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藥豪賭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9日 10: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李妍|河北安國報道

  河北安國,中國“藥都”,賭客仍未散場,但勝負已然分明。曾經瘋狂攀升的中藥價格,在政府施壓、各方圍剿之下終於又急墜至底。在這場資本遊戲中,傷了元氣的不單是囤積客,還有藥農。

  如果藥賤不如菜,下一輪豪賭已為時不遠。

  藥都賭局

  一覺醒來,又虧本上萬。

  深秋的早晨,老徐頭大口地嘬著煙,蹲在門口,看著滿倉庫的懷山藥,久久嘆息。

  老徐頭,57歲,河北省安國市藥城大街經銷商,從業三十餘年,主營懷山藥、金銀花、草果、川芎、黃連等中藥材。

  最近三年,老徐頭切身體會著“中藥賭局”的瘋狂,贏和輸,都是極致。

  2009年,懷山藥的價格坐上了過山車,從3.5元/公斤直接飆升到35元/公斤。“一批貨多壓上十天,賺個七八萬的沒問題。”老徐頭説,那些日子,遍地都是金子。

  2010年秋,藥城大街上,懷山藥的單筆成交價一度炒到了55元/公斤。老徐頭徹底蒙了,這已經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極限,他有些後悔:“還是沒沉住氣,出手太早。”

  2011年7月,懷山藥的價格逐步回落,剛到32元/公斤,經銷商們就一哄而上,家家戶戶都囤了貨,其中也包括老徐頭,囤貨5噸。

  兩個月後,懷山藥的價格跌到23元/公斤,老徐頭眼睜睜地看著,沒有出貨,因為出貨就會賠本,而且,他相信新的波峰就在不遠處。

  10月,新一季的懷山藥上市,最高價——10元/公斤,老徐頭沒有了選擇。

  之後的每一天,懷山藥的價格都在走低,老徐頭知道,“不能再等了。”他開始動用所有關係尋找“下家”,直到半個多月後,一輛來自東北的大卡車停在門口,老徐頭出貨2噸,8元/公斤,虧本4.8萬。

  老徐頭是幸運的,因為這一天,只有他出了貨,附近的經銷商都很久沒有開過張了。老徐頭也是不幸的,因為他剩餘的存貨——金銀花、草果、川芎、黃連跌幅都過半,任何一樣的虧損,都超過了懷山藥。

  “沒有不賠的品種,90%以上的中藥材都在大跌。沒有不賠的經銷商,十萬以下的不叫賠,賠個幾十萬上百萬的到處都是,關門多少家了。”老徐頭滿眼血絲,感慨道,“這三年,比我之前的三十年都刺激。”

  秋意漸濃,寒冬將至。在素有“藥都”之稱的河北安國,數千家經銷商都在感受著徹骨的寒冷。在安國背後,是整個中藥材市場的大蕭條,根據全國中藥材市場價格指數(綜指200)顯示,7月至今,從2900左右的高點下行400多點,拋售成風。

  “願賭服輸”

  “三個月前,到處都是買賣,現在,到處都是打牌的。”

  “炒藥就是賭博,願賭服輸。”每一個安國藥商都熟知這個遊戲規則。

  河北安國,全國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自古便有“舉步可得天下藥”、“草到安國方成藥,藥經祁州始生香”的美譽,在這個以藥聞名的小城裏,中藥材收益佔全市GDP的三分之一以上。

  進入安國,直奔“天下第一藥市”——東方藥城,全國最大的中藥材專業市場,上市品種2000多種,年成交額達45億元以上,藥材吞吐量10萬噸。

  可是,在今年的“金九銀十”,東方藥城卻格外冷清,廣場上排列著幾十輛準備“跑貨”的大小卡車,司機師傅在挂鬥中酣然入睡。“沒活唄,都閒了一個月了,車都沒發動過。”大劉師傅説,去年一整年,他沒有休息過一天,每天都能從東北到安國跑個來回。

