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消費調查頻道 >

哈爾濱九成廢油去向不明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5日 09: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信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目前,國內正規廢油脂處理企業在與黑作坊的競爭中處於下風。 新華社發

  地溝油”問題持續引發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不安,餐廚垃圾通過“黑作坊”加工回流餐桌已形成一條完整的産業鏈。而新華社記者在哈爾濱採訪發現,當地正規廢油脂處理企業因搶不過“黑作坊”面臨原料困境,處於半停工狀態,這個市至少九成餐廚垃圾及廢油脂去向不明令人擔憂。據新華社電

  “正規軍”原料不足停工

  作為哈爾濱市環保局發佈的兩家符合規定的廢油脂處理單位之一,哈爾濱工業廢物交換中心於2010年6月建成投産。該中心管理廠長路緒春介紹説,由於原料不足,一年多以來生産線運轉時間加起來只有4個月,加上冬天因寒冷不能開工的2個月,車間有半年時間處於停産狀態。

  據介紹,哈爾濱工業廢物交換中心專門回收餐飲單位多次烹炸後的廢油脂,加工成肥皂銷售。路緒春説,由廢油脂生産出來的肥皂比市場價格低1/3,目前主要銷往周邊各縣市,市場很好。但現在工廠年處理廢油脂能力近700噸,一年多卻只回收原材料150多噸。目前,與中心簽訂廢油脂處理協議的餐飲單位和食品加工企業只有70多家。

  另外一家正規廢油脂處理單位——哈爾濱金泉環保能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面臨同樣的困境。因為原料不足,工人要從下水管道和餐館隔油池掏來的廢油脂存在桶內,等攢夠了量再開工。

  記者從哈爾濱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辦公室了解到,哈爾濱市餐飲單位超過7000家,日産餐廚垃圾和廢油脂500多噸。與正規廢油脂處理單位簽訂協議的餐飲單位不到十分之一,其餐廚垃圾及廢油脂去向令人擔憂。

  黑作坊給的價更高

  2010年3月起實施的《哈爾濱市餐飲業環境污染防治辦法》規定,餐飲業經營者應當與符合規定的廢油脂處理單位簽訂廢油脂回收處理協議,將廢油脂交由廢油脂處理單位回收處理。

  儘管有市裏的文件支持,兩家“正規軍”在回收廢油脂過程中明顯搶不過“黑作坊”。哈爾濱金泉環保能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業務經理李衛紅説,與餐飲單位談合作時儘管有文件和審批,但一些飯館根本“不買賬”,聲稱不管有沒有資質,是不是正規,他們一直都有固定的人來掏油,不讓其他人接手。而簽協議的餐飲單位也有10%推脫沒有廢油。

  這家公司掏油工人謝小蘋告訴記者,如果下午4點鐘以後去飯館回收廢油,會遇到不少小三輪或貨車拉著藍色大桶出入飯館,“這些黑作坊白天一般不出來收油。”

  記者了解到,正規企業回收多次使用過的廢油脂一般按每公斤1元左右的價格購買,而“黑作坊”每年支付給餐飲單位數百元至數千元不等的費用,購買多次使用過的廢油時價錢更高,正規企業在與其競爭中不佔優勢。

  李衛紅透露,有的“黑作坊”過去一年給廚師長幾百元錢換來回收權,現在聽説正規企業去回收,價錢已經翻了好幾倍。現在,正規公司也不得不按照“黑作坊”的價錢來換取回收權。

  當地稱沒人手沒時間監管

  《哈爾濱市餐飲業環境污染防治辦法》規定,對未與廢油脂處理單位簽訂協議、未將廢油脂交由正規單位回收的情況作出處罰規定,但並未見到有餐飲單位受到處罰。

  哈爾濱市環保局固廢輻射管理辦公室主任張利祥説,現階段不排除一些飯店受利益驅動,把餐廚垃圾和廢油脂賣給黑加工點,這一年沒有接到對黑加工點的舉報,環保部門也沒發現黑加工點,所以沒有查處的案例。

  張利祥表示,哈爾濱去年3月開始實施餐飲污染防治辦法,對餐飲業的規範管理有個過程,操作起來需要時間。且環保部門人手有限,還有其他很多事情要管理,不可能只盯著油這件事。

  一些被採訪市民認為:“如何能吃得安全是老百姓非常關心的問題,既然有了規定就應該執行,辦法出臺一年多,大街上拉著滿是油污藍皮桶的車仍隨處可見,怎麼能用‘需要時間’來掩飾監管的不到位?”

  (信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