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理財 >

內地保險客戶流入香港 防地下保單匯率風險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7日 11: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保費便宜、保障範圍廣等優勢吸引眾多內地人到香港買保險,但匯率風險和理賠等問題卻難以避免。

  “我近期準備去香港買保險。我不會在內地買的,收益率低,抗不了通脹,香港的保險産品投資範圍廣,收益高一些。”近日,廣東的一位保險仲介高級管理層人士對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財商》如是説。

  幾乎在同時,本報記者在向一家第三方理財機構總經理了解地下炒金事宜時,這位總經理直言不諱地建議記者不要去炒金,轉而推薦去香港購買保險。“很多內地人去香港買保險,我們公司每個星期都要集中一批客戶送往香港去簽約,一次一般有五六人。”

  為什麼去香港買保險的誘惑這麼大,有什麼比內地購買保險的絕對優勢?本報就此採訪了香港數家保險公司的資深從業人士。

  內地保險客戶流入香港

  事實上,內地人去香港買保險的趨勢在最近幾年越來越明顯,這已讓比鄰香港的廣東保險市場備感客源外流的壓力。

  香港保險業監理處的數據顯示,內地居民在港投保激增,去年向內地訪客發出的新單保費錄得44億港元,佔全年個人業務總新造保單保費7.5%,較2008年5.4%及2010年6.4%持續增加。

  上述廣東的保險仲介高級管理層人士,同時參股設立了另一家小的保險仲介機構,經常給香港的保險公司介紹生意。他透露,一家全球知名的保險公司在香港的業務中,去年有20%的保費收入是內地人貢獻的,特別是廣東人。

  香港宏利保險公司的一位資深直屬代理人也對本報表示,宏利香港的保費收入中,內地人保費收入佔比15%~20%,且這個數據每年都在增長。

  根據香港保險業監理處的公開數據,今年首季香港個人壽險新單保費中,內地居民所繳保費較去年同期增加逾八成,今年首季內地訪客在港新造保單保費達17億港元,佔香港首季個人業務新造保單總保費9.9%,創有史以來新高。今年上半年,“向內地訪客所發出的新造保單,其保單保費共錄得29億港元,佔2011年上半年個人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費的7.5%”。

  三位接受本報採訪的香港保險公司直屬代理人均對本報表示,內地人在香港購買最多的是重大疾病險、壽險和儲蓄型壽險。此外,除了為自己購買熱門的重疾險和壽險外,很多深圳人赴港生完孩子之後,就直接在香港為自己的新生兒購買香港保險。

  價格便宜,保障更高

  香港保險産品為何這麼吸引內地人?

  據本報採訪了解,低投入、高收益以及保障範圍廣泛是吸引內地客戶的最大原因。

  “其實香港買保險費率的確比內地低,大致上比內地低兩至三成。”AIA友邦保險的一位資深代理人對本報表示。他解釋道:“這個費率是指保費。比如購買重大疾病險,同樣的保障內容,在香港購買要比在內地購買的保費低兩至三成。”香港宏利的上述資深代理人也表示,相同的保障額度和保障內容,內地保險産品的保費費率比香港要貴30%。

  這兩位人士並表示,以重大疾病險為例,不僅香港産品更便宜,其保障範圍更廣泛。AIA友邦保險上述代理人表示:“香港AIA的重疾險是包括了61種疾病,內地普遍只包括35種疾病而已。”宏利香港的這位代理人則表示,宏利的重大疾病險可保53種疾病。

  香港另一位保險經紀公司內部人士對本報解釋:內地重大疾病險目前最多提供30多種的重大疾病,而且不包括原位癌等特殊重疾;而香港重疾險可以保障40多種重大疾病,另外還提供原位癌等十幾種特殊重疾的保障,總共提供50多種重疾保障,而其保費僅為內地保費的一半左右。

  也有香港業內人士對本報表示,由於香港保險市場競爭更激烈,價格相對更便宜,若購買壽險附加重大疾病險,費率一般僅為內地的1/2甚至1/3。

  廣東一家合資壽險公司人士表示,廣東向來是內地赴港投保大軍中的中堅力量,一些廣東居民習慣購買香港保險産品並享受其優越的醫療條件。

  在收益率方面,目前內地保險産品的預期收益率通常在3%至5%之間,而香港險資由於具有更廣泛的投資渠道而有望獲得高收益。據了解香港保險市場的人士介紹,香港險企在世界各地投資回報潛力最大的項目,收益率通常高於5%,有時高達10%。