  交易大廳共兩層,一層主打常見藥材,如當地自産的懷山藥、菊花、防風、桔梗和外地運來的三七、茯苓、白芷、南星等。偶爾有三兩散客在攤位前張望,要貨不多,都是半斤一斤自家食用,攤主自然也懶得招待,只是從牌桌旁站起身來,漫不經心地報價,眼睛還全神貫注地盯著手裏的牌。

  在樓梯拐角處,劉大姐和雇工用手中的刮片熟練地去掉桔梗的硬皮。“這種‘細活’是為了討好散客,買回家就可以直接入鍋了。”劉大姐説,原來都“論車出貨”,根本不用做“細活”。三個月前,劉大姐以63元/公斤的價格囤了2噸的桔梗,現在賣25元/公斤都出不了貨,桔梗不易儲存,已經漸漸發黴腐爛了。

  二樓主打珍稀藥材,如硃砂、珍珠、蜈蚣、蛇皮、海膽、鹿茸等,一連三四家攤位都蒙著藍色的塑料布,壓根沒有開張。

  突然一陣嘈雜,原來是內蒙古赤峰市衛生系統的人前來採購,攤主們慌忙扔下撲克牌和棋子,蜂擁而上。“我們只是補缺,少量進貨。”話音剛落,唏噓聲一片,採購方告訴記者,中藥材價格只會跌不會漲,他們要等,等到最低點。“我們有大批庫存,耗得起。”

  攤主劉喜來紮緊了滿袋子的水蛭,決定不賣了。“我760元/公斤進的貨,現在市價不到500元/公斤,怎麼賣?”劉喜來決定,把百餘斤水蛭存放在附近的一家冷庫裏,雖然成本又會增加上千元,藥價也會因冷凍過而降低,但他決定賭一把。“也許過年時價格會好些。”

  “三個月前,這裡還走不動人,廣場上都在買賣,看看現在,到處都是打牌的。”交易大廳管理所所長楊林望著他管理的1300多個攤位説,“90%以上的攤主都賠了錢,明年怎麼收攤位費?”今年3月,考慮到中藥市場一片火爆的盛況,交易大廳的攤位費也上漲了30%,1.5平方米的攤位平均年租金3200元。

  上午11點,交易大廳到了關門的時間,攤主們陸續收了牌局,多無進賬。

  同樣經歷“交易寒冬”的還有另外兩大中藥材集散地——安徽亳州和廣西玉林。

  在安徽亳州,土木香、土茯苓、土貝母等基本儲備中藥材都因價格持續下跌而偶有流動,在廣西玉林,黃芪、蓮子、當歸、胖大海、山楂等多種中藥材已經名列“跌幅排行榜”前列,無論是陳貨還是新貨都有價無市。

  “囤”出的虧損

  “我們就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囤,既是傳統,又是新規。

  論及傳統,在百年前,中藥材商戶們就會常年囤貨,以保證庫存充足,藥品豐富。“中藥講究的是藥方,屬於組合産品,缺一味,都不成藥,所以要樣樣具備,就要時時囤貨。”瑞安藥材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國貞對《中國經濟週刊》説。

  論及新規,從2008年起,連續三年的“瘋狂”將市場泡沫越吹越大。“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劉國貞笑談。於是,囤得越多,賺得越多,囤得越久,賺得越過癮,史無前例的“大囤貨浪潮”席捲了整個藥城大街,家家戶戶的庫存都膨脹到了極限。

  時至今日,囤等於死,在節節落敗的中藥材市場,“買漲不買跌”的市場規律演繹得淋漓盡致,無論價格又跌破了多少“新低紀錄”,成交量都停在了零,因為採購商堅信,還會更低。

