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日本《經濟學人》週刊12月6日一期(提前出版)文章】題:中國會重蹈“上世紀70年代日本”的覆轍嗎?(作者經濟分析師河野龍太郎)
筆者認為,中國經濟目前很可能正瀕臨日本在1970年前後碰到的局面。
1970年左右,一直作為日本高速經濟增長第一大引擎的勞動力從農村轉移至城市的進程即將落幕。也就是説,日本已來到“劉易斯拐點”,英國經濟學家劃易斯認為,在城市工商業部門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過程中,經濟會高速增長,而這種轉移一旦完成,高速增長便終止。
然而,在當時的日本,許多人篤信9%的潛在增長率會永遠持續。因此,增長率一跌到8%以下,政府就認為是經濟減速,試圖通過放寬貨幣政策和擴大財政支出維持高速增長。潛在增長率明明已開始回落,下滑至5%以下,但只要政府維持擴張性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經濟增長率便可暫且超過潛在增長率。可是,這種做法産生房産泡沫和勞動力供給瓶頸,導致工資上漲,加劇內因引發的通脹。
事實上,1970年至1975年,日本産生了一種被稱作全國性房産投機和物價錯亂的通脹現象,經濟增長率劇烈波動。當然,全國性房價上漲受到田中角榮首相1972年啟動的“列島改造計劃”影響,而物價錯亂的直接起因則是1973年中東戰爭引發的石油危機。但筆者認為,政府沒有意識到潛在增長率回落,一味通過擴張性貨幣財政政策來維持不可持續的高速增長的做法,加劇了上述兩種現象。
回過頭來,中國可以吸取日本的失敗教訓嗎?一般認為,沿海地區工資大幅上漲的現象説明,中國已經過 “劉易斯拐點”。但也有人認為,沿海地區工人出現短缺的原因之一是內陸地區啟動工業化,抑制了勞動力轉移,而內陸經濟啟動本身也是種勞動力向增長部門轉移的過程,因此中國仍可以維持潛在增長率。
假如筆者的觀點成立,那中國就一定要儘早讓經濟增長冷卻至8%以下。但很多人認為,一旦經濟增長率回落至8%以下,就業會惡化,産生嚴重的經濟問題,因此政府要儘早出臺經濟刺激政策以避免這些現象。假如中國為避免經濟回落至8%以下,重拾經濟刺激政策,恐重蹈1970年至1975年日本的覆轍,且目前中國作為全球經濟增長引擎備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