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消費增長緣何總是不給力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1日 14: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消費增長緣何總是不給力

  刺激政策退出物價上漲讓老百姓有錢不敢花加快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是出路

  回望上半年,在物價上漲的背景下,消費雖保持平穩增長,但增速有所回落。

  中國的消費究竟怎麼了?兩年前金融危機肆虐時,消費臨危受命,成功撐起了保增長的“半邊天”。如今經濟復蘇了,消費增長卻不如前了。

  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線。在這一形勢下,作為擴內需戰略重點的消費怎樣才能更“給力”。

  住房汽車有點“冷”

  金融危機雖漸行漸遠,但卻給中國的消費留下了“政策後遺症”。隨著刺激政策的退出,消費告別了火爆的“牛市”,進入自然增長的軌道。

  年初購車補貼政策的取消,加上樓市調控政策的持續收緊,令住房、汽車、家電等耐用消費品“遇冷”,帶動了消費增長的高位回落。

  統計顯示,上半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6.8%,比去年同期回落1.4個百分點,實際增速回落的幅度則更大。

  上半年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商品零售額中,汽車類增長15.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2.1個百分點;傢具類增長30.0%,回落8.5個百分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1.5%,回落7.3個百分點。

  “這是刺激政策退出後的正常反應,就像一個人跑步一樣,不能老是以加速度在衝刺,必須要放慢一下腳步,為了以後跑得更好。”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如是評價。

  物價漲幅較大也是抑制消費意願的主要原因,通脹預期讓消費者不敢花錢。

  商務部貿易研究院消費經濟部副主任趙萍表示,上半年消費的實際增速是2005年以來的低點,因為“十一五”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消費增長最快的時期,目前消費已經回歸到自然增長區間。

  回調中仍不乏亮點

  雖然上半年消費增長出現回調,但是回調中仍不乏亮點。收入的穩定增加、消費結構的持續升級,都是拉動消費馬車的強勁動力。

  收入是消費的基礎,今年以來城鄉居民收入保持穩定增長態勢。統計顯示,上半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 11041元,同比增長13.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6%。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3706元,同比增長20.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3.7%。

  金銀珠寶等高檔商品表現十分搶眼。商務部監測的3000家重點零售企業的統計顯示,上半年金銀珠寶增長42.9%,比去年同期加快15個百分點。

  住房相關消費增速仍然較高。數據顯示,上半年傢具、家電等消費升級主打産品的增長雖然出現回落,但增速仍保持在20%以上。

  通訊器材類商品升級換代風頭正勁。統計顯示,上半年通訊器材類産品同比增長27%。在iphone等主流産品的引領,新一代通訊産品掀起時尚熱潮。

  實體店銷售方興未艾的同時,網購也日益成長為零售業的重要銷售渠道。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日前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網購已成為網絡消費最重要的增長驅動力,預計2011年我國網購市場交易規模將達到7634.1億元。

  統計顯示,上半年最終消費對GDP的貢獻率為47.5%,拉動經濟增長4.6個百分點,與投資和出口相比,消費的波動相對較小。

  “我國仍處在工業化和城市化加速發展階段,消費升級的動力依然十分強勁。”中商商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海飛説。

  長效機制亟待完善

  在通脹壓力逐步回落等積極因素的作用下,下半年我國消費增長有望好于上半年。但專家指出,“十二五”期間擴大消費的關鍵在於完善深層次的體制機制,這將有助於提升位於自主增長區間內的消費潛力。

  “6月起佔汽車市場份額近三成的日係車開始大面積復産,預計到傳統的‘金九銀十’旺季汽車消費將基本恢復正常水平。”中商流通生産力促進中心分析師周偉説。

  趙萍指出,如果下半年物價企穩回落,消費信心將有所恢復,再加上節假日和養老保險覆蓋面擴大等因素,下半年消費增長有望好于上半年,預計全年消費增長在16%左右。

  從長期來看,專家認為,“十二五”期間擴大消費的思路應從“優惠政策拉動型”向“制度環境促進型”轉變,接續政策應更多著眼于解決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等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問題。

  “收入是消費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今年我國上調了個稅起徵點,對提振消費將起到一定作用,但整體效果有限。從根本來看,必須加快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步伐,讓居民收入增長真正與GDP增長同步。”中國社科院財貿所研究員宋則説。

  此外,業內人士坦言,今年上半年收取進場費、商業欺詐,以及奢侈品消費外移,“染色饅頭”等消費領域熱點頻出,充分説明加大行業信用建設,調整現行稅收政策,營造放心消費環境,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