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安居樂業”,從古至今便是每個人的奮鬥理想。對於一些企業的員工而言,這個理想或許可以早一點實現。
今年以來,幾大互聯網公司突然約好了一樣,爭相推出為員工解決住房問題乃至子女教育問題的措施。繼騰訊斥資10億元為員工提供無息住房貸款後,阿裏巴巴推出30億元無息貸款服務,並聲稱將進一步與地方政府合作,謀求解決員工子女入托、入學問題;剛在美國上市的人人網,也提出了員工最高可享受40萬元無息貸款的措施,一舉將互聯網公司提供的單人貸款額推至新高。
除了局外人“羨慕妒嫉恨”外,這些公司的員工如何看待這些新福利?企業為何願意向員工推出無息房貸,其背後有怎樣的利益較量?
■ 員工説法
“能解決一部分問題”
余女士(上述三家公司之一的員工):
我已經達到了享受公司無息住房貸款的條件,可面臨的現實難題是,無論是20萬還是40萬,在北京這種地方能買的面積仍然很小。公司出了這筆錢是好事,但歸根到底房價仍然是太高了。有些專家和房地産開發商建議第一套房子買小些買遠點,但是那樣的話將來生兒育女和現在的交通問題又無法解決。這些困難都是綜合的,公司再有錢,能解決的也只是一小部分。
“制度設計並不完美”
王先生(上述三家公司之一的員工):
據我的了解,這個措施也不是非常完美。比如説要享受這個無息貸款,除了服務年限有要求外,還要求必須在工作地沒有購買住房。但如果有的員工前幾年通過辛苦工作、家庭借貸或別的方式提前購買了住房,這時候就享受不到貸款了;而如果有的員工比較看得開,前幾年把收入拿去做別的投資了,現在依然可以享受到無息貸款。而這兩種員工可能在別的方面都相同。
但是也比較理解公司,畢竟沒有完全意義的公平,這個優惠如果實施起來太複雜,可能産生的問題要比解決的問題更多。而且指望公司來解決所有困難、承擔所有義務也不現實。
■ 旁觀者説
“退回計劃經濟時代了?”
侯先生(某互聯網門戶職員):
剛聽説這個消息時心情挺矛盾的,首先肯定是為那幾家公司能拿到貸款的兄弟們高興,奮鬥了這麼久,公司給了回報。但是,公司管住房,將來甚至管子女教育,這不是又退回計劃經濟時代的大鍋飯、企業變成小社會了嗎?我們現在天天做的新聞、評論,都是呼籲市場經濟,呼籲競爭,呼籲多勞多得,現在最有錢的公司,反而開始倒回去搞社會保障了。當然,國外很多公司福利也非常好,不過我看到的大部分是改善工作環境、增加假期、提高員工自由度等措施。也可能在中國,最實際的員工福利不是這些,首先是房子孩子吧。你也可以説我這些擔憂是酸葡萄心理。
■ 網友“微”觀
“員工比客戶更重要”
@邱豁達(品牌推廣人):“小孩上學、住房、就醫”是企業每一個員工都會面對的3座大山,企業不幫助解決,它仍在那裏,員工怎麼辦?客戶重要,員工更重要,如果我們用搞KPI(關鍵業績指標)的勁頭來認真對待它,它一定會幫你更好地完成KPI。
@朱珍時(星光影視傳媒副總裁):要感謝阿裏巴巴的馬雲和騰訊的馬化騰,“馬氏兄弟”在對員工住房政策上的大力扶持讓很多人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那就是要麼跟著馬雲混江湖,要麼給QQ賣命,研祥的陳志列前不久蓋樓也是這個事情,主要給員工的。不解決住房問題,民營企業哪還留得住人啊。
摘自新浪微博
■ 業內觀點
“實際投入用不了那麼多”
Dubchen(互聯網産品設計師):
阿裏巴巴為員工提供住房貸款這事肯定是好事,能維持團隊穩定也能解決員工實際問題,在年中工資普漲之後繼續提供無息房貸,不至於再被別的公司挖人了,牛!只是30億這個數值,算到最後可能不需要這麼大投入。
按照人均貸款20萬計算,30億/20萬,説明有15000人工作滿2年以上;算上工作2年以上可申請更大的貸款額度,則30億的總量大概可以支撐10000人。
要注意的是,這個住房貸款是購買首套房時用的。阿裏係一共才2萬多人,有需要,同時具備申請條件的(在裏面工作2年及以上,還沒有買過房子)會有10000人嗎?實際上大概不需要30億元這麼多。
“閒錢的靠譜用法之一”
Bugflex(互聯網獵頭):
現在互聯網公司的競爭已經全方位展開了,以前是比拼産品功能、推出速度、廣告覆蓋和上市融資能力,現在第一代和第二代互聯網公司的格局基本上確定,大家開始做內功,都開始發現人才的重要性。這種資源臨時去挖掘、培養顯然不現實,所以就剩下兩條路,對優秀人才,留住自己的,挖來對手的。
這種事在矽谷早就發生過,甚至現在要衡量矽谷哪家公司要崛起、哪家公司要衰落,一個重要指標都是看它的人才流入流出速度。Google挑戰微軟的霸主地位時,一開始不是比收入、比産品競爭力,而是比人才流向。微軟因為反壟斷案,在程序員裏名聲受了影響,大量一流人才流向了Google,鮑爾默甚至因為某個高管跳槽去Google摔了凳子。而在現在,Facebook要挑戰Google,大家首先看的也是人才流向,佩奇為此親自擔任CEO來應對Facebook的挑戰。
中國互聯網看到這種現象的人也不少,所以用中國特色的手段來留住人才,就是這些大佬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反正每家公司賬上都趴著幾億幾十億美元的資金呢,投資在人力上,比收購公司、拓展新業務風險小得多,也靠譜得多。
■ 專家説法
人才競爭開始差異化
洪波(資深互聯網觀察家):
這些公司出臺這些措施,首先肯定是出於自身的需要。目前一線城市的生活成本上升比較快,住房是成本裏很重要的一塊,無論是租還是買,對員工都形成了巨大的壓力。這時候推出無息房貸,首先能保護自己的人才。
從競爭的角度看,以前互聯網公司能給員工提供什麼待遇呢?除了工作能力的鍛鍊,也就是簡單地提供薪水和期權。現在期權、高薪大家都能提供了。這時候弄點不一樣的出來,買房啊,子女教育啊之類的提供一些實惠,這種差異化的競爭就更有利於爭奪人才。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説,住房無息貸款也有點“期權”的意思,在“綁定員工”方面會有不錯的效果。因為如果員工要辭職,可能要額外付出貸款的利息。而公司裏那種沒有跳槽和創業想法,只想踏踏實實幹活的員工,這種措施等於基本鎖定了這類人才。
在效果方面,這個措施還有助於防止一些創業型的小公司來挖墻腳。以前小公司對大公司的競爭優勢,最明顯的除了發展前景外,就是更多的期權。但是在享受了住房貸款之後,員工就會思量一下,是去爭取前途未卜的期權呢,還是先享受眼前這數十萬現金。而小公司由於現金流有限,更沒有大公司所具有的政府、銀行人脈,基本很難推出相同的措施來競爭。
至於其他已經上市的互聯網公司是否會推出類似措施,還不好説。畢竟國內的人才競爭比較無序,互相挖人、甚至整團隊的搬遷也比較常見。企業在應對無序的人才競爭方面也會有不同的做法。(本報記者 陽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