  上述香港宏利保險代理人表示,香港重大疾病險的年回報率目前在5%左右;儲蓄型人壽險中,年限短(10年)的年收益率4%左右,年限長的可以達7%~10%。

  而有很多市場消息則表示,香港金融業面向全球投資,其儲蓄型壽險的年平均回報率可以達到10%~20%,另外每年還提供現金紅利或基金結余,現金紅利的年回報率最高可以達到30%。

  但一些香港保險代理人卻對這麼高達30%的回報率表示懷疑,“其實可能是誤解了, 就算是基金投資也不可能一年有30%的回報。”並表示,這種口口相傳的香港保險“回報率高”,指的是分紅保單以及投資保單的回報率高,尤其是通過香港投連險,因可將資金投資到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或行業,獲得高額的回報。

  有香港保險代理人對本報表示,這些獲得高收益的保險産品,很多是將保險嵌入到基金中綜合設計進而進行投資。“上星期一名深圳的客人在我這裡購買了這樣的一個産品,投資的是新興市場基金,這個産品有保險保障功能,因為嵌入了壽險在內,保障至100歲,投保人如果死亡,就賠付他已經繳納的年限內的保費。這個客戶每年投入5萬港元,繳費8年~12年。從第六年開始每年返給他3.5萬港元利息,這是保證的。算下來每年收益10%。但這種産品的保險功能比較低。香港很多保險産品可以很靈活組合,在投資基金中加入重大疾病險和壽險。”

  防“地下保單”和匯率風險

  雖然很多內地人衝著價格便宜、保障範圍更廣等優勢去香港買保險,但去香港買保險並非沒有風險。其中,匯率風險就是首先的劣勢。

  目前,絕大部分香港保險産品均以港元和美元購買、理賠或給付。“就我所知,香港大部分保險公司尚未推出人民幣産品。”“香港宏利在今年3月份推出了一隻人民幣産品,但香港的人民幣保險産品非常少。”有多位香港保險界人士對本報表示。

  自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出現連續升值。數據顯示,自2007年以來,港幣相對人民幣貶值幅度高達16%多。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投保人從2007年初持有某固定現金價值香港保單,排除收益在外,到現在折算成人民幣時出現了16%以上的現金縮水。

  如果一位投保人2005年在香港投保5萬美元,當時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1:8左右,時至今日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已變為1:6.3左右,在6年之內,匯率波動已讓投保人損失8.5萬元人民幣。所以,特別是對於一些長達數十年的保單來説,匯率風險更值得關注,人民幣升值很可能造成投保人最終拿回的分紅比收益低。

  “保險這種東西,看你是重保障,還是重利潤。就提供全面及足夠的保障方面而言,香港保險確實有其不可比擬的優勢。”有香港保險人士對本報表示。

  除了匯率問題,很多內地人也很關心在香港投保後,理賠是否方便的問題。

  香港業界有一個公認的説法,即香港保險公司“嚴核保,寬理賠”。香港保險業界通常都會説,香港保險公司在核保時會要求客戶提供各種證明文件,或進行體檢,並嚴格厘定費率,謹慎承保,以盡可能減少承保風險。而一旦承保,理賠一般比較容易,申請理賠時只需提供所要求的文件,郵寄到保險公司,並非一定要親自到香港,理賠過程一般比較順利。

  但內地保險公司人士則表示,理賠的麻煩並非沒有。“如果在香港投保,出現重大疾病很可能會被要求去香港鑒定。”深圳一位保險經紀人表示,“此外,如果因為保單理賠産生糾紛,還必須由香港的法庭審理,可能還要請香港律師幫忙。”

  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還應防止購買“地下保單”。由於內地客源有巨大的潛在市場,因此近年來備受香港保險業界的青睞,紛紛北上開拓客戶。上文提及的廣東保險仲介高層對本報表示,比如蘇黎世、美國萬通、ING等國際知名保險公司等,都在積極開拓內地客戶。因此,通過第三方理財機構、小的保險仲介介紹客源到香港的事情並不鮮見,此中可能産生“地下保單”。

  所謂“地下保單”指的是非法在境內銷售的境外(主要是香港和澳門)保險公司保單。香港多位保險代理人對本報表示,基於保單的有效性,保單申請人及見證人必須要在香港簽署,保單才獲得香港法例所保障;反之若保單在內地簽署,則違反內地及香港的法規,讓保單失效。

  如果發生法律糾紛,投保人就需要與香港當地的法律機構接洽,處理相關法律糾紛,有時需要請當地律師代理,維權成本較高。這也正是內地第三方理財機構或小保險仲介要將內地客戶送往香港簽約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