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廖曉淇:理性看待我國外貿順差和外匯儲備問題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5日 09: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副會長 廖曉淇

  由於在國際産業分工中處於加工製造環節,我國承接了大量轉移性順差

  外匯儲備並不是越多越好,如果過多,會加大外匯資産保值壓力

  在發展對外貿易的同時,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使外匯儲備不增加或少增加

  時下有觀點認為:我國外匯儲備增長快主要是外貿順差大造成的,導致外匯佔款多,而且鉅額外匯儲備存在很大的保值風險等。對此,我個人想談幾點基本看法。

  客觀認識現階段我國外貿順差較大的必然性

  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平等、穩定的貿易條件,與世貿成員的最惠國待遇得以徹底解決。十年來,我國充分抓住機遇,擴大開放,實現了對外貿易快速發展,大大促進了國力增強,在多雙邊經貿格局中的重要性逐步凸顯,對外關係更緊密。

  從國際比較看,中國作為一個大的新興經濟體,在快速發展階段保持外貿較快增長,並在較長時間處於順差有其必然性。一是順差持續時間。美國在1871—1970年的100年間保持了94年的貿易順差;德國1971至2010年已持續40年順差,目前仍是全球第一大順差國;日本1981至2010年已連續30年保持貿易順差,其中有20年順差額為世界第一。中國持續貿易順差從1994年至今才17年。二是佔全球出口比重。美國佔全球出口額的比重最高是1948年的21.5%,即使近20年其産業大量轉移到國外、外貿出現逆差,其出口占全球出口的比重仍保持在10%以上;只有8000萬人口的德國,近20年的出口占全球比重穩定在11%以上;中國有13億人口,出口占全球的比重卻一直低於10%,直到2010年才首次超過10%。三是出口依存度(出口占GDP比重)。1991—2010年,德國出口依存度在19%—39.7%之間,中國出口依存度最高時雖曾達到35.7%,但2010年的出口依存度比德國仍低11.5個百分點。

  還有,我國由於在國際産業分工中處於加工製造環節,承接了大量轉移性順差。2010年我國一般貿易逆差472.5億美元,但加工貿易順差達3229億美元,是順差總額的1.8倍。加工貿易的特點是大進大出,大量的進口並非本國消費需求,這説明我國進出口額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重復計算的。

  當前,我國要繼續發揮人力資源豐富、勞動力素質高且成本低等比較優勢,抓住機遇發展外貿。因為居民收入的增加是提高消費能力的基礎,只有堅持發展外貿,才能帶動國內的生産需求,保持和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才能逐步擴大內需和消費,促進我國經濟向內需為主轉型。對外貿易也帶動了外商來華投資和我國對外投資,通過國內外的交流和競爭也使得國內商品的品種更加豐富,質量和數量均有提高。中國發展外貿,不僅有利於本國經濟,也為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至於外貿發展中遇到的貿易摩擦問題,只要妥善應對,大都可以化解。

  有必要厘清外匯儲備與外匯資産的概念

  “外匯儲備”是指一國貨幣當局(即央行)持有的可兌換、流動性較高的外匯資産,包括外匯現匯、存款和債券等。而“外匯資産”是指一國政府、企業和居民所擁有的外匯、黃金、用外匯購買的商品儲備和其他海外資産的總和,又可分為官方儲備資産和民間外匯資産。“官方儲備資産”包括央行持有的外匯儲備、黃金儲備、特別提款權(SDR)、在國際貨幣基金(IMF)的儲備頭寸等。

  一國外匯資産是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表現,外匯儲備只是外匯資産的一個組成部分。由於央行持有外匯儲備是投放基礎貨幣購入的,有保值增值的問題,外匯儲備並不是越多越好。當前,我國外儲大約相當於GDP的60%,大大高於20%的一般國際共識。從外匯儲備相當於對外投資存量的比重來看,德國是2.7%,美國為1.2%,日本為134.5%,而中國則高達1045%。外匯儲備過多加大了外匯資産保值壓力。

  國際收支順差是外匯儲備的主要來源,但外貿順差並不必然導致外匯儲備增加

  當發生國際收支順差即外貿順差和資本凈流入時,只要央行用本幣買入外匯,即形成外匯儲備。但如果央行不買入外匯或少買入外匯,而是將外匯留給企業或居民,則外匯儲備就不會增加或增加太快。如德國的外貿順差曾多年是世界第一,2005—2008年外貿順差累計達9269億美元,但這四年中德國的外匯儲備不僅沒有增加,還減少了74億美元,只有386億美元。原因就在於其貿易順差通過企業對外投資轉變成了多種外匯資産。如2007年德國企業對外投資額1625億美元,相當於當年德國貿易順差額2706億美元的60%。德國經驗啟示我們,在發展對外貿易的同時,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使外匯儲備不增加或少增加。

  以加快外匯資産多元化為重點,讓外匯儲備保持合理水平

  我認為當前應當做好四件事:一是把加快推進外匯資産多元化作為促進外部均衡、減緩外部壓力的重點,推進外匯體制改革,調整外匯資産結構,改變外匯資産過多集中于外匯儲備的格局。二是進一步放寬企業和個人對外投資限制,簡化審批手續,加強便利化服務,推動更多的外匯轉化為我海外投資權益。三是擴大進口,逐步改善外貿不平衡的狀況,這有利於緩解外匯儲備過快增長的壓力。四是擴大出境旅遊。

熱詞:

  • 外匯儲備
  • 外貿順差
  • 外匯資産
  • 1970年
  • 我國外貿
  • 外貿發展
  • 我國經濟
  • 貿易順差
  • 2010年
  • 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