  濃重的中藥味瀰漫在整個藥城大街,這條大街裏戶戶都是“經銷公司”。大戶賈強在門口翻曬著西洋參,背後是三大間房子的存貨,滿滿噹噹。

  賈強算了一筆賬,5噸佛手,進價120元/公斤,現價50元/公斤,虧損35萬;黨參3噸,進價94元/公斤,現價60元/公斤,虧損10.2萬;五味子5噸,進價58元/公斤,現價13元/公斤,虧損22.5萬;西洋參2噸,進價460元/公斤,現價340元/公斤,虧損24萬;草果8噸,進價54元/公斤,現價34元/公斤,虧損16萬。粗略算來,虧損已過百萬,而且隨著藥價的不斷走低,存貨無法出手,虧損還在每日劇增。

  “前兩年賺的錢都砸進去了,我在銀行還有幾十萬的貸款,賭輸了,傾家蕩産。”做中藥生意幾十年的賈強從未借貸過,他堅守著“小買小賣”的原則,積累至今,攢下百萬家産。可是,去年中藥市場的火爆讓他備受衝擊,在諸多好友紛紛借貸,“玩把大的”的誘惑下,賈強第一次背上了貸款,如今覆水難收,後悔晚矣。

  當天,賈強出手了2噸的西洋參,加上雇工裝袋、雇車運輸的錢在內,賈強虧損近25萬,他靠在門口,看著一群人忙忙碌碌,面無表情。這筆交易賈強並不想做,但買家是他的老客戶,為了維護關係,他必須“出血”。“以後還要幹這行,客戶關係斷了,就再也接不起來了。”

  像賈強這樣拼命維持的供應商,在這條街上是絕大多數,但關門大吉,欠款“跑路”的也有好幾家,賈強説,虧本上百萬,再背有貸款,資金鏈一斷,就是窮途末路。

  一群群“公司老闆”圍坐在門口,討論著又增加了多少虧損,又跑了哪些債主。據“老闆”們估計,這條街上背有貸款的佔半數以上,安國市中藥材交易的虧損將達到3~4億元。

  “虧損是存在的,但不可能有那麼多。”安國市藥城管理局局長李世民認為。

  “冷暖自知。”賈強説。

  後悔的同時,賈強也在反省:“我們就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很多商戶都坦承,囤積居奇是造成中藥材價格暴漲的重要推手。

  “商販、農戶、遊資、市民都在囤貨,全民炒藥的結果就是形成市場泡沫,前兩年,中藥材價格明顯是虛高的,現在的暴跌就是理性回歸。”中藥材天地網總經理劉光輝認為,7月,發改委重點打擊囤積居奇敲碎了泡沫,雖然現在的暴跌伴有“陣痛”,“但方向被扭轉到正常的軌道上來了。”

  悲傷的藥鄉

  距東方藥城車程半小時,是安國市霍莊村中藥材種植基地,放眼望去,大片的泛黃秧苗架接連不斷,秧苗架下,是剛剛成熟的懷山藥,在這個安國最著名的“有機品牌村”,懷山藥的種植面積約佔三分之一,共1000余畝。

  在臨近霍莊村的各區縣,80%的土地都種上了懷山藥,20%的土地種植著桔梗、菊花、南星等中藥材品種。

  秋收時節,村民張友良並沒有感受到喜悅,相反,焦躁、惆悵寫在他的臉上,整整一下午,他騎著自行車,轉遍了所有的農田,卻找不到一個“拼家”。

  “都嫌價兒太低,不願意賣。”張友良託人找到了一位來自北京的收購商,出價4元/公斤,收購10噸懷山藥,張友良自家收穫的不足5000公斤,所以他想聯合幾家,湊夠數量,結果無人響應。

  “種藥能手”馬奇坐在自家剛刨出懷山藥的土坑道裏,手上掂量著細長的懷山藥,三兩下拍去土,説:“10塊錢一公斤我都不賣。”他隨手撿起一截細竹竿,扒拉了兩下土,算起賬來:一畝地用秧苗500公斤,共花費6000元;80捆架桿,共1920元;肥料磷酸二銨4袋,鉀肥1袋,共1060元;租用旋耕機松土,300元;雇工刨懷山藥,1800元;還有有機肥、灌溉、農藥、管理成本若干,一畝地的成本至少在1.5萬元左右。“按照平均畝産2000公斤計算,4元/公斤的價格也就夠一半成本,虧死了!”

