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董明珠:不要迷戀國際化外衣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2日 09: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企業家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國際化企業標準要重新衡量,首先是責任,第二是創新。如果這兩條都不具備,就不要談你是國際化企業”

  文 | 本刊記者 杜亮

  採訪在珠海格力電器[19.77 -0.15% 研報]總部一層的展廳進行。這是董明珠更為習慣的談話空間。

  有些意外,這位女總裁剛一落座,話題首先扯上了從珠海發家、現在投身網遊的另外一位著名企業家。

  “你説他算不算高科技?”董問完記者,接著説,“我理解的高科技,應該是改變別人的工作方式,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互聯網本身是對生活方式的一種改變,也應該以提高效率為原則。我覺得他應該做一些有利於提高年輕人智力,或者是境界的遊戲。你的産品給社會究竟帶來了什麼,這是企業家需要想的。”

  産品,以及背後蘊含的所謂“工業精神”,是董明珠與格力從來最想強調的。

  截至2010年底,格力空調産銷量已經連續六年雄踞全球第一,這家由代工起家轉向自主品牌的行業老大,在國際化進程中奉行“先有市場,後有工廠”的策略。目前已在巴西、巴基斯坦、越南設有三個海外生産基地。

  格力的國際化基本上跟中國入世是同步的,從海外投資來講,2001年格力巴西工廠建成。到今年,才開設了美國分公司。如果説格力的國際化道路是一種漸進的模式,您是否認同?

  董明珠:從形式上看,是漸進式的。但我覺得用穩健式發展更為貼切一些。我更傾向這種抵抗風險、承受風險的國際化方式。像某些家電企業,幾十個億拿出去投資,這事對我們來講,會很猶豫。這二十多個億投出去以後,你想得到什麼?你國際化的目的是什麼?我們的國際化,不是説簡單地為了掙錢,哪個地方市場好,有錢掙,就去哪。我們的國際化,首先是希望更多的人來了解中國。第二個,企業走出去,是因為我們的産品先走出去。而且要因為我的産品好,讓別人尊重我。現在為什麼一提到中國製造,都講低質、低價。可以説到現在為止還有很多國家對中國産品的印象非常不好,對中國的誠信是打問號的。為什麼人家沒有説德國人有誠信問題?我們大部分企業都是加工廠,按照別人的技術標準、規範動作來生産,沒有科技含量;沒有因為你的創造改變了別人,而是因為別人的技術改變了你。

  貼了別人的牌子。

  董明珠:作為企業家,走向國際化,要解決思想問題:我們是為整個全球創造價值的,是為了改變別人的,能夠給別人提供方便的,改善他的生活質量。有這樣的一個目標,你會幹什麼?就會用心地去研究,對産品質量的保證,提高産品的先進性,那會怎麼樣?你肯定會受到市場歡迎,消費者都願意買你的産品。這時你自然而然就盈利了。品質、技術、服務,沒有這三樣東西走向國際化,很難贏得別人的尊重。現在也有人勸我們走激進收購的路線,好像是可以快速成長,但你為什麼收購它?你收購以後,快捷地把自己的産品貼它的牌子賣出去,但那不是你中國的品牌,不是你自己的品牌。

  格力從來沒做過海外收購?

  董明珠:沒有。我覺得如果作為一個企業,在中國的市場上都沒有被消費者認可,很難稱為國際化品牌。因為中國本身就是國際化市場的一部分。

  我們觀察,目前中國的企業走出去,很多還是一種技術提升型的,尋求核心技術。因為最開始是西方的大公司掌握這些技術。

  董明珠:我覺得從空調領域來講,變頻的技術,當別人能夠賣給你的時候,一個可能是他自己即將淘汰的。第二個可能,他的技術,確實也算比較先進,但絕對不是最先進的技術。比如説專利期限到了,他趁快到期之前,跟你合作,你永遠存在技術轉讓費。我的目標很清晰,是想我怎麼能夠去幫助別人。要幫助別人,就不能依靠別人的技術,而是自己應該有創新技術的能力。我並不是有什麼野心,我只想做一件有價值的事。所以格力走出去希望做什麼?是帶去我們的技術和管理。

  在這個行業,你覺得在跨國公司裏面,還有哪些需要在技術上進行超越的公司。

  董明珠:在空調這個領域我認為已經不存在了,我們的開發能力太強。

  很多企業搞國際化都有做大規模的衝動。

  董明珠:很多人認為,我今年把你吃掉了,明年這個市場就是我的,但是我不是這樣認為的,市場競爭永遠是存在的。你今天超越了某個企業,不等於明天有別的企業不超越你,只有不斷地從自己內涵裏面發出創新的意識和動作,才能保持強勢的市場領導地位。如果我們沒有內涵,只是借殼披上別人的外衣—那僅僅是個外衣,不是你。現在好多人講自己是國際化企業,但是在國際上,他的品牌別人都不知道,到底能不能算國際化呢?還有,看一個企業的國際化,不要看它有什麼樣的規模。國際化企業的標準要重新衡量,我覺得,首先是談責任,對員工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第二是創新。

  從漸進和激進的角度,好多企業國際化是從東南亞開始的。離中國近,小步試水。格力一下子就把工廠開到巴西,距離這麼遠,你覺得有沒有冒險的成分?

  董明珠:很多企業走出去選擇的地方,是因為低成本,但一個有實力的企業,不是簡單的靠勞動力實現價值,而是靠新技術實現價值。當然成本也要考慮,但絕對不能是第一考量因素。我們在巴西建廠,並不是因為勞動力成本的高和低,而是由那個市場的需求量決定的。到國外,我不敢拍胸脯説沒有風險,可能存在很多看不到的風險,但是如果真的是有風險,要做到能夠承受。

  你怎麼看待最近的幾起大的海外並購案。

  董明珠:具體的不講了,格力電器從1997年至今不在銀行貸一分錢,家電行業好像沒有第二家。當然很多人認為國家的錢好拿,銀行的錢好拿,拿出去先用了,債多不愁,反正就這樣了。我覺得要以一種責任的心態來做一個企業。

  如果你們選擇並購,可能需要一點財務杠桿。

  董明珠:那也不需要,即使並購我也不需要。

  咱們做個假設,如果説在2003年,或2004年的時候,格力做了一起驚天動地的並購,咱們今天還會不會坐在這裡信誓旦旦地説一些話呢?

  董明珠:還會。如果我做了決定,就一定是能夠承受風險的,所以我依然會坐在這裡跟你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