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趙飛飛 劉華
“現在是中小企業最缺錢的時候,如果再貸不出款來,死的心都有了。”8月22日,溫州當地一家企業老闆告訴本報記者,“現在介於銀行和企業的擔保公司此時最危險,一旦企業停止還貸,擔保公司就要幫企業向銀行還款,資金鏈就會幾近斷裂。”
“之所以之前人們敢向銀行大舉借貸,是因為貸款到期還上後,隔幾天銀行又再放出來。”他表示,“但現在各路向銀行借貸實體最怕的事情就是,錢還上後,銀行不再放貸出來了。”
“要麼我死,要麼你死,所以目前浙閩一帶甚至有做法是,中小企業擔心錢還給銀行又貸不出來,所以以停止還貸‘威脅’擔保公司,讓擔保公司通過其關係去借高利貸,把企業欠銀行錢先墊著還了,等銀行錢再貸下來的時候,還給高利貸方,利息由企業自己承擔。”
地上金融系統和地下民間借貸比歷史上大多時候結合得更加緊密。
根據人民銀行溫州市中心支行發佈《溫州民間借貸市場報告》顯示,溫州民間借貸市場目前處於階段性活躍時期,估計市場規模約1100億元,民間借貸利率也處於階段性高位,年綜合利率水平為24.4%。
此份報告同時透露,溫州市大致有9成的家庭和6成的企業參與民間借貸。
民間借貸利率達歷史新高
溫州民間資本每年以14%~20%的速度增值
“去年我們網站的中小企業註冊數是1萬多家,今年一下子突增到近4萬家,可見目前中小企業缺錢的情形。”融道網總裁周漢對本報表示。
據融道網對其截至8月初,4.3萬家註冊用戶中小企業用戶的調查問卷顯示,絕大部分中小企業需要的都是6個月左右的短期貸款,以解燃眉之急。
據悉,2010年,人民銀行溫州市中心支行建立了溫州民間借貸交易活躍指數監測。該項監測以全市近1000家融資仲介的1300多個銀行賬戶為樣本。
當前的最新監測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溫州民間借貸綜合利率水平為24.4%,折合月息超過2分,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4個百分點,這一民間借貸利率水平處於階段性高位。
而通過監測調查分析,當前1100億元溫州民間借貸資金主要用途,用於一般生産經營的佔35%,即380多億元;用於房地産項目投資或集資炒房的佔20%,即220億元;而借給民間仲介的佔20%,即220億元;由民間仲介借出,被借款人用於還貸墊款、票據保證金墊款、驗資墊款等短期週轉的佔20%,即220億元。
此份報告透露,根據溫州以前監測的數據,民間的綜合利率在2003-2010年間在13%到17%之間,24.4%的新數據已經是歷史性的高位了。報告還表示,此時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繼續發揮民間借貸的歷史作用。
溫州市金融辦主任張震宇向記者強調,哪有逐利機會,資本就會往哪流動,高息借貸,生息增值,這是資本流動的規律,全世界都一樣。關鍵是創新制度與機制,把它們引導到國家金融監管體系中來。
為什麼外界感覺有那麼多溫州民間資本在游動?張震宇説,主要是溫州民間資本每年以14%~20%的速度增值,這部分資金在缺少投資出路的時候,難免會在市場上流進流出。
溫州市委書記陳德榮也公開表示,溫州正嘗試用政府引導資金來撬動民間資本。比如,擁有5億元資金規模的溫州人股權私募基金,10%是政府引導資金,90%來自民間資本。
除此之外,溫州金融機構吸引20多億元民間資本;小額貸款公司聚集了50多億元民間資本,村鎮銀行吸納了3億元民間資本。
“關鍵還是要引導民間資金回歸實業。”溫州市經濟學會會長馬津龍説,傳統製造業苦心經營,利潤只有1%~3%;而從事民間信貸,月息可達6分到8分。如何吸引資本嗅覺敏感的溫州民企立足主業發展,對與地方執政者而言將是極大考驗。
民間借貸案件量呈現爆炸性增長
56%的民企老總認為融資難是當前企業發展的最大障礙
在江蘇,情形和浙江如出一轍。據本報了解,南京市工商聯日前對500家民營企業進行一次問卷調查發現,有56%的民企老總認為融資難是當前企業發展的最大障礙。
南京市政府信息顯示,南京目前的經濟結構中,中小企業全年産值計劃5400億元,需要流動資金1400億元左右,目前尚有缺口200億元,如果再加上固定資産投資所需資金,缺口資金為800億元-1000億元之間。
大量的資金需求與其中的利益衝突,也帶來了南京信貸市場新的問題,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的統計顯示,2010年南京全市民間借貸案件的收案數量為5000多件,與2005年相比翻了一番。
與此同時,案件標的額也大幅上升,幾十萬元已成常態,幾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的案子也屢見不鮮。南京市建鄴區的一位法官透露:“民間借貸案件量呈現爆炸性增長。僅上個月,我們民一庭就接到50多起民間借貸糾紛案,這一數據是去年同期的3倍。”
江蘇銀監局局長于學軍曾表示,長期以來,中國的銀行業是錦上添花有餘,雪中送炭不足,每輪貨幣政策的收緊和調整,都會誤傷一些中小企業,在信貸膨脹時,它們獲得的貸款並不多,但緊縮時卻首當其衝,這是中國式經濟週期和調控的必然結果。
“而在另一個情況下,尤其在江蘇政府需要保護的是大型企業,以及滿足政府建設需求的大項目資金,其次才是中小企業,所以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壓力更大。”周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