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經濟臺滾動新聞 >

[經濟半小時]下一站 物聯網(20111123)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3日 22: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經濟半小時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913D6BF45E324a2b9DD2BE81B3854634

    就在幾年前,物聯網這個名詞還幾乎沒有人知道。但是現在,物聯網炙手可熱。有人説未來最值錢的東西不是美元、不是歐元,甚至不是黃金,而是“數據”。物聯網正是激活數據聯通互換的重要應用。但究竟什麼是物聯網?物聯網在我們的生活中會扮演怎樣重要的角色,我們拭目以待。

    一、物聯網發展的時代即將到來

    物聯網也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後世界信息産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大力發展物聯網對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2009年,美國甚至將物聯網與新能源定義為美國擺脫金融危機振興經濟的兩大核心武器。目前我國物聯網“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已經基本完成,規劃提出了“十二五”期間發展物聯網的七大任務。物聯網大發展的時代即將到來。

    徐小姐今年27歲,3年前從湖北來到深圳,現在一家諮詢公司上班,每天早晨上班都得擠公交、轉地鐵。

    深圳市民徐小姐告訴記者,用深圳通的時候,我們女孩子的包也特別大,找來找去的很不方便,而且影響了通行的時間

    正常情況下,徐小姐每天公交上的費用要7、8元錢,普通深圳通交通卡不記名不挂失,因為擔心丟失,徐小姐每次最多充100元,這樣算下來,10天左右就要充值一次。

    深圳市民徐小姐説,容易丟,沒衝幾天就丟了,再一個早晨容易忘帶,這樣坐車就比較麻煩。

    今年6月1日,深圳市推出了手機深圳通,只要去移動手機營業廳換一張具有射頻識別功能的sim卡,就可以直接用手機刷卡,乘坐公交、地鐵。

    深圳市民徐小姐接著説,首先充值特別方便,不用以前在地鐵站還要排很長的隊,通過手機就能充值,那麼還有就是不容易丟,因為手機經常拿在手上,而且非常的酷,用手機刷地鐵的時候,大家都覺得很新鮮。

    這種手機深圳通不僅僅能用於乘坐交通工具,凡是具有手機深圳通識別終端的地方都可以使用。

    國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孫迎彤告訴記者,市民可以換一張卡以後,直接刷手機就可以上車,然後可以在這個POSE上刷卡就可以消費。比如説我們現在要消費10元,拿我們的手機就可以把這個工作完成。另外像一些企業、集團,他們可以用它來做手機的門檻和簽到,這個是已經在很多企業集團都已經開始使用了。像我們要買一些東西,我們可以通過刷這個,我們可以買咖啡,或者買你想要的一些,像在實體店裏邊有很多這樣的用途。

    孫迎彤告訴記者,從今年6月份開始發行,現在手機深圳通用戶已發展到25萬人左右,現在還以每天3千人的用戶量增加,預計明年年底,就能達到3百萬。到今年年底會有大概幾百個加油站可以刷手機加油,同時在一些停車場現在已經基本改造完成了,在一些停車場老百姓只需要帶手機刷卡就可以了,它不僅僅是支付,它還有計時,如閘的時候刷一下,出來的時候計時、交費、出閘一併完成。

    這種利用射頻識別技術使手機與刷卡機能夠直接對話的系統就是簡單意義上的物聯網。

    在海爾集團的體驗中心,記者了解到,擁有了物聯網技術,無論用戶身在何處,都可以通過手機遠程遙控家中的空調開啟,設定期望的溫度,這樣,當用戶回到家裏的時候,就可以馬上進入一個較為舒適的空間。

    作為海爾ACG空調産品集團電控研發總監程永甫説,設定製冷,製冷模式設定為19度,確定,控制開機,模式製冷,設置溫度19度,高風發送,這個界面掐掉,因為後面是沒有這個界面的。設置成功以後,它會有一個短信回執。現在短信回執來了,我們可以看一下,這個提示我們設置已經成功了。

    程永甫告訴記者,當家裏沒有人的時候,可以利用手機開啟空調的“佈防”狀態,當有陌生人闖入,且距離空調8米之內,空調都將自動拍攝照片,並以彩信的形式發送到主人指定的手機上。

    海爾ACG空調産品集團全球研發總監范增華告訴記者,研發物聯網的空調應該有三個原因,第一個在十二五規劃中,智慧傢具成十大領域吧,成為物聯網發展的一個重點,國家推動,再一個從海爾本身來講,海爾現在已經從簡單的賣産品向賣服務轉型,最後,海爾長期以來超前的技術研發優勢,長期的一個技術積累,從這個三個方面海爾必須要做得物聯網空調。

