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小盤股估值風險初步釋放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8日 11: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眾證券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上半年大幅下跌的小盤股在本輪反彈中表現搶眼,中小板和創業板指數6月21日以來分別上漲12.91%、13.61%,同期漲幅是滬指6.32%的兩倍。專家稱,小盤股的高估值風險已經初步釋放,部分質地優良的小盤股價值顯現。

  小盤股上半年大跌

  2011年上半年,A股市場呈現出結構性的熊市格局,中小盤股出現大幅普跌格局。數據顯示,中小板和創業板指數上半年分別下跌15.44%、27.28%,最大跌幅分別為29%、37%,基於2011年盈利的市盈率水平則分別較年初下降了12%、26%。相比之下,大盤股整體表現略強,滬深300指數上半年僅微跌2.74%。

  小盤股上半年分化比較嚴重,基本面良好、受機構投資者關注度較高的公司,由於估值壓力普遍表現平平,但無業績、無賣方研究、無機構投資者的“三無”個股憑藉各種概念異軍突起,典型代表有介入礦業開採的西藏發展、萬力達,參與創新醫藥研發的迪康藥業、ST中源、江蘇吳中,以及涉及大股東重組的ST黑化、銀鴿投資等。

  上半年有624隻小盤股跌幅超過20%,排在跌幅榜前列的個股幾乎都是中小板和創業板的次新股,發行市盈率過高和業績增速低於市場預期是主要原因。目前中小板指數整體市盈率已跌至兩年來次低水平37倍,相對A股溢價水平已較前期高點縮小了35%,創業板指數估值水平已從基期的82倍一路下跌至目前的46倍,估值溢價縮小144%。

  急跌之後,投資者對小盤股的情緒較為負面,中小板和創業板的5月日均成交量為213億元和49億元,較去年10月高點的水平分別大幅下跌66.8%、58.6%,並創下15個月來的新低。同時,小盤股新股的打新收益率急速下滑。統計顯示,2010年上市新股的首日平均漲幅為42.1%,而今年上半年上市新股的平均漲幅只有9.8%,且3月以來有37隻新股首日破發。

  與此對應的是打新資金的退潮、新股發行市盈率的下調和中簽率的上升。與去年動輒80倍甚至百倍市盈率相比,近期上市新股的發行市盈率已跌破30倍,主板上市的桐昆股份和中小板上市的萬安科技分別創下了12.2倍、17.9倍的新低。創業板新股東方電熱和中小板新股雙星新材的網下申購中簽率分別達到50%、48.6%。八菱科技甚至創下因報價機構不足而被迫中止發行的紀錄。

  投資價值逐步顯現

  一季度數據顯示,中小板和創業板營業收入的同比增速分別達到31.9%、39.4%,收入增速確實出現了下滑,但是考慮到整體經濟的不景氣,這一業績增速尚處在良性的軌道上。但是上半年國內電荒捲土重來,用電量持續增長,説明國內經濟活動仍然較為活躍,機構普遍預計小盤股下半年整體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將保持在30%以上。

  小盤股之所以經營出現困難,中信證券認為盈利壓力主要來自於成本的上升。首先,由於高通脹,政府採取偏緊的貨幣政策,這給依賴間接融資的中小企業帶來經營上的困難。一方面是貸款額度被收緊,另一方面是加息和貸款成本上升導致財務費用節節攀升。其次,石油、有色金屬、農産品等大宗商品漲價,以及人力資源價格上升侵蝕中小企業利潤,但這些因素下半年都可能出現積極的變化。

  基於股價出現了大幅下跌和經營環境下半年可能好轉,中信證券認為小盤股已開始進入左側投資區間,投資價值正慢慢顯現。預測中小板股2011年平均動態市盈率為25-30倍,創業板股動態市盈率進入30-35倍區間,均低於歷史平均水平。Wind數據顯示,最近一個月調高盈利預測的小盤股有302家,遠超調低的176家,反映出前期市場對小盤股盈利的悲觀預測正在修正。

  此外,中信證券認為,經過前期的調整,小盤股的流動性和籌碼已趨穩定,未來繼續大幅下跌的動能不足。雖然現在還不能判斷何時再有一波大級別的小盤股行情,但是個股的分化已經開始,中報超預期和未來1-2年業績增長明確公司的下跌空間已經較為有限。

  中金公司也認為,小盤股的估值風險在過去半年已經得到快速釋放,年初至今中小板和創業板整體可比2011年盈利預期較年初基本沒有太大變化,目前隱含的2011年業績增速的一致預期分別為42%、62%,相較于中小板近5年約30%的平均增速和創業板2010年32%的業績增長看,目前預測仍顯樂觀。

  未來幾個月中,中金公司建議在中、下游産業中最為看好的兩條線中選股:下游消費升級背景下的奢侈品消費主題,如珠寶首飾、腕錶、遊艇行業;中游人工成本上升和相對緊缺背景下的輕工領域機械化(替代人工)主題,如縫製機械、飲料包裝機械、自動化設備關鍵零部件等行業,推薦老鳳祥、東方園林、瑞淩股份、達意隆、海陸重工、科達機電等。

  記者 李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