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經濟 > 黃峻專欄

黃峻:債務危機下的經濟與樓市未來走向

發佈時間: 2013年08月09日 14: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新聞

專欄介紹

黃峻

黃峻

專欄作家

央視網經濟臺專欄作家。中國房地産專業學者,致力於中國的房地産市場與經濟研究。

原標題:

  近來輿論都在討論中國國內的債務問題,那麼就先回顧一下官方公佈的債務數據:
  總體債務水平讓人相當擔憂:
  根據統計局公佈:2012年末,中國企業債務約65萬億,佔GDP之比達125%,在最近的5年中企業債務上升了近30%,企業資産負債率迅速提升(A股非金融企業資産負債率由2008年的53%上升至60%)。
  這個數字有點讓人擔憂,中國企業債務其實也是有點嚴重,應該得到足夠重視才行。近兩年來,國內地方政府債務和“影子銀行”備受輿論關注,被國際投資者認為是可能引發未來中國經濟和金融大規模危機的兩大風險地帶。
  其實,目前國內的境況,如果按照國際標準,政府債券和影子銀行問題尚未達到西方國家的基準水平,而企業債務的嚴重程度則已經超過了。
  中國企業債務,在國內債務中規模最大、擴張最快、風險最高。企業債務佔據中國非金融部門債務的一半,也是過去5年中國非金融部門整體債務飛速上升的最大“增長因素”。
  從行業分佈來看,相當部分的債務主要集中在重資産行業,例如:房地産業和基建類。
  從國際比較而言,2012年中國非金融企業部門債務率水平(相當於GDP的125%)在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國家中,居於最高水平區間。該組織內的成熟經濟體企業債務一般會達到GDP的50%至70%,而中國是這個平均數的2倍。此外,現在中國的工業企業平均盈利能力只有5%至6%,僅為全球平均利潤水平的一半。這將兩者結合來看:意味著中國企業的債務負擔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至4倍。更令人憂慮的是,中國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的負債逐年快速走高,但是盈利在下滑,尤其是2012年盈利下滑至近幾年來的低點,投資收益率甚至小于貸款利率。
  企業債務的高速增長,而盈利能力在下降,隱含著巨大的風險:盈利能力較差的企業率先無法嘗還債務,被迫破産,然後拉跨更多的上下游企業出現危機,也另更多債務無法嘗還,由此引發多米諾效應。
  由於近年經濟發展速度放慢,大部分中國企業債仍然無法短期內償付,那麼危險只會繼續積聚。
  以目前企業債主流的3至5年的貸款週期來看,2013至2015年將是企業債務到期的高峰期。
  如果GDP增速放緩後,這些風險會更加嚴重,資金流本來就緊張的中小企業、中上遊産能過剩製造業(鋼鐵、大型機械製造、鋁、煤炭、太陽能風能等)和房地産業面臨非常嚴重的信用風險挑戰。最壞情況是:盈利能力差與負債率最高的企業相繼破産,拖累上下游其他企業,甚至傳導到整個實體經濟與金融部門,導致嚴重的經濟與金融危機。
  不過,我們也必須看到,新一屆政府管理層已經採取了一些降低信貸擴張的措施,包括提高地方融資平臺獲取外部融資的難度以及減緩理財産品發行速度。對於企業債務問題,也大力推行産業轉型升級、經濟體制改革,最近也進一步放開金融部門貸款利率下限,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扶持企業發展。
  地方政府的債務更是在惡性循環之中:
  今年4月份財政部原部長項懷誠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稱:目前,全國各級政府總債務規模預計超過20萬億,結合國家審計署公佈的地方債融資渠道,即使按利率較低,成本較小的銀行貸款來計算,全國性地方債僅一年利息支出就高達1.2萬億(按一年期貨款利率6%。而據財政部最新公佈的數據測算,2012年實際使用土地出讓收益接近6000億元。也就是説,地方政府即使拿買地財政的凈收入全部用於償還債務恐怕連利息都不夠支付。
  過去多年,因為分稅制,地方政府可以靈活使用的就是賣地的收入。而近年來地方政府單純性依賴土地財政,用各自沒有全局計劃性考慮來賣地,再來大肆舉債,透支未來搞投資,現在從數據看來,這種辦法根本沒有出路,反而只會使其資産負債情況更加惡化。因此地方政府必須相當大幅度地減少行政與建設開支,推進經濟轉型改革,同時大力扶持當地中小企業發展,增加收入來源。
