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12日訊 近日,有的機構仍然沿用“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為14萬億元”的錯誤數據,並以此為依據對有關問題進行評估。央行再次表示,有人推測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14萬億元,其推測方法和結論都是錯誤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的風險總體是可控的。據悉,針對這種錯誤的推算,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此前在6月3日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專訪時就給予了澄清,並明確指出14萬億元貸款的算法明顯誇大。
央行介紹,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資金主要投向具有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項目,近年來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相當部分項目能夠産生穩定和充足的現金流收入,完全可以覆蓋債務本息,部分項目建設和周邊、沿線産業開發相結合,綜合收益也可滿足債務償還需求,這些項目都是具有自償性的,只有少部分項目現金流不足以覆蓋債務本息,需要財政予以支持。
從上市銀行的信息看,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很多是上市公司,這些銀行定期發佈的財務報告均是經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從這些報告披露的數據信息看,銀行不良貸款比例是很低的。商業銀行也很注重對貸款質量和風險加強管控。
從宏觀層面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資金的使用不僅具有經濟效應,還有社會效應和生態效應等。這些項目的建設大大彌補了當地基礎設施建設的不足、有力地助推了城鎮化發展步伐,有利於産業集聚並推動服務業的發展,改善投資和消費環境,對提高經濟運行效率,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升經濟發展潛力具有重要意義。且近年來中國財政收入增長很快,總債務負擔不是很重。總體上看,地方政府平臺貸款風險是可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