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國地方高校化債加力 賣地籌資受限調控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9日 11: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聯合早報網》
【回頁頂】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自去年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展開的化解地方高校債務的工作,已然進入了最後的倒計時階段。

  11月29日,湖北省常務副省長李憲生、副省長郭生練在武漢洪山賓館主持召開湖北省地方高校化解債務工作動員大會,會議最終確定的階段性目標是,截至2012年底,湖北各地方高校要化解債務餘額的60%,剩下的40%要在5到8年時間內償清。

  這意味著作為高教資源的大省之一,湖北的地方高校化債工作最終有了明確的時間表。事實上,自2009年教育部將“開展化解高校債務工作”列為年度工作要點以來,化債問題一直被置於高校系統的工作重點,其中償債能力較弱的地方高校尤甚。

  然而,化債進度顯然不能讓有關監管層滿意。本報記者獲得的一份財政部、教育部聯合發佈的“關於加強地方高校化債管理工作的緊急通知”財教【2011】309號文件顯示,“通過對各地化解資金預算安排情況的專項檢查,也發現一些地方存在未能有效控制新增貸款、化解債務與生均撥款資金重復計算、虛增化債資金規模、化債責任主體不明確、不及時償還國庫墊款等問題。”

  在此背景下,7月18日財政部、教育部聯合發佈了上述“緊急通知”,首次提出“誰貸款、誰負責”的原則,明確高校是化債工作的責任主體。受此影響,山東、安徽、河南等省份相繼出臺地方高校化債目標。

  一場全國範圍內的地方高校化債運動,到了最後的關口。然而現實的另一面,隨著高校生源的減少、土地市場的低迷,籌資能力有限的地方高校顯然面臨重重壓力。

  化債時間表

  全國地方高校化債工作陡然提速。11月28日,湖北省教育廳和湖北省財政廳聯合下發《省屬公辦高校化解債務實施方案》,2012年以前,在最大限度地爭取中央財政支持的基礎上,由地方財政、高校共同化解貸款餘額的60%(約80億元);其餘的40%(約53億元,)由地方高校在2012年以後自行化解——這是迄今最為明細的地方高校化債時間表。

  此前10月14日,安徽省財政廳對外表示,決定從2011年起,用兩年時間,將安徽省高校貸款總規模降至2009年底的30%以內。據悉,截至2009年底,安徽省屬高校貸款餘額約93.8億元。

  與此同時,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財政廳與49所山東省屬公辦普通高校簽訂《山東省高等學校債務化解工作目標責任書》,今明兩年全省將籌集化債資金120.5億元。而河南省確定的目標,則是在2012年前,努力將截至2009年底的高校銀行貸款餘額減少三分之二。

  本報記者採訪獲悉,近期包括陜西、河南、湖北等多個省份,均有省政府&&,通過座談會、電視會議、動員大會等形式,強調地方高校的化債工作。

  以湖北為例,湖北省政府專門成立了“湖北省地方高校債務化解工作領導小組”,湖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李憲生出任組長、副省長郭生練任副組長。本報記者獲得的小組成員名單,涵蓋湖北省發改委、教育廳、財政廳、國土資源廳、審計廳、省國稅局、省地稅局、省物價局等多位“一把手”。

  “化解高校債務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是教育部門的事情,還需要多個部門協同合作。”一湖北省政府高層人士表態。這意味著,高校化債工作已經不局限在教育系統內部。

  而作為高教資源的大省,湖北在這次化債工作中可謂決心空前。湖北常務副省長李憲生表示:“各地方高校應高度重視化債工作,成立專班責任到人。”

  與此同時,對化債不積極、貸款餘額不減反增的高校,湖北省財政除不安排該校化債獎補資金外,還將減少或停止安排專項資金;湖北省教育廳將調減該校招生計劃,暫停該校碩士、博士點審核,暫停學校升格、更名審核。

  在高校化債的同時,還嚴防新債務的産生。湖北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表示:“以今年6月30日為節點,凡是已經達到核定規模的高校,原則上不再審批新建項目。確有必要新上基建項目的,將從嚴審核。”

  而作為嚴防高校盲目擴張,最直接的措施,11月29日,湖北省副省長郭生練明確表示,湖北省將暫停審批新建地方高校項目——這是目前全國首個明確表示將暫停新建地方高校的省份。

  高校是償債主體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核心地帶——武漢中國光谷園區內,一片佔地2239畝校園建築群,這便是湖北第二師範學院的主校區。

  從2003年開始,湖北第二師範學院的前身湖北教育學院陸續搬遷至此。本報記者從多個渠道獲悉,由於校區搬遷和大規模基建,湖北第二師範學院一度是湖北地方高校中債務較為嚴重的高校,其各項債務一度高達近10個億。

  本報獲得的一份當年湖北教育學院新校區校園總體規劃設計的招標文件顯示,其項目投資來源表述為:“政府低(貼)息貸款、學校自籌和校自行貸款等多渠道解決。”

  “當初在舉債發展時,並未對還債能力和可行性做過充分的論證。”一位2008年從湖北第二師範學院離職的教育系統人士稱,“對於還債的問題,高校一度對政府有所期待。”

  而湖北師範學院一內部人士則認為,作為公立學校當時擴大辦學規模,興建新校區,也是為了響應國家擴招的號召:“在債務償還上,國家(指國家財政)應該為此買單。”