    在這款具有家庭安保功能空調的基礎上,海爾又研發了利用物聯網技術遠程遙控去除甲醛功能的空調。

    海爾ACG空調産品集團電控研發總監程永甫説到,我們這個做得人性化的功能,就是做了一個除甲醛的功能,把它做到我們物聯網空調裏面,這是手機回復的一個短信,告訴我們設置已經成功了。那麼我們如果在外地的時候,進行除甲醛只需要按一下除甲醛這個界面,發送這個指令。那麼這個空調就會在家裏就會自動地進行除甲醛的功能。

    作為帕勒諮詢公司董事的羅清啟告訴記者,為什麼海爾非常這樣及時的推出這個東西,是有它原因的,因為技術實驗室的實驗是一種狀態,還有産業實踐是一種狀態。那麼我們怎麼去做産業實踐,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通俗來講,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 通過射頻識別、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能夠對整合網絡內的人員、機器、設備和基礎設施實施實時的管理和控制。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告訴記者,這個物聯網,大家都覺得是一個新的東西,

    實際上物聯網是互聯網、移動網這些通訊網絡,再進一步往下延伸,延伸到物理空間去。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説,比如説現在在某些城市已經有這樣的,小孩身上戴一個學生證,學生證裏面有RFID,就是射頻標簽的芯片,一進學校到校門口就讀出這個芯片,就能發個短信給家長,説孩子已經進學校了,幾點幾分,離開學校的時候一樣可以發個消息給家長,這些實際上都是物聯網的應用。

    鄔賀銓告訴記者,當物聯網系統成熟之後,任何物體之間都可以流暢的“對話”,那時,無論用戶身在何處,家中的一切都可以完全掌控,窗簾自行拉開、電燈自動關閉、冰箱自動購物等等,原本在科幻電影中才有的生活場景,隨著物聯網家電的出現,正在逐步變為可能。

    二、物聯網技術為改善人類生活能夠提供更好的條件和環境

    在中國移動無線城市的展示區,記者切身感受到了城市物聯網技術成熟後,生活將會有怎樣的變化。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展示中心講解員告訴記者,比如説我們看一下這兩個路燈如果亮,這兩個路燈損壞了,你看像我們的後臺的監測中心上,就不時的告訴你位置,然後哪個路燈損壞,出現了什麼問題,並且負責該區域的維修人員的手機上也會收到這樣的短信,這樣就可以馬上來採取措施。

    利用物聯網技術,本來沒有生命的物體能感應並處理信息,通過傳輸的網絡傳送到指定的地方或人那裏,甚至還可以控制和指揮人們的行動。物聯網進入超市,可以有效的改善高峰期結賬排隊的狀況。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展示中心講解員説,這一塊是它的傳感區,它的這個顯示器一次性就會顯示出所有的商品的清單,非常的快捷,我們就不用一件的去掃了。而且還有一個好處,我們還可以最後結賬的時候用我們的手機錢包來結賬了。

    作為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總裁的李躍告訴記者,我們到了隨著推心的網絡化,隨著互聯網在全球的蓬勃發展,物聯網這個詞就被大家廣泛地使用起來了,因此,物聯網將和通信緊密結合,將和互聯網的發展緊密結合,為人類的進步,為改善人類生活能夠提供更好的條件和環境,所以我覺得物聯網將是我們今後一個時期非常重要的一個發展方向。

    在能源生産領域,物聯網已經走出了實驗室。在徐州夾河煤礦,物聯網已經應用於井下安全作業系統。

    夾河煤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你看到2號車頭,往井口方向走,這樣他在什麼位置,坐標也有了,多少溫度,還有氣體的情況。

    在指揮中心的監控屏幕上,工作人員可以清晰的看到每一個工人移動的軌跡及其周邊情況,為了驗證感知礦山系統與井下工作人員溝通的及時性,記者請工作人員做了一個試驗。

    在指揮中心通過感知礦山系統發出信息不到一秒鐘,井下工人便收到了系統發出的短信。

    中國礦業大學教授丁恩傑説到,曾經有一個礦做了一個模擬實驗,我預設,告訴他在井下發生什麼事故,然後調度人員來通知所有井下的工作人員撤離,這個實驗大概用了40分鐘,實際上40分鐘這個時間太長,時間事故已經發生完了,因為災害事故的發生是瞬間的。