  馬奇已經騰出了家裏的庫房和地窖,打算把刨出的懷山藥儲存起來,等到春節再賣。“擺齊整了鋪點土,放上半年都沒問題。”即使已經打定了主意,馬奇的心中還是不免失落,因為在去年,懷山藥的價格一度高達35元/公斤,一漲一跌間,馬奇這3畝地的産出有了幾十萬的差價。

  更糟糕的消息來自25公里外的蠡縣,在去年懷山藥價格猛漲的刺激下,蠡縣幾乎舉全縣之力“大興懷山藥”,甚至有不少蠡縣的藥農到霍莊村來出錢向“本戶”承包土地,600元/畝,種植懷山藥。“蠡縣的懷山藥只賣8毛錢一公斤了,下腳料(較細、較短的懷山藥)2毛錢一公斤都沒人要,再不賣連這個價都沒有了!”張友良不屑馬奇的固執,他認為,賣得越晚,虧得越多。

  剛從蠡縣回來的中藥材天地網總經理劉光輝拍回了不少照片,蠡縣的藥農們把懷山藥堆在路邊,0.8元/公斤的價格可以隨便挑選,下腳料直接論堆賣,不稱重。“有些地裏,懷山藥熟了都沒人挖,爛在地裏當肥料了。”懷山藥深紮在地下1米左右,且又細又脆,根本不能使用機器採挖,人工採挖則需提高成本,1800元/畝。“賣的錢連人工費都不夠,所以乾脆不挖了。”

  藥賤不如菜

  中藥材價格的“第一殺手”是盲目擴大種植面積。

  在霍莊村,有一個和懷山藥非常相像的品種——“小白嘴”,一種食用山藥。“‘小白嘴’就是菜,在超市賣的,懷山藥是藥用的,外行根本分不出來,口感就差得多了。”農戶趙振虎指著“小白嘴”的圓頭説,“懷山藥不是圓的,是尖的,細的。”

  “小白嘴”的價格雖然也不理想,從去年的30元/公斤跌至今年的10元/公斤,但比起懷山藥,還是能讓種植戶們保住成本。“所以有人和收購商聯合,把懷山藥當‘小白嘴’賣。”趙振虎感嘆道,“藥賤不如菜啊!”

  霍莊村村支部書記霍志軍正在自家地裏收穫“小白嘴”,春耕時,他曾多次號召村民們集中種植“小白嘴”,他甚至申請了“有機認證”,設計了打造品牌的禮品盒,安國市政府也開出了每畝地補貼200元的優惠條件,但當時村民們卻堅信,懷山藥“堅挺的市場價”會在秋收時給他們一個驚喜。

  “明年肯定又沒人種懷山藥了,農民永遠都在跟風,被動。”霍志軍很無奈,他無法扭轉這個村莊的命運。

  無論是官員、專家、商戶還是農民,都一致認為造成中藥材價格猛跌的“第一殺手”是盲目擴大種植面積。

  僅以懷山藥為例,在去年懷山藥價格猛漲,今年初春霍莊村大量種植懷山藥的“標桿作用”下,附近區縣幾乎全部跟風,形成了“滿城儘是懷山藥”的現象。如今,懷山藥市場明顯供大於求,價格猛跌,農戶和經銷商在恐慌之下持續增加拋貨,相互競爭壓價,造成了“屢創新低”的窘境。