  事實上,類似的觀念在全國高校系統中較為普遍。一個可供佐證的事實是,目前的地方高校債務中,最為嚴重的均是公立性質的高校——亦是此次化債的主要群體。“為數不少的公辦地方高校認為,學校是國家辦的,銀行是國家開的,政府不會見死不救。”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評價,不少地方高校對待化債工作,實際是陽奉陰違。

  隨著還貸高峰的到來,政府財政所給予的幫扶,與此前高校舉債時的期望相去甚遠。湖北省常務副省長李憲生特別強調,作為化債的責任主體,各高校自身要積極主動化債,杜絕“等、靠、要”的思想。山東省政府亦表示,化解債務“高校是主體,政府拿大頭”。高校主要領導是化債工作第一負責人。陜西省也提出“政府獎補支持、學校主體統籌”的思路。

  而據本報了解,在化債專項資金的設計上,各省基本採用基礎額度和獎勵額度相結合的方式。以湖北省為例,其中基本額度中,在校生數量權重為80%;校區建設因素,權重為20%。而在獎勵額度上,湖北省財政按高校自有資金償還債務規模的50%給予配套獎勵。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高校化債專項資金採取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相結合的方式。“這對於經濟實力較弱的省份不太有利。”有湖北高校系統人士對此表示擔憂。

  以經濟實力較強的山東省為例,山東省計劃籌集的化債資金120.5億元,其中山東省市財政安排59.7億元,爭取中央財政獎勵20億元,高校自籌部分僅40.8億元。相比之下,安徽省在今明兩年,省級財政僅安排10億元化債專項資金。

  而湖北省尚未對外透露,地方財政對於化債資金的總額度安排。湖北省常務副省長李憲生坦言:“湖北是一個窮財政,但還是會擠出相當部分財政資金用於高校化債。”

  高校的籌資局限

  財政獎補的化債政策,對於籌資能力較弱的高校,可謂壓力不小。而學費漲價一度被認為是高校化債的一個重要籌資渠道。

  本報記者從湖北教育系統採訪獲悉,近年湖北地方性高校通過漲價,每年的增收近10億左右,但相比較各高校動輒數億的債務,依舊顯得杯水車薪。更令人擔憂的是,隨著高校生源的減少,未來學費上漲的大部分收入,會被下降的生源所抵充。

  以湖北省為例,今年湖北省普通高考報考總數為48.4768萬人,比去年減少7450人,考生人數連續三年出現下降。“未來幾年生源的下滑還將持續,這正是高校化債的關鍵時期。”湖北資深教育行業研究者張才生認為,“期望通過學費漲價來還債的難度正在加大。”

  在此背景下,包括湖北、山東、河南等地,紛紛出臺政策鼓勵地方高校利用閒置土地置換還債,這一度被公眾解讀為“賣地還債”。

  一個頗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曾經負債超過12億元的湖北經濟學院。本報獲得的一份內部資料顯示,湖北經濟學院通過將計劃管理學院等三個老校區進行置換,共取得資金7.1億元,除去繳納的土地增值稅等各類稅費6500萬元,實際可用的6.46億元全部用於償還債務。

  但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湖北經濟學院三個老校區土地置換的時間,分別是2005年6月、2006年4月和2009年6月——均是房地産市場的上漲區間。隨著房地産市場步入調控期,導致土地市場不景氣,未來一段時間土地的出讓價格不容高估。在11月29日湖北化解高校債務動員大會上,一湖北省領導曾公開對此表示擔憂。

  面對鉅額負債,在有限的籌資渠道下,部分地方高校開始引入社會資本。地處宜昌的三峽大學,截至2010年負債達7.24億元,其中銀行貸款達5億元。據悉,三峽大學通過爭取農業銀行三峽分行投入500多萬用於“校園一卡通”建設、通過中國電信、中國鐵通先後投資2500萬元建設學校寬帶網。在學校內部,這被稱為“以市場換投資”。

  類似的做法,在一度負債高企的湖北第二師範學院亦有體現。據悉,湖北第二師範學院通過與上市公司凱樂科技(600260)合作,聯合開發武漢卓刀泉校區土地。與此同時,凱樂科技還參與競標湖北第二師範學院下屬的湖北春天科教集團有限公司控股權——其主要資産即是湖北二師下屬武漢語言文化職業學院位於武漢市江夏區五里界中洲村土地面積308253.7平方米及全部房屋、建築物、附著物,武漢語言文化職業學院的無形資産、辦學資格、招生權、收費權。

  湖北第二師範學院黨委書記嚴文清,在一次公開講話中曾表示:“順利實現校企戰略合作,為降低債務總量、緩解債務壓力、實現重心轉移開創了良好局面。”

  但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看來,公辦高校包括獨立學院應該是一個非盈利性的教育機構:“過分的強調産業化和社會資本介入,會背離教育公益性的方向。”

  但這顯然是一個悖論。隨著高校生源的遞減、財政資金投入的嚴控和自身償債的壓力,未來一段時間地方高校將步入一個發展的陣痛期。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程久龍

  《聯合早報網》

熱詞:

  • 地方高校
  • 中國電信
  • 考生人數
  • 賣地
  • 招生計劃
  • 公辦高校
  • 獨立學院
  • 湖北省教育廳
  • 老校區
  • 普通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