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根據財政部最新發佈的數據,今年前11個月,全國財政收入97309億元,同比增長26.8%,其中稅收收入85216.4億元,同比增長24.7%。
如何看待稅收收入的增長高於經濟的增長?我國的稅負水平究竟如何?如何看待稅收與物價上漲之間的關係?針對這些問題,中國社科院財政與貿易研究所所長高培勇近日接受記者專訪。
稅收收入應與GDP同步
記者:眾所週知,稅收收入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從理論上講,經濟稅源的規模就是GDP的規模,稅收收入應與GDP保持基本同步。近幾年,我國稅收收入增長高於經濟增長的現象持續出現,應該如何看待?
高培勇:應當説,我國稅收收入的增長高於經濟的增長是從1994年開始的。一個很重要的決定因素,是1994年我國實行了稅制改革。我覺得稅收收入的增長應該與經濟增長直接挂鉤。從歷史經驗上來説,稅收收入的增長應該略高於經濟增長。在1994年以前的很長一個時期,我國稅收收入的增長是慢于經濟增長。故而,在一定意義上講,1994年以後,稅收收入以高於經濟增長的速率增長帶有補償性質。
宏觀稅負水平逐年提高
記者:現在國際國內有很多聲音,包括質疑,認為我國的稅負重,我國的稅負水平究竟如何?
高培勇:這個問題要從宏觀稅負談起,宏觀稅負是目前國際上通行的衡量稅負水平的標準,是指稅收收入佔GDP的比重。
從橫向比較來看,我傾向於用較寬的口徑與國際做比較,得出的結論是,目前,我國的宏觀稅負水平雖不能算低,但絕不是世界最高的,它低於工業化國家平均水平。
從縱向比較來看,1994年之後,在稅收收入增長持續快於經濟增長的情況下,宏觀稅負水平肯定會呈現逐年提高的景象。這是必須承認的基本事實。
我國七成稅收收入或進入價格
記者:目前,我國的物價水平仍處於高位,有觀點認為稅收因素一定程度上推高了物價,應該怎麼看待二者之間的關係?
高培勇:商品價格的主要構成因素有三個:一是成本,二是利潤,三是稅收。由此可見,稅收是內嵌于商品價格的重要因素,稅收往往是按商品價格的一定比例徵收的,也就是比例稅。所以,隨著物價水平的上漲,稅收也會相應提高。反過來,稅收的增長也會相應推高物價。
稅收與物價之間的這種密切聯絡,在世界上普遍存在。但在我國有特殊之處,那就是我國的稅制結構有所不同。我國的現行稅制體系中,70%以上為流轉稅,也就是間接稅。其餘的不足30%為所得稅等直接稅。大家知道,能夠進入到商品和服務價格中的稅收一般而言是流轉稅或間接稅。
這種稅制結構與工業化國家差別較大。在後者的稅收體系中,佔較大份額的是所得稅和財産稅等直接稅。所以,即便同樣的宏觀稅負水平,但因稅收結構的差異,稅收進入到價格的程度是不同的。我國稅收收入總量的70%都有可能進入價格,而在一些國家,可能只有30%。由此可見,我國的稅收對價格形成的影響無疑更大。(據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記者何雨欣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