  在安徽亳州,黃花敗醬草、白花敗醬草都到了收穫的季節,但是由於庫存尚豐、新貨又大量涌入,收購價隨著“豐收高峰”的到來而持續下跌。

  在廣州湛江,廣藿香正值大量産新,在去年廣藿香行情火爆的刺激下,今年産區擴大了種植面積,産量相比去年增加一半左右,達到3000噸的總産量,價格和流通量卻翻番下跌。

  出現類似情況的還有浙江磐安縣元胡産區、陜西城固縣元胡産區、廣東省各市縣香附産區、廣西臨桂縣五通鎮廣金錢草産區……

  “低價至上”的國內採購商

  “我們都吃的下腳料,外國人才吃好藥,還叫‘中藥’呢!”

  剛到村口,村民王大爺就趕緊拉住霍志軍,向他介紹一位來自山東菏澤的採購商羅虎,霍志軍遞了根煙,轉身發動了小三輪,載著羅虎直奔農田。

  羅虎掏出軟尺,量了長度、寬度,看了皮色,表示很滿意,剩下的就是價格問題,6元/公斤。霍志軍蹲在羅虎對面,兩人中間是剛挖出懷山藥的土溝,煙灰一節節掉下去,價格卻遲遲沒有談攏。

  霍志軍曾希望,在霍莊村成為中藥材種植基地後可以定點為一些大型藥企直接供貨,以“合同”的形式維護農民的利益,但多番嘗試後卻發現難以實現。“合同一般都在初春簽,定的價格都是預估出來的,到了秋收,預估價高於市場價,藥企就不幹了,他就不買,不出錢,你能怎麼辦?”

  在藥城大街上,有個人人心知肚明的“隱痛”,國內的採購商都只要“便宜貨”,優質的中藥材都經出口經銷商之手走出了國門。

  “與質量相比,採購商更注重價格和賣相。”201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標準修訂,增加和提高了關於中藥質量可控性和藥品安全性的內容。“按規定,菊花是不能用硫磺熏的,但實際上,市場上的菊花基本都是硫磺熏出來的。”霍志軍介紹説,菊花由於油性大,難以自然晾曬風乾,如果使用脫水機和烘乾機加工,成本會大幅提高,所以用硫磺熏是“最經濟實用”的辦法。在霍志軍家,一個耗資十幾萬的烘乾機已閒置兩年。

  人參專營小區的經銷商陳大姐對此也頗有感觸,在她的倉庫裏,整齊成團的優質細辛無人問津,相反,質次價低的低等級細辛卻受到了採購商們的青睞。“好貨都沒人要,便宜貨還有點銷路。”陳大姐説,這些年來,中藥市場已經陷入了惡性循環的怪圈。“貨越來越差,大家都比著喊低價,根本不管質量了。”

  “我們都吃的下腳料,外國人才吃好藥,還叫‘中藥’呢!”陳大姐既憤恨又無奈。

  “這不是我們一家藥企能決定和改變的。”採購員馬小輝説。他來自哈爾濱的一家制藥企業,長期駐紮在安國,採購高麗參、黨參、西洋參、黃連、金銀花、雞內金等品種。

  “東北不是盛産人參嗎?你們怎麼會捨近而求遠呢?”記者很疑惑。“這邊的便宜唄!”馬小輝説,在安國採購人參、鹿茸等藥材的東北地區制藥企業不在少數,比起東北市場的價格,在安國採購能便宜一半以上。“東北優質的中藥材很多也出口了,少數知名藥企能要一些,絕大多數藥企都買不起。”

  馬小輝認為,在我國,中成藥價格普遍偏低,尤其是在發改委多次調控壓價,基本藥物目錄製度的實行和低價招投標等政策的聯合打壓下,中成藥“以低價拼市場”是唯一的生存法則。“像牛黃解毒片、維C銀翹片、健胃消食片等,幾乎沒有什麼門檻,家家藥企都能生産,那比的是什麼?就是價格了。”