    丁恩傑教授告訴記者,現在通過感知礦山物聯網系統,在5秒鐘之內,處於安全隱患位置的所有人員都可以馬上收到撤離危險區域的信息。

    中國礦業大學物聯網研究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井下礦工呼救的時候,在這個地方就會自動出現呼救工人的名稱和附近的狀況,同時系統會自動通知設定範圍內的,比如説我們設定了100米範圍內,工人就會通知附近的所有工人緊急撤離,把自己的報警信息告訴給周圍附近100米範圍內的工人,他能同時計算出報警點距離自己有多遠,比如會顯示,比如趙永祥預警,距離你35米、50米,出現瓦斯報警等等,這樣的一些信息。

    作為中國礦業大學校長的葛世榮説到,我們想通過這三個感知能夠最終使我們的煤礦生産實現到一種,達到一種智慧礦山或者更高層次未來的目標是智慧礦山,這麼一個長遠目標。通過這個技術,有可能實現我們叫自動化採礦,甚至我們説的更高一點叫智慧化採礦,最終通過智慧化和自動化使我們採礦的工藝過程可能達到一種無人化,高安全、高可靠的階段,這就是我們當初想做這個研究中心很重要一個出發點和目的。

    三、我國物聯網發展困難重重

    小到手機繳費刷卡,大到保障礦山安全生産,物聯網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有業內人士預計,到2015年,物聯網産業規模將突破5000億元,年均增長率達11%左右。如此高速成長的産業成為我國未來重要的發展戰略之一。但是我們也看到,物聯網在我國還處於起步階段,要發展物聯網還存在多方壁壘。

    2009年11月3日,溫家寶總理在《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講話中明確將物聯網定位於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之一。2010年6月5日,胡錦濤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講話中指出,當前要“加快發展物聯網技術”,爭取儘快取得突破性進展,國家産業導向將對這個産業的發展起到重要的導向作用。

    中國移動通信公司總裁李躍告訴記者,我覺得我們當前做物聯網的最大困難,就是各行各業對物聯網的迫切,對物聯網的接受程度還存在很大差異,各行各業對物聯網的認識還沒有到位,大家把物聯網看得非常神秘,大家沒有把自己的工作和信息化,和移動通信和物聯網有機地結合起來。

    物聯網被世界公認為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後的世界信息産業第三次浪潮,但採訪中,眾多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以我國物聯網産業而言,存在著各自為戰,産業分散等問題,根本原因是物聯網産業還沒有統一標準,具體表現為研發力量分散、關鍵技術難以突破、行業壁壘重重、政策環境還有待改善等方面。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説,有些行業的壁壘,把它限制在本行業的範疇裏頭,不希望跟別人合作,這樣實際上這樣是搞不好物聯網的運營管理的,建設一個物聯網看來只要有錢就行,但是管好這個物聯網讓它産生效益就不是完全有錢就能做得到的。

    這是國家糧食局智慧糧倉的模擬操作系統,在運用了物聯網技術後,可以有效的監測糧倉內的溫度、濕度、是否有蟲害或發黴等狀況,國家糧食局糧食流通與科技發展司副司長張雪告訴記者,物聯網技術降低了人工成本、提升了糧倉倉儲管理水平,但傳感設備價格相對較高,滯礙了物聯網在倉儲方面的發展。

    國家糧食局糧食流通與科技發展司副司長張雪告訴記者,你比方説像一個重量傳感器,原來還是比較貴的,我們初步算了一下,一個重量傳感器原來做的時候是上千塊錢,現在我們幾百塊錢就可以拿下。

    張雪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小麥為例,目前一個容積為6萬5千公斤的糧倉至少需要8根重量傳感器,如果按照目前最低的價格600元來計算,僅增加重量傳感器一項,一個糧倉就要投入4800元。而一個一億斤倉容的糧倉,如果要裝入重量、溫度、濕度、害蟲等所有傳感器,那就需要支出40多萬。我們其中研發的一個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要經濟、實用,技術要可行。你比方説我們是糧食,不是其它的一些物品,我們只要對糧食有所感應,在這樣的一种經濟條件下,我們達到最好的經濟效果就行了,它的精度,它的年限,它的抗老化程度,我們都會根據我們的需要去降低它的成本。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告訴記者,我們高端傳感器依賴於進口,這帶來成本上的居高不下,這影響著普及,而且這個傳感器的可靠性也不是我們自身掌控,對物聯網本身能夠安全的運行也是一種擔心。