  如果在這種地方財政收入連債務利息都無法完全支付情況下,繼續舉債投資,必然到最後爆發地方債務危機。
  政策與市場規律作用下,經濟與樓市的走向:
  中國過去推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出口增長近年已經明顯放緩,而且受制于國際經濟情況,短期內難以改善;而內需提振,要是沒有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與減稅減負結合,很難明顯拉動;而投資拉動已經是相當觸目驚心的問題,上述的債務問題,已經是過去依賴投資拉動而透支未來的結果。
  所以,中國經濟發展必須要新的動力。目前城鎮化、經濟體制改革與升級必然是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動力的必然選擇。必然選擇意味者:不得不這樣。
  無論是人類歷史發展規律,還是結合目前國內外經濟狀況的考慮,城鎮化也是中國社會發展、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而根據國際上城鎮化的歷史參考數據來看,中國目前走的是城鎮化最後階段,會較大提高社會生産力與生産效率,意味著提高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與企業的盈利能力。
  具體來説,下一階段的會:
  將減負減稅真正提上日程,管理層會在2013年下半年開始不斷提出減稅負的方案,而且集中對於民營企業,尤其中小企業個體戶進行減稅負,也會對於民眾老百姓的一些稅負減輕與提高社會保障。
  加強對地方政府及行業管理層的監督,地方政府與行業管理部門的管理權會有所改革,目的是讓政府的管理更合法、公開、到位。這也是有利於市場健康與經濟發展。
  (3)對於近年一直野蠻生長的證券業,會大力進行整頓,優化投資環境,完善管理體制。估計對於整個證券業的清理,力度與廣度都非常大,包括基金業、所謂理財産品、信託業也會出現一次大洗牌。
  (4)對比上次的重大經濟體制改革(製造業的轉制、改革),這次的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在於金融服務業、商業服務業,包括文化産業,這些領域都會在未來迎來翻天覆地的改革。
  (5)很多國家壟斷性産業,會逐步向市場放開,讓民營資本加入,一方面有利於改善産業機構與管理,另一方面也是引導民間資本走向實業化。
  (6)房地産業全局性看,會“有保有壓”,而不是之前的只打壓不扶正。地方財政已經搖搖欲墜,要是仍然調控,問題就會非常嚴重。可以肯定的是:調控不可能再繼續按照2010年的思路。
  (7)樓市與土地市場,地方財政的各自為政賣地、重復建設、互現爭奪産業招商引資,已經導致嚴重問題。中央會通過各地財政危機的機會,將賣地、大型建設、招商引資等部分權利與權力“向上回收”,將會加強中央管理層對地方的重大事項的管理權,以利於全局性統籌安排。
  而房價整體來看:三大板塊(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與70核心城市還是會加快復蘇步伐,中西部2個新興城鎮化區域房價上漲壓力會較大,但是過程還是漫長的。
  樓市分化會非常嚴重,越來越多單一資源的城市房價會每況愈下。短期看一線城市機會來了,但是未來三大板塊中核心城市外的2線城市機會會更多,因為大型開發商已經陸續回歸一線城市,反而導致一線城市未來2-3年供應量大增,而2、3線供應情況開始樂觀。這也與大型開發商相當部分都參與了大型商業地産有關,因為全局性看,商業地産近年供應量過快增加,而正逢經濟體制改革之時,白熱化的“商業地産戰國時代”會非常殘酷。
  總體而言,中國樓市會更複雜的發展形態,過去誰都説自己“懂房地産”、“分析房地産”的亂象會慢慢消失,房地産業形態會越來越專業化,出現新興房地産開發形態---投資商與真正運營開發分離,樓盤項目投資者與開發商將越來越多是分離的,運營要求更專業,房地産經濟師將會是未來最熱門人才。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黃峻 債務危機 的新聞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