  “在‘利益挂帥’的大趨勢下,藥企和經銷商不是合作關係,而是博弈關係。”安國市藥城管理局局長李世民指出,中藥市場的價格衝突遠比質量衝突更尖銳,前途堪憂。

  藥企“得救”

  上半年節節攀高的中藥材價格,曾經給中成藥企業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2010年7月,江中藥業就曾宣佈:由於主營産品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造成整體生産經營成本不斷攀升,隨之對江中牌健胃消食片和復方草珊瑚含片分別提價不超過10%和5%。

  在2011年年中報告裏,被稱作“績優股”的江中藥業、健康元和吉林敖東也陸續坐上了滑梯,凈利潤增長分別下滑23.59%、33.04%和20.96%。

  剛剛公佈的2011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更是成為諸多中藥製造企業的“訴苦書”。康緣藥業稱:“公司前9個月臨床藥品合計銷售7億元,同比增長近40%,但受原材料上漲影響 (公司中藥材成本平均同比上升了53%),公司整體毛利率下降2.7個百分點,主要産品熱毒寧注射液的毛利率下降了12.76 個百分點。”

  華潤三九也表示:“第三季度原材料及輔料價格上漲較快,公司成本費用控制面臨著很大的壓力,部分成本上升使OTC、中藥配方顆粒業務毛利率有所下降。”同為“難兄難弟”的包括雲南白藥、白雲山等中成藥企業。

  為規避原材料價格上漲所造成的壓力,很多藥企不得不選擇集中採購、提前“囤貨”。“我們在賓館包的‘年房’,一年都住在這兒。”馬小輝説,今年年初,“酒店全部客滿,根本訂不上房。”他指著窗外大片的“旅館”、“旅社”的招牌。“這些私人小旅館都是這樣開起來的,還有家庭旅社。”

  中藥材天地網信息部經理邵振興分析説,從2008年金融危機起,為刺激經濟發展,我國實行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企業貸款受到鼓勵,在中藥材價格持續上漲的刺激下,很多藥企都大量貸款,積極存貨。“中藥材價格在集中哄搶之下又被步步推高,形成越漲越買、越買越漲的循環,安國的中藥材價格和交易量都被推上了最高峰。”

  “可現在,應該是最低谷。”馬小輝告訴記者,整個安國市幾乎難見大型藥廠的採購商了。“估計直到春節,都不會進貨了,我們的庫存都消耗不完呢,産品也賣不出去。”他開始聯絡旅行社,準備把積攢了兩年的假期集中起來,外出旅遊。

  “沒有銷路和利潤,就沒有需求。”邵振興認為,與原料價格猛漲、藥企大舉進貨相對應的是,中成藥零售價屬政府定價範圍,企業不能自行調整。“因此,中成藥的價格並沒有漲,藥企的利潤越來越低,而且銷售量沒有增長,藥企形成了滯漲,採購活動也就戛然而止。”

  根據中國中藥協會發佈的數據,2010年,我國中藥工業的總産值達到3170多億元,但利潤僅有300億元左右,整個行業毛利率只有約10%。

  “國家發改委已經來調研過兩次了,都是在中藥材價格攀高的時候來的,説是要考察藥企的成本價。”安國市藥城管理局局長李世民希望“發改委能給中成藥提提價”。可是,時至今日,“提價”的願景還未實現,銀根緊縮的政策卻始終未改。“藥企更不會進貨了。”

  “拐點”

  中藥材市場的哀鴻遍野,換來了資本市場的一片飄紅。

  “中藥材市場在5~8年裏,肯定是持續走低。”邵振興認為,按照之前“十年一循環”的規律,剛剛經歷過波峰的中藥材市場正在漸入波谷,直到恢復漲價風潮前的價格。“或者稍高一點,畢竟人工、成本等價格上漲了。”這一預測也得到了安國市藥城管理局局長李世民和安國市東方藥城交易大廳管理所所長楊林的認同。

