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物價上漲比經濟下滑更危害中國社會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4日 09: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快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從上週五公佈的11月CPI上漲及日前召開的政治局會議等各種跡象來看,保增長應會重新成為明年宏觀調控的首選。那麼,在保增長的前提下,如何對待物價,是不是就可掉以輕心,乃至放任自流?

  提出這一問題,是因為在宏觀調控中,根據過去的經驗,如果存在兩個以上目標的話,宏調當局很可能會被弄得進退失據、顧此失彼,不能很好兼容這些目標。出現這種狀況,原因之一是在政策選擇上,不同目標之間客觀上存在一種非此即彼的排斥關係。比如選擇保增長,就要求國家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上趨松,而寬鬆的結果,就是物價上漲;反之,選擇控物價,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上就要從緊,從緊的結果,則是經濟增長下滑。因此,在多目標的調控中,宏調當局是需要有一些調控藝術的。

  按照此種思路,我認為明年宏觀調控在抓增長的同時,對物價的反彈還是要保持高度警惕,萬不可因物價的一時回落而麻痹大意。

  這是因為,首先,雖然11月物價回落明顯,但4.2%的漲幅還是有點偏高,尤其是食品價格相對還處於一個高位,考慮到目前全國已進入冬季,蔬菜供應量減少,又臨近新年和春節傳統上屬於消費旺季的時節,不排除在即將到來的明年一、二月份食品價格反彈的可能性。

  其次,從國際經濟環境來看,歐洲央行剛剛下調了利率0.25個百分點,可以預計,為促進經濟增長,歐美會繼續維持一個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這釋放出來的過多流動性,最後總要有個出口,這個出口很可能是流向國際大宗商品市場。所以,未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幾乎是一個必然趨勢。事實上,目前油價重回每桶一百美元,並在此盤整,金價也回到前期高點,就是一個徵兆。而中國經濟高度依賴國際大宗商品,由此帶來的輸入性通脹也是可期的。

  如果説前兩者是短期因素,那麼,從長週期看,中國物價存在繼續上漲的客觀趨勢。過去中國的低成本勞動力,“得益”於人口紅利,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意味著過去支撐的低成本勞動力、低水平的城市服務這兩因素出現了根本性變化,除非總體的勞動生産率出現躍升,否則勢必會抬升未來物價漲幅的長期平均水平。另外,對環保和能源的重視,也會導致資源和原材料價格存在一個回歸過程,並通過價格傳導,引起其他生産資料價格進一步上漲。

  所以,無論從短期還是長期看,物價都存在上行的客觀動力,即使因為經濟減速,但也只能是延緩這種上升趨勢,或者抑制漲幅,當然也不排除在某個時段價格會有所下降,但總的趨勢應該是看漲,除非經濟出現突然的減速,並在此後陷入滯漲。

  上述分析是從影響物價的因素而言。從經濟下滑和通脹分別造成的後果來看,相比歐美,物價上漲給中國民眾帶來的危害要比經濟下降更大。歐美民眾有完善的社會保障,所以他們更在乎失業對其的影響,這也是歐美擔憂經濟衰退勝過通脹的原因所在。中國不同,社會保障不完善而且低水平,雖然失業會影響到人們的收入,但這只是對失業者而言;而通脹不單會影響到失業者和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對廣大的中等收入階層,也是一個威脅,會反噬他們的收入,這兩部分人群,加起來肯定要遠多於因經濟下滑而導致的失業人群。另從中國的歷史經驗看,通脹對社會安全的危害也要大過經濟下滑。

  因此,結論很簡單,明年應保增長與防物價並重。即使出於某種原因考慮,不惜代價促增長,也應時刻警惕物價的反彈,並做好預案,以免在政策轉換時措手不及。

熱詞:

  • 人口紅利
  • 物價上漲
  • 經濟減速
  • 物價漲幅
  • 下滑
  • 經濟衰退
  • 通脹
  • 經濟高度
  • 貨幣政策
  • 學習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