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面對資金緊張的局面,地方政府或許通過減持手中的國有股來解決問題。據數據,今年以來,在地方政府和國資委控股的652家上市公司中,已有89家公司發佈了減持公告,累計減持金額達到119.72億元,而去年同期僅為77.59億元,同比增長54.29%。
國有股減持潮來臨?
據數據,在上述89家發佈了減持公告的公司中,涉及到地方政府或地方國資委控股公司減持的公司有29家,總計減持金額達26.07億元。地方政府背景的上市公司被減持金額排名依次是湘電股份(600416)被減持了5.86億元,京能熱電(600578)被減持了2.44億元;魯信創投(600783)被減持了2.12億元。
湘電股份的控股股東是湘電集團有限公司,湖南省國有資産管理委員會持有湘電集團有限公司100%的股份。今年3月22日、3月23日,湘電集團連續刊登減持公告稱,3月21日,湘電集團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約1743萬股,減持後仍持有公司34.57%的股份。
統計數據還顯示,廣東省、浙江省各有3家上市公司被地方政府減持,江西省、甘肅省、北京、安徽省、上海等10個省市各有2家公司被地方政府減持。
將壓制股市
國有股減持一直是市場上最敏感的事件之一,若國有股減持成為一種趨勢,無疑對A股市場後期的運行構成強大的壓力。2001年6月2245點的市場頭部也因為一部《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孕育而生,自此之後熊市漫漫,至2002年6月宣佈停止減持國有股,市場跌幅已達35%。
東北證券(000686)策略分析師沈正陽認為:“現在的國有股減持和當年的減持還是有區別的。當初股改的時候國有股減持為的是充實社保,現在減持被理解為充實所謂的地方債務、放貸的資金池,意義是不同的。”
沈正陽補充道:“國有股減持只是普通的股東行為,像大小非減持一樣,只是身份有些特殊。在現在這個時間點,地方政府的確有缺錢的可能,有些地方的確表現出來了,但是短期來看規模不是很大,對市場的影響,也局限于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