  伴隨著中藥材價格的猛跌,證券公司對中藥行業的投資評價開始迅速攀升。海通證券認為,應維持中藥飲片行業“增持”評級,申銀萬國給予了中藥行業“看好”評級。各大證券公司紛紛表示,中藥材價格的走低,或將推動中藥企業業績演繹“秋收行情”。

  “尤其是定位奢侈品的大品種。”申銀萬國認為,在中藥材領域,人參、阿膠和蟲草是“養生新貴”,康美藥業壟斷紅參品牌,東阿阿膠壟斷驢皮資源,以及同仁堂的蟲草、江中藥業的參靈草都具有巨大的升值空間。此外,著力開發藥膳的康美藥業和雲南白藥都被視作“潛力股”而倍加推崇。

  同樣得到好評的還有雲南白藥、昆明藥業、康緣藥業、天士力、羚銳制藥、康恩貝、紫光古漢等著名中藥企業,可以説,在中藥材市場一片大跌的趨勢下,中藥資本市場迎來了一片飄紅。

  “幾家歡喜幾家愁啊!”老徐頭每天都清點一遍他的存貨,不停地通風、晾曬、挑出腐爛的部分。他的兒媳坐在電腦前,盯著滿屏飄紅的股市大圖,算著自己的盈利……

  中成藥,價難跌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李妍|北京報道

  “從212元到196元,便宜不到20元。”劉老太表示,她對“降價幅度”很不滿意。

  從1998年起,劉老太一直長期服用治療風濕的中藥,主要成分包括桑寄生、黃芪、絡石藤、羌活、當歸和醋五靈脂等。“2008年時,購買這個藥不到60元,現在漲了兩倍多,最近便宜了一點,但比起之前漲的幅度來説,跌幅太微不足道了。”

  “主要是在消耗庫存,還沒有開始降價。”中成藥企業、中醫醫院和中藥零售方一致表示,中藥材價格的暴跌無法給老百姓帶來立竿見影的實惠。

  “今年中藥材價格的變化可謂是大起大落,為了避免漲價壓力,我們在年初大批量進貨,充實了庫存,現在還在消耗庫存,所以沒有與市場形成直接的聯動作用。”華僑堂負責人表示,庫存還能消耗兩三個月,短期內,不會有明顯的降價表現。

  “9月,我們進了一批貨,主要是珍貴的中藥材品種,例如,靈芝、黨參、蛇蛻、海馬等,價格確實明顯降低了,跌幅在30%左右,不過這批貨不會立即入藥出售。”該負責人表示,目前,消耗庫存是“第一要務”。

  “最近有很多患者抱怨藥價太高,其實我們也備受衝擊。”該負責人介紹説,前兩年,藥價瘋狂上漲,他們不得不調高藥價,結果是損失了大量的患者。“西藥幾十塊錢就能治好的病,用中藥要上百元,中藥失去了引以為傲的價格優勢。”

  現如今,中藥材價格下跌,該店為消耗庫存而沒有調低價格。“結果是繼續消減競爭優勢,要麼就虧本,要麼就丟掉顧客。”該負責人無奈表示。

  “中成藥藥品主要是由國家定價的,很多藥品的價格都不是企業能單方面決定的,所以並不是中藥材降價,中成藥就會降價。”九芝堂工作人員對《中國經濟週刊》表示。

  另外,該人員介紹説:“整體上來説,中藥材降價肯定是緩解了企業的壓力,因為成本下降了,但是,産品價格相對成本價格會有一定的滯後性,短期內不會有明顯的降價表現。另外,我們有穩定的庫存,不會在短期內有明顯的降價行為。”

  藥材暴跌是好事?

  Q:《中國經濟週刊》

  A: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材信息中心副主任蔣爾國

  Q:從2008年年底開始,中藥材上漲行情已經歷時兩年多,至今已有4輪暴漲。僅在2010年,在全國537個藥材品種中,超過八成藥材價格上漲,平均漲幅為109%,個別藥材的漲幅高達400%。你認為造成暴漲的原因是什麼?

