
但是,調控已經多次,每次歷時也不短,為什麼好像調控效果與預期還是有一定差距?
那麼先從目前國內樓市的癥結探討。現在實施的樓市調控相當部分是以“限制”與“加稅”來解決。勿容置疑,對於樓市一些不受控制的過分發展,臨時的行政干預手段,例如限購與加稅。但是行政干預畢竟是“非市場經濟手段”,而且只能短時間使用,樓市還是要按照經濟規律來調控,就是“無形的手”。
在短時間的行政干預之後,必須出臺改變房地産市場根本癥結的政策,才可以讓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
而現在國內樓市的癥結,不是稅負太低、老百姓太有閒錢、炒賣樓市嚴重,而是恰恰相反:樓市的稅負太高、相應的住房保障要不斷改善。
首先:目前的房地産市場的各種各樣的稅、費合共已經超過60項,這些重重復復、繁重的“負擔”,最終必然是由消費者——購房者來承擔。而現在,連租賃稅都在“與時俱進”年年增加,租客也是最終承擔著。而調控連房地産轉讓的稅負也提到非常高,居民要改善住房環境或者經濟困難變賣的負擔也很沉重。
而那些鼓吹不斷增加稅負可以壓抑樓市的所謂“磚家”,大家認真細看,都是證卷市場的利益體或者代言人,都是希望打壓樓市將老百姓資金引導到股市與基金。一樣商品可以通過加稅加負來壓抑需求,但是卻不可能壓抑價格。正如國內汽車市場一樣,一部在國際市場賣30萬的汽車,到國內往往變成要近100萬,而且更糟糕的是:因為進口汽車高價,令國內國産汽車也變相可以賣高價,試問一部進口車要是沒有關稅、消費稅、增值稅就買個10多萬,國産的價格會是怎麼樣?我相信大家心裏有數。
因此,樓市癥結之一不是稅負太少,而是太高、太多。
其次,至1998年中國住房制度改革時,已經明確: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由政府的廉租房以租賃方式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也是由政府的保障房等相應方式解決,目前我們天天討論的樓市、房地産市場其實都是“商品房”,就是“高收入家庭市場化解決住房問題”那部分。
換而言之,平時輿論與媒體討論的樓市其實都是“商品房”,與中低收入家庭應該關係不大。
那麼,樓市調控要“逆向調控”,就是在現在已經實施多次的行政干預後,將樓市導向“正規”,以期讓房地産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
具體來説就是:
(1)減負減稅,將房地産市場重復徵收的稅收減掉,例如大量的流轉稅;同時徵收增值稅要合理:結合人民幣購買力、通貨貶值等因素計算;而房産稅也要結合實際與國際慣例:房産稅必須完全用於繳納區域的公共設施改善上,不可挪用。
(2)進一步改善社會保障:以國際上通行的貨幣化補助租房大幅度替代目前的實物化分房、租房;將大量建設保障房的資金變成以貨幣化補助中低收入家庭租房、購房。
(3)在輿論上引導:摒棄目前輿論上那些證券利益體的“唱空樓市”的觀點,引導老百姓正常的住房觀點,對於中低收入家庭更多鼓勵租房。
(4)戶籍管理上配合:目前很多所謂剛性需求與戶籍管理有關,要是租房也可以安排臨時戶籍用於讀數與醫療,我相信就大幅度減少所謂剛性需求的壓力。
樓市要健康可持續發展,已經到了要“逆向調控”的時機了。(本文作者係經濟臺專欄作家。中國房地産經濟師、房地産專業學者,致力於中國的房地産市場與經濟研究。)
(本文論述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轉載請註明作者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