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最近這段時間,全國各地不斷曝出老業主打砸售樓處的新聞。
10月底,上海的龍湖酈城、綠地秋霞坊、中海禦景熙岸等多個售樓處被砸;11月6日,安徽蕪湖一樓盤發生聚眾打砸;11月13日,南京也有售樓處遭衝砸,沙盤、戶型模型和門口的瓷瓶被砸,大量樓書被撕毀,連銷售許可證都險些被撕。業主打砸售樓處的原因相同,都是因為開發商樓盤減價促銷,據當地媒體報道,上海部分樓盤的降價幅度超過30%,綠地在蕪湖開發的樓盤價格從7000多元降到4200元。
面對業主的“維權”,包括萬科、龍湖、中海等多數開發商的態度是不退房、不補償。這種態度和2008年很不同,更不同的是,要求退房或補償的業主這一次沒有得到輿論支持,那些打砸售房處的業主有了個新名稱“房鬧”。“房鬧”打砸一方面是賠了錢心裏有氣,中國有句古話,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他們希望把動靜鬧的大點兒,讓開發商做不成生意。其實“房鬧”們非但沒鬧亂開發商的生意,從某種角度説,還給樓盤降價做了活體廣告。不少人就是聽説有老業主鬧事,覺得房價降到位了,才出手買房。南京昨天的樓市成交數據也很顯出被“宣傳”的效果,被“打砸”的樓盤成了最熱銷的樓盤。
其實開發商和“房鬧”的感受是相同的,對房價被迫下跌的不滿、恐懼與無奈情緒,開發商絲毫也不比“房鬧”少。由於樓市調控持續,那些過度擴張的開發商資金鏈條本來就繃得很緊,房價單邊上漲時候,房子好賣問題被掩蓋了,現在房子不好賣日子就不好過了。“房鬧”打砸,不光樓盤降價的廣告打出去了,多賣幾套房子補充一點流動性,還可以給政府施加了壓力,希望政策能松一松。從這個角度看,“房鬧”打砸被懷疑是開發商表演的“行為藝術”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