    目前,我國的傳感器行業發展仍然落後,國內傳感器需求,尤其是高端需求嚴重依賴進口,國産化缺口巨大,目前傳感器進口占比80%。

    中國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高技術産業司司長綦成元説,我們國家在一些關鍵的一些傳感器件還需要依賴進口,但是我們的研究力量實際上在傳感器,在集中電路的研究方面也是有了一定的基礎,我們面臨的實際上另一個問題就是怎麼能夠把物聯網的好的技術,儘快地能夠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得到應用,應用市場打開了,那麼就會反過來促進我們的這些傳感器,關鍵器件這樣一個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已有28個省市將物聯網作為新興産業發展重點之一。上海物聯網産業自2010年全面啟動以來,已率先步入千億級城市行列;福建省提出到2012年全省物聯網相關産業産值將達到300億元以上,重點建設1個物聯網産業集群、2個物聯網重點示範區和9類物聯網行業應用示範工程;重慶市自提出到2015年要完成物聯網産業投資390億元、産出突破1500億元目標,並有8個物聯網項目獲得2011年國家物聯網專項資金支持1400萬元。

    中國科學院院士鄔賀銓説,中國的物聯網起步比較急,也就是説各個地方大概有20多個省市都建立物聯網的示範區,熱情很高,但是可能有的時候原有的技術基礎準備不足,究竟希望把物聯網做成什麼,也沒有把它考慮的很週到,統籌規劃也不夠,因此顯得雖然轟轟烈烈,但是協調不夠、統籌不夠。

    鄔賀銓院士告訴記者,目前我國的企業應該理性的看待物聯網,不要盲目跟風,我國政府和企業應該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物聯網經驗,首先將物聯網技術應用於垂直行業,像工業部門、電力部門、交通部門。像斯德哥爾摩它在幾十個路口佈置了一些攝像頭,一些地埋線圈,一些路邊的傳感器,它是監控車的流量、流向,另外它採用了不同時段、不同路口,不同收費的經濟方式來輔助,來減少擁塞路段的車的流量,這樣平均就加快了車的運行。

    在鄔賀銓院士看來,物聯網的建設僅僅依靠感知是不夠的,如果不將感知到的信息系統的挖掘處理分析,那麼感知到的數據信息等於廢品,綜合的分析,並將這些信息有效的運用到相關行業,才是建設成熟物聯網的基礎。物聯網是跨行業的,不是一個行業的主管部門可以制定標準,我們現在往往標準是歸行業管理的,但是物聯網面臨很大的挑戰,它不是説由信息技術的行業管就可以了,你要在電力行業應用,必須有電力行業的部門參與,而在這一點上,我們國家行業分割的問題還是比較值得重視。

    作為中國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的張曉強告訴記者,為了促進我們物聯網産業的健康發展,包括在技術上,標準上、或者産業應用上的一些瓶頸,我想能不能夠濃縮、歸納地把它用48個字來加以表述,那就是頂層設計、統籌規劃,有序推進。第二句話叫技術突破,模式創新,保障安全。第三句話是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拉動。第四句話是政策支持,優化環境,多方投入。這都有一些內涵,也就是説我們通過統籌規劃使得它科學佈局發展,我們通過技術突破,商業模式的創新,使它能夠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張曉強告訴記者,“十二五”規劃提出的主線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經濟結構的戰略調整,要實現這一重大目標就必須依靠科技進步、科技創新。戰略性新興産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其中物聯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它本身具有這種資源消耗少,環境負面影響小,應用的市場非常巨大,滲透度廣,而且,拉動作用很強,對於各個領域,各個方面都能夠産生積極的作用,所以在“十二五”期間如果物聯網能夠通過關鍵技術突破試點示範,最後形成産業體系,一方面對它自身形成一個強大的産業,另一方面對整個新一代信息技術相應地推動信息化,推動轉方式、調結構都有重要的作用。

    半小時觀察:

    物聯網概念從10年前開始興起,現在各國已經發展得如火如荼。雖然我們看到我國的物聯網研究和應用也在逐步開展,但是由於缺乏行業標準,一個高起點的信息産業還處在規劃期的時候就存在了諸多行業壁壘,沒有以一個完全開放的心胸來發展這個産業,從糧食安全到食品安全、醫藥安全等等都涉及到多部門管理和分段管理現象,缺乏統一的溝通和主管部門,這成為物聯網應用和發展最大的困難。另外很多在關鍵技術上依然還要依賴國外進口,這也成為制約中國物聯網發展的一大障礙。好在,物聯網“十二五”規劃即將公佈,我們期待包括大力攻克核心技術、加快構建標準體系、積極開展應用示範和加強信息安全保障等要求等落實到位,真正促進物聯網的大發展。

熱詞:

  • 經濟半小時
  • 下一站
  • 物聯網
  • 十二五
  • 發改委
  • 張曉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