  A:首先,中藥材價格的漲跌具有明顯的週期性,在2003年非典時期過後,中藥材價格就持續走低,種植戶積極性嚴重受挫,市場供應量越發短缺,長期積累下來,形成供不應求的局面,造成中藥材價格暴漲。

  其次,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大量遊資進入中藥材市場,形成了惡意炒作和囤積居奇的態勢,吹起了中藥材價格虛高的泡沫。

  第三個原因是,在“買漲不買跌”的市場慣性和避免漲價壓力的心理作用下,大量藥企積極囤貨,造成需求量大幅增長,進一步加劇了供不應求的態勢,哄抬了價格。

  Q:中藥材價格持續暴漲在全國範圍內産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後果是什麼?

  A:首先對藥企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因為成本價迅速提高了,但中成藥價格是由國家統一規定的,不能擅自調價,所以很多藥企因此虧損甚至停業破産,這個過程中有損失,但更多的是重新洗牌,清理市場。

  另一個影響是,藥價虛高刺激了經銷商和中間商的囤貨熱情,囤積居奇越發嚴重,所以在今年7月,發改委進行了集中打擊整治,這是幾十年來國家首次對中藥材市場進行調控,可見事態的嚴重性。

  最深遠的影響是,藥價虛高刺激了種植農戶的積極性,短期內種植面積大增,供應量翻倍成長,中藥材市場從供不應求迅速轉變為供大於求。

  Q:一些專家認為,這次“暴跌狂潮”是中藥材市場的“理性回歸”,對中藥材市場的長遠發展有益,你同意這種觀點嗎?

  A:我同意。在2003年,中藥材價格上漲,60%的人賺錢,40%的人賠錢,而這一次,20%的人賺錢,80%的人賠錢。所以説,中藥材價格已經被過度炒高,帶來的後果是大面積的虧損和受挫,這種大起大落對中藥材市場的健康發展是有著致命威脅的。無論從市場週期性規律而言,還是從上下游的可持續發展而言,中藥材價格都必須回歸到原點。

  Q:你認為暴跌潮還會持續多久?短期內還會出現暴漲嗎?

  A:中藥材市場的價格還有一定的下調空間,這次下跌至少會持續到明年,短期內肯定不會出現暴漲了,因為市場供應量已經穩定了。當然,不排除少數品種的藥材,如稀有的野生藥材會出現價格上漲的情況。

  Q:你認為中藥材價格劇烈波動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A: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對稱和交易環節過多。因為信息不對稱,才會出現供需不平衡,種植地和市場之間的信息對應是滯後的,甚至會滯後1~2年,所以會形成集中性的供不應求和供大於求。另外,交易環節過多,中間商過多,形成了囤積居奇的空間,甚至有專門的人員、資金和産業在利用這個空間,所以應加強信息對接和信息反饋,形成有效的預警監管機制。

  Q:有建議説,應恢復計劃經濟時期建立的中藥材儲備制度,以避免中藥材市場的劇烈波動,你有何看法?

  A:相關部門已經在著手研究建立國家、地方兩級藥材儲備制度,以及國家藥材、藥品應急計劃,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中藥材價格。

  除了穩定中藥材價格,國家此時制定中藥材儲備制度的意義還在於通過戰略儲備,可以解決救急救災等突發狀況,同時,還能確保藥企的原料供應不會斷鏈。

  但必須強調,中藥材儲備制度只能針對部分品種,大部分品種還是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在走,不能全部重回計劃經濟體制。

熱詞:

  • 懷山藥
  • 中藥材儲備
  • 土貝母
  • 中藥市場
  • 中藥配方顆粒
  • 中藥飲片
  • 中藥質量
  • 中藥企業
  • 中藥行業
  • 敗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