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在股票、基金不當道的年代,銀行理財産品無疑是最受普通大眾歡迎的投資品種。但是在風光的背後,理財産品亂象叢生。習慣了“跑馬圈地”式發展的銀行理財産品市場,開始要被監管機構勒住“韁繩”。銀監會頒布的《商業銀行理財産品銷售管理辦法》將從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明年,銀行理財産品市場陣痛在所難免。
“今年股票也虧,券商理財産品也不行,公募基金也虧,專戶一對多也在虧,私募都逼近清盤底線了。”在今年這樣股票不當道的年代,銀行理財産品無疑是最受普通大眾歡迎的投資品種。
相比股票投資和基金投資普遍的負收益,前三季度,銀行理財産品的平均收益率超過4%,雖然沒有跑過CPI,但這一成績足以讓銀行理財完勝基金、股市等其他傳統理財方式。據第三方研究機構普益財富的不完全統計,今年前三個季度銀行理財産品的發行規模已達到13.35萬億元,是去年全年7.05萬億的1.9倍。
但是在風光的背後,理財産品亂象叢生。變相高息攬儲、同質化現象嚴重,這也導致部分銷售人員為了增業績向投資者片面誇大産品收益、隱瞞風險水平等。
銀行理財産品的整肅已經拉開大幕。銀監會頒布的《商業銀行理財産品銷售管理辦法》將從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産品説明書中不能出現“業績優良”、“名列前茅”等誇大的表述,投資者將有更多的保障。但與此同時,投資者要風險較高收益較高的理財産品門檻也變高了,風險評級為3、4級的理財産品,投資起點從5萬提高至10萬,風險評級為5級的更高達20萬。
習慣了“跑馬圈地”式發展的銀行理財産品市場,終於被監管機構勒住“韁繩”。2012年,銀行理財産品市場陣痛在所難免。
2012迷宮
7天內超短期産品或不再
“投資7天,投資收益4%;投資14天4.5%。”在今年的銀行理財産品市場上,這種超短期的理財産品成為絕對的主角。根據普益財富近期統計的數據,2011年1月-9月,銀行理財産品共計發行14876款,其中1個月期限的産品為5169款,佔了35%,平均預期收益率達到3.88%。
不過,銀監會已經對銀行機構要求,慎發7天以內的超短期理財産品,尤其是不得為“衝時點”提高短期産品的收益,像這種超短期的理財産品在2012年可能不再。而貨幣環境的變化也使得這種超短期的理財産品難以出現2011年的高收益。
記者從銀率網查詢發現,8月24日以來發行115款銀行人民幣理財産品中,1天、3天的超短期理財産品業已徹底消失,期限為7天的理財産品也只有5家銀行發行的7款。其他短期産品中,期限最短的産品至少達到21天。
【投資之“道”】
在這種政策預期下,投資者的投資思路應該從“短步快跑”轉變為“鎖定中長期”。事實上,期限為3個月以內的産品由於兼具流動性和收益性,達到了較好的平衡,更加適合在寬鬆貨幣政策環境下。
另類理財産品隊伍壯大
2008年,國內銀行第一款挂鉤紅酒的另類理財産品面市時,曾一度吸引了眾多好奇和關注的目光。3年過去了,在投資渠道匱乏的2011年另類投資再度興起,但其投資品種則從紅酒到了石油、白酒、藝術品、鑽石等。
如日前工商銀行發行的普洱茶銀行理財産品,投資期限一年,到期時既可以選擇獲得“黃金組合”普洱茶,也可以選擇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為7%的現金收益。招商銀行近期將鑽石引入銀行另類投資理財産品中。
“現在宏觀經濟環境複雜、通脹預期尚未消除、投資渠道又較少,另類投資是一個分流方向,同時,另類産品的投資也讓高端客戶可以接觸到慈善、藝術,進一步提升其財富品質。銀行高端客戶這方面的需求今年增長尤為明顯,目前銀行還在考慮一款關於低碳的理財産品。”某商業銀行私人銀行人士表示。
【投資之“道”】
一般而言,另類投資的門檻較高,適合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資金較為充裕,對投資標的較為了解的投資者。而另類投資佔總資産的份額不宜超高,10%-20%比較適當。
銀率網理財分析師狄麟麟指出,目前另類投資品交易市場、價格市場沒有監管,沒有詳細的政策和法規可以保護投資者的利益。目前投資者只能買者自負。
別再迷戀房地産信託産品
“收益超過10%,代銷的房地産信託項目,基本上一個大戶就全包圓了。”這就是2011年房地産信託理財産品的火熱現狀。
但是這一現象正隨著房地産調控的深入而發生改變。普益財富統計數據顯示,9月份工商企業領域信託産品發行量位居榜首為63款,環比下降44款;而房地産領域發行量為49款,環比下降25款。
正在運行的房地産信託也不好受,近期甚至傳出由於房地産開發商資金崩盤,導致房地産信託産品無法償還本息的消息。信託人士表示,現在,房地産信託要逐筆報批監管部門,對信託公司來説成本較大,而且現在房地産調控風聲很緊,大家都在觀望,因此房地産信託的發行速度不如以前了。
【投資之“道”】
高收益也伴隨著高風險,信託産品適於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現在到期的信託項目暫時沒有出現不能兌付的情況,但是這種風險還是存在的,投資者一定要在對項目充分了解的情況下去購買信託産品,不能只看收益率,一葉障目。
投資者故事
“産品太火,就跟搶似的”
宋麗是北京一家國企的普通員工,三年前她成了一名“基民”。先後投入了約10萬,可是運氣不好遇到了金融危機,到現在她的基金還處於賠本狀態。去年11月,她狠了狠心,最終將自己的基金全部清了倉,總計損失近4萬元。
今年1月份,她買了5萬元的60天理財産品。讓她沒想到,到期後完全達到了預期收益,這讓經歷了基金投資虧損的宋麗很開心。隨後,她發現短期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越走越高,比定期存款划算得多,她就再也不願意讓錢“躺在”儲蓄賬戶上睡大覺了。
除去幾千塊錢的日常流動資金外,她把所有存款都用來購買各種低風險的短期銀行理財産品,到期之後馬上又購買新的高收益産品,既不費神又可以獲得穩健收益,這讓她樂此不疲。到10月底,宋麗的那10萬元通過不斷倒騰理財産品收益了4000多塊錢。
宋麗的手機上存著多位銀行客戶經理電話,一有好産品出來就會發短信通知她。但即便如此,好幾次她都因為“下手太慢”,導致沒買到産品。“沒辦法,有的産品賣得太火了,早上9點鐘開賣,9點10分去買就沒了,就跟搶似的。”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蘇曼麗
(責任編輯:HN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