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時評:經濟結構調整不能一蹴而就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6日 14: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央行行長周小川日前表示,經濟結構調整是個中長期過程。那麼,如何看待“這段時間”中經濟結構調整的效果?周小川認為其中一個重要的觀察指標是:“我們國際收支平衡的指標”,這同時也可以檢驗“結構調整的政策是否針對性強,是否效果好”。

  儘管周小川給出了具體觀察指標,依照這個指標描述具體的結構性調整的狀態過於專業,但他的話中給出的經濟結構調整不能一蹴而就的暗示卻值得重視。

  周小川之所以從“國際收支走勢及其調整的過程”看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不僅僅因為這是他作為央行行長的專業領域,關鍵在於結構調整本身的複雜性。比如,這種結構調整就與中國經濟的國際化,與人民幣“走出去”有密切的關係;國際收支不平衡導致的外匯儲備增長過多、過快,基礎貨幣投放過多;國內物價指數的走勢,無不影響著經濟結構的健康。

  關注國際收支的變化趨勢,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明顯好轉已有共識。正如周小川所言:目前,中國的産能已經明顯地開始在製造業減速,在新增投資中,製造業的比重越來越低。在應對本次金融危機所出臺的4萬億刺激計劃裏面,基本上沒有工業投資和製造業投資。從金融業的貸款總額來講,新增貸款總額中,現在對加工業的貸款佔新增貸款中的比重已經是一位數了,大量的貸款投放在基礎設施、市政設施、服務業等行業。

  上述從中國的國際收支角度看到的經濟結構調整更加趨於平衡、更加健康的狀態,當然是真實存在並將會持續發生的。因為,這是我們經濟發展方向戰略轉向的必然結果。然而,我們似乎更應重視周小川的提醒:經濟結構調整不能一蹴而就。

  最早提出轉型升級的廣東,事實上正在經受轉型升級的痛苦蛻變。目前,微觀企業層面的勞動力成本,包括具體的知識産權、環保等等外部環境和政策環境的壓力,使部分企業的生存到了舉步維艱的境地。

  25日發佈的統計數據表明,總體上呈平穩發展的廣東其工業經濟出現的是微弱回升。尤其是外貿影響持續時間將更長,影響程度更深。9月份,有16.1%的企業表示産品訂單環比上月下降,比8月份調查時擴大1個百分點;企業景氣狀況有所下滑,三季度企業景氣指數為135.2,比二季度小幅下降1.6點。而在廣州,外貿逆差頭5月就超過了14億美元。

  採用急劇調整,通過關停、搬遷等手段推進的轉型升級,在珠三角地區依然步履蹣跚。廣大中小企業為主的被“轉型對象”始終處於逼迫的境地,無論是從産品或行業上進行的産業轉移,距離所謂華麗轉身的升級相差甚遠。

  如果説中國最大的問題是經濟結構調整,那麼這個結構調整之路將相當漫長。結構調整中雖然複雜,但是政府政策的優化,更多扶持民營企業轉型應是最明顯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