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1世紀經濟報道 尹一傑 北京報道
核心提示:未來的國際石油市場,打造一體化綜合能源巨頭依舊是各國石油公司的發展趨勢。
國際石油市場的博弈日趨激烈,而伴隨著新一代石油力量,尤其是各國有石油公司的強勢崛起,曾以“七姐妹”為代表的世界石油格局也正逐步改變。
7月14日,美國第三大石油公司、世界六大超級石油企業之一康菲石油宣佈,公司將被拆分為兩家獨立的上市公司,一家主營上遊的勘探開發,另一家主營下游的煉化和營銷。拆分工作將於明年上半年進行。
這是繼今年6月美國另一大石油公司——馬拉松石油公司拆分業務後又一石油巨頭的“瘦身”舉動。而在此之前,加拿大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加拿大能源公司也于2008年11月被分拆為兩家獨立企業,分別運營石油和天然氣業務。
“康菲石油和馬拉松石油公司的分拆都是為了甩掉虧損業務,集中精力發展核心板塊,提高競爭力。”石油管理幹部學院國際石油公司研究專家王才良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
與此同時,王才良進一步指出,未來的國際石油市場,打造一體化綜合能源巨頭依舊是各國石油公司的發展趨勢,以埃克森美孚、英國石油公司、殼牌、道達爾等為代表的超級石油大鱷仍然將佔據世界石油市場的絕大多數份額,而在圍繞中下游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其他石油公司也將會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
“2000年形成的六大超級石油企業的基本格局短時間內不會發生改變,除了康菲石油外,其他的石油公司不會拆分業務,相反,它們還會通過一系列資産梳理進一步提高競爭力。”王才良説。
巨頭“瘦身”
對於眼下正處於渤海漏油事件漩渦的康菲石油而言,虧損陰霾也是籠罩在其頭頂的另一大痛病。
“康菲石油在合併成立前,其下游業務的發展就並不順利,長期以來下游加工和營銷一直拖累著企業的整體利潤。”王才良説。
“在此之前,康菲石油的經營思路是‘越大越好’,但在爭奪很多由外國政府控制的大型未開採油氣田方面,康菲石油又沒有表現出很強的長期競爭力。”
本報記者了解到,康菲石油的原有日産量僅為170萬桶,遠遠低於世界其他大型綜合性石油上市公司。
上遊産量的局限性也波及到下游煉化,嚴重的虧損狀況也讓巴菲特一度大量拋售康菲石油的股票,甚至讓伯克希爾公司損失了“數十億美元”。
“金融危機的衝擊非常大,在別的石油公司業績未受到大的影響的同
時,康菲石油的煉油業務卻承受了大面積的虧損。”王才良説。
據本報記者了解,2009年美國《財富》評選的500強企業中,康菲石油排名第四,同時又在虧損榜單上排名第七,因受下游業務拖累,虧損金額達170億美元。
與康菲石油相似,馬拉松石油公司也因飽受下游虧損而選擇“扼腕斷臂”。
今年1月,馬拉松石油公司就對外宣佈,將拆分其煉油廠和管道運營業務,同樣受金融危機的影響,馬拉松石油公司在2008年12月被迫擱置了分拆計劃。
“拆分後上市的石油公司專業化能力將增強,同時,由於核心業務被分拆出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表現也會更加突出。”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對本報記者表示。
“三巨頭”路線
在國際大型能源巨頭日益專業化發展的總體趨勢下,中國三大石油公司的經營路線卻各有不同。
對於中石油、中石化的旗下煉廠而言,雖然現有設備裝置和煉化水平將承擔鉅額虧損,但業內人士認為,康菲石油等國際石油公司的拆分舉動不會在兩大集團內部上演。
“按照國內煉廠的煉化設備和利用率,中石油、中石化的煉廠的確存在鉅額虧損,但就算虧損也不會將下游拆分,打造一體化綜合型能源公司是三大公司的統一目標。”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一名研究員對本報記者説。
從當前我國石油市場的整體格局來看,任浩寧認為,通過內部業務及部門的整合,提高專業化程度將是三大公司未來發展的主方向。
“當今世界範圍內以石油為代表的能源競爭,已經不再是業務對業務的競爭,産業鏈與産業鏈的競爭,企業發展的方向一方面是外部的集團化和大型化,另一方面是內部的專業化與細分化,這是大勢所趨。”任浩寧説。
而與中石油、中石化不同的是,中海油旗下擁有涉及油服、工程等領域的四大上市公司,這與國際石油公司的業務拆分相比,在形式上也似有雷同。
“中海油的模式相當於一個主要核心和多個次要業務組成的公司集團,而國外石油公司的拆分相當於由多個核心業務組成的公司集團。”上述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研究員説。
與此同時,任浩寧也指出,中海油這一模式的優點在於,保證了産業鏈的完整以及核心競爭力的存在,但專業化程度不高的劣勢也十分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