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社科院專家:"中國經濟已處於滯脹狀態"解讀不符實際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9日 07: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圖1中國經濟增長率的波動(1990年—2010年)

圖2居民消費價格月同比上漲率(2006年1月—2011年4月)

2011年和“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走勢的特點

劉樹成

  2007年至今,我國經濟運行態勢表現出四個階段的變化:由2007年的高位偏快轉為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時的大幅下滑,隨後轉向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恢復性大幅回升,又進入新一輪適度增長區間。那麼,2011年和“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將會呈現怎樣的走勢呢?具體分析,可能會有以下幾個特點。

  從經濟週期波動的態勢看,2011年和“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將在新一輪週期的適度增長區間運行

  新中國成立以來,從1953年開始大規模經濟建設、進入工業化歷程到2009年,經濟增長率(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率)的波動共經歷了10輪週期,2010年又進入了新一輪即第十一輪週期。

  前8輪經濟週期,可以概括為“2+3=5”週期,即週期長度一般為5年左右,上升期很短,往往只有一兩年,隨後的調整回落期往往為3年左右,總體表現為一種“短程週期”。而第九輪經濟週期的長度延長到9年,第十輪經濟週期又延長到10年,這兩輪週期擴展為一種“中程週期”。第九輪經濟週期為“2+7=9”週期,即上升期和前8輪週期一樣,只有短短的兩年,但回落期比較平穩,每年平均回落1個百分點,平穩回落了7年,整個週期為9年。第十輪經濟週期走出了一個“8+2=10”的良好軌跡,即上升期延長到8年,從2000年至2007年,經濟增長率連續處於8%至14%的上升通道內。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從未有過的最長上升軌跡。但到了2007年,經濟增長有些偏快。2008年,在國內經濟調整和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疊加作用下,經濟增長率從2007年的14.2%下降到9.6%,一年間回落了4.6個百分點,回落的勢頭較猛。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我國及時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實施“一攬子計劃”,到2009年第二季度之後有效遏止了經濟增長急速下滑的態勢,在全球率先實現經濟總體回升向好。2009年,全年經濟增長率為9.2%,僅比上年回落0.4個百分點。2010年,經濟增長率回升到10.3%,高於2009年,從而進入新一輪即第十一輪經濟週期。如果宏觀調控把握得好,第十一輪經濟週期有可能延續第九、第十輪經濟週期的長度,走出一個10年左右的“中程週期”。這樣看,2011年和“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很可能運行在新一輪週期的適度增長區間。(見圖1)

  從基年經濟增長率的位勢看,2011年和“十二五”時期的起點較高,繼續加速上升的空間不大。宏觀調控的側重點是使經濟走穩,主要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

  2010年我國經濟增長率為10.3%,位勢較高,“十二五”時期繼續加速上升的空間不大。宏觀調控的側重點是使經濟走穩,防止各地借“十二五”開局之年盲目大幹快上,防止借領導班子換屆之機大搞“政績工程”,防止整個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努力保持國民經濟在適度增長區間平穩運行。為此,2011年和“十二五”時期,宏觀調控首先要使經濟增長率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恢復性大幅回升向適度增長區間平穩回落。

  進入2011年後,這一正常、平穩的回落過程卻被中外一些人士解讀為中國經濟已處於滯脹狀態,或面臨滯脹風險,或將陷入“硬著陸”,經濟增長率有可能降到8%以下。這些解讀是不符合實際的。説中國經濟已經陷入或可能陷入滯脹的主要依據是兩個指標:一是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近兩個月連續回落;二是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月同比增長率4月比3月回落了1.4個百分點。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在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的27個月中雖有幾次在51%至56%的區間小幅波動,但連續處於臨界點(50%)以上的擴張區間。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經濟運行過程不可能是直線上升的,有點小幅波動是正常的,不應大驚小怪。從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月同比增長率來看,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呈現出向適度增長區間回落中趨穩態勢,從2010年6月到2011年4月已連續10個月保持在13%左右。這怎能説中國經濟已經陷入或可能陷入滯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