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十二五”開局之年行至年末,戰略新興産業有所發展,但同時也暴露出不少問題。七大新興産業共同面臨著核心技術缺乏的尷尬,而國際技術封鎖日趨嚴重,主要以學習和模倣的模式取得發展之路已難通,“山寨”模式更不可能培養出真正的戰略新興産業。
在缺少政府主導競爭前技術研發以及成熟技術産業化商業模式支持的情況下,中國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厘清。目前來看,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發電遭遇設備製造過剩和上網受阻的雙重尷尬,毛利率不斷下滑導致風機設備質量下降,近兩年來風機起火、倒塌的事故頻繁發生;而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重點發展的物聯網、雲計算等領域,至今仍是霧裏看花,更多的是概念;三網融合也在部門利益的阻隔下糾結不前;發展插電式電動汽車不僅遭遇電池、驅動電機等技術瓶頸,充電站建設以及充電裝置標準等關鍵問題的解決也進展緩慢。
除了這些由各産業特性帶來的問題外,新興産業發展還出現一哄而上重復建設的趨勢,各産業繼續呈現出以低端製造為主的“山寨”式發展路徑。一如遍地開花的多晶硅廠、千篇一律的生物醫藥園,由於缺乏國家層面的統籌規劃,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成了各地新一輪投資熱潮的集結號。
我國傳統産業的發展路線已經習慣於依賴技術引進,技術産業化也往往在國外越過風險期後才逐步跟進和模倣,從而形成了“山寨式”發展的慣性模式,並延續到了新興産業的發展路徑上。梳理近年來新興産業發展暴露的各種痼疾不難看出,核心技術的缺乏是造成眼下困局的根源。正是在一個缺乏核心技術的環境下,“山寨式”的低端製造業才能如魚得水,野蠻生長,並擠佔了技術創新型企業的市場份額,讓自主創新日漸被邊緣化。
然而,目前“山寨式”的發展路徑已被證明不可持續。隨著中國經濟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國外對中國的技術封鎖也進一步加劇,尤其在新興産業的關鍵技術上。同時,由於缺乏將重大技術推向市場轉化為利潤的完整商業模式,技術突破後的商業缺位,反過來也在制約著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積極性。事實上,我國開發出先進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企業並不鮮見,然而技術不能儘快商業化,就無法形成利潤和持續的創新能力,導致有的新技術夭折,新技術企業也難以成長。
要跳出“山寨”發展模式,關鍵還在於改變技術創新思路,確立新技術研發的體系。資金需求較大、風險較大的重大技術和關鍵技術,需要以政府為主導,由相關國家實驗室和高校具體承擔技術的研發;在這些關鍵技術突破的基礎上,政府要出臺扶持政策,鼓勵有技術積累的企業進行一般性技術的研發;對於一些已經到達臨界點的技術,政府更應當予以大力支持,推動技術的跨越式發展。
在技術産業化方面,政府首先應當前瞻性地考慮新技術的市場需要;對於已經成熟的新技術、新産品,在市場導入期推動應用示範、制定相關標準,並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積極投入,以掃除産業化障礙;更重要的是要創造有利於鼓勵創新的制度環境,調動市場主體的研發積極性。(李陽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