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理財 >

到期收益現“難言之隱” 買結構性理財産品先看風險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1日 09: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投資者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結構性銀行理財産品常常讓投資者摸不著頭腦。其産品設計看起來很複雜,數據披露又不完全,究竟值不值得投資、如何投資,都是待解的問題。

  結構性理財産品屬於舶來品,銀行係結構性産品主要來源於外資行。解釋起來,結構産品的自身定位牽扯到冗雜的市場博弈與維持平衡之間的關係,這是人們看不懂的原因。

  但是,一種産品之所以存在必有其道理,認識其投資邏輯及內涵,才能讓其更好地發揮作用。

  到期收益的“難言之隱”

  在結構性産品的統計中,《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針對多家統計門戶的數據進行了調查,實際情況是,結構性産品的到期數據大多不完全,甚至缺失嚴重。

  據記者了解,這之中有主觀原因,也有換算複雜的客觀原因。

  “到期收益的統計本來就比較難。”某位做産品發行的業內人士對《投資者報》記者説。

  結構性産品主要投資于海外市場,在一進一齣(購買與結算)之間,涉及到匯率的兌換,也可能遭遇收益的損失。

  這就相當於,投資者在低價的時候把人民幣給賣了,等到贖回時人民幣已經漲了,又得高價買回來。匯率的變化增加了計算到期收益的複雜度。

  結構性産品的投資邏輯

  在目前的中國市場上,發行較多的是保本型結構性投資産品,在本金相對安全的情況下,參與證券或商品市場的投資,提供一個獲得相對較高收益的機會。

  而保本型結構性産品又分完全保本和部分保本兩類。我們以90%保障本金為例,分析其內裏的投資邏輯。

  假設以100元人民幣購買一款一年期的保本型結構性産品,合同規定到期90%保證本金。按照一年期定存3.25%的收益率,為了保證到期能有90塊錢,通過計算,將100元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存入約87.17元,這部分在一年後到期可獲得90元(87.17103.25%≈90元)的收益。

  第二部分,去除用於定存的87.17元,用餘下的12.83元去購買期權,為了博取高於12.83%的預期收益。潛在的風險中包括了機會成本,即不保本部分的金額和該部分定存利息的和。

  12.83元可能是個很小的金額,但通過類似于期權的杠桿效應,有可能帶來豐厚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