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易憲容(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統計局昨天公佈6月數據顯示,70個大中城市新房價格環比下降和持平的共有26個,同比下降的有3個(詳見B44版)。總體來看,調控之下的全國樓市,雖然多數城市房價仍在漲,但漲幅縮小,調控有效但博弈僵持不下。至此調控關鍵期,7月12日國務院舉行常務會議指出,必須堅持調控方向不動搖、調控力度不放鬆,堅定不移地抓好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不斷鞏固和加強調控成果,並出臺了房地産政策的“新五條”。可見中央的態度是明確而堅定的。
“新五條”與年初“新國八條”一脈相承,並對房價控制目標制、保障性住房建設、住房限購等政策、土地供應政策及住房租賃市場政策有進一步的強調。不過,從“新五條”中也透露出一些新的政策信息。
首先,市場預計,這次國務院會議基本上是給2011年下半年國內經濟工作定基調。隨著美國QE2終止及經濟復蘇放緩、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不確定增多、國內經濟放緩,市場本以為在國內通脹見頂之後,收緊的貨幣政策會逐漸放鬆,房地産市場會取消一年來所採取的干預政策(如限購令、房價目標等),就像2003年及2008年那樣,出現房地産政策逆轉。但新五條把這種“夢想”擊得粉碎,清楚地指出下半年的任務繼續樓市調控。
當前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表面上看,遏制通脹取向不變。但當前出現的許多問題都是因房地産市場導致的矛盾所致,很大程度上通貨膨脹、金融風險是果,房地産泡沫是因。從2004年開始,中央政府就要求穩定房價,從2010年開始,中央政府再一次要求讓房價回歸理性,但市場反應卻反其道而行之。何也?並非政府沒有能力出臺相應政策讓房價回歸理性,而是很長一段時間地方政府的一些手段與穩房價的目標不一致。
為了不讓住房市場對經濟增長的工具性去除(房地産市場作為一種工具促進了近十年來的經濟增長),近十年對房價上漲的衝動性因素其實並沒有出狠招遏制。這些年來在政府的住房政策保護與激勵下,住房成了極少數人賺錢謀取暴利的工具,造成了太多社會矛盾與利益衝突。雖然現在調控力度加碼了,但若調控不堅決去除住房投機炒作的賺錢效應,仍然堅持住房市場的工具性,那麼生産的住房越多,給經濟與社會帶來的矛盾與問題可能會越多。因為只要持有住房有利可圖,無論是商品房還是保障性住房,都會有人千方百計地利用它逐利。
2010年國十條出臺時,筆者認為房地産泡沫存在相當的危害性及風險,但是由於一些政策還沒有出臺,當時國十條的精神沒法落實。這些年來房地産市場政策出臺得如此頻繁,一是政府在出臺房地産政策時考慮了太多部門利益;二是房地産政策偏離公共性,即政策不是通過公共決策的方式反映絕大多數人的利益,而是更多聽取相關利益部門或主體的意見,從而使得不少政策把既得利益制度化而不是讓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得到平衡;三是全面去除住房市場賺錢效應這個基本精神無法真正落實。如果買房不存在賺錢效應,如果住房不能成為投機炒作的工具,那麼住房合理需求就自然生成,政府房地産政策根本無需限購、限價來遏制不合理需求。
在成熟的市場中,信貸及稅收才是去除住房賺錢功能最有效的經濟手段,相對來説限購令、限價政策成本要高些。但願下半年對房地産宏觀調控政策轉向到更有前瞻性的經濟手段上來,不要為少數部門利益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