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溢油事故隱現海洋石油開發監管漏洞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6日 21: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産經新聞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報記者 李金玲報道

  “840平方公里的海水水質一夜之間由一類變成了劣四類。”7月5日,在中海油渤海油田原油泄漏通氣會上,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司司長李曉明向記者表示。這是該事故對海洋環境造成的最直觀的污染損害。

  5日下午兩點,國家海洋局一號會議室內座無虛席,上百家媒體記者早已準備好長槍短炮,就“中海油漏油事件”討個“説法”。國家海洋局認定,事故是由於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菲公司)作業過程中技術操作不當造成的。

  板子似乎只打到了康菲公司身上。從事故本身來看,康菲公司負責油田的生産作業管理,屬於作業者,對於漏油事故負有主要責任。而一位不願透露身份的業內人士向《中國産經新聞》記者表示,持有51%權益的中海油同樣負有一定的責任,尤其是中海油在事後處理方面存在很多問題。漏油事故發生於6月4日,中海油直到7月1日才正式證實事故發生,且迄今為止沒有對事故原因、影響等作出過説明。

  據李曉明介紹,此次發生泄漏的有兩個平臺,即蓬萊19-3區塊的B平臺和C平臺。B平臺是在6月4日早上7點左右發現溢油;當日康菲公司報告,蓬萊19-3東北方向650米的海面發現不明來源的少量油膜。其後,在6月17日C平臺又發現大量溢油,這是由於C平臺當日上午10點半發生小型井底事故,擔任作業方的康菲石油當日停止所有平臺作業。

  與之前中海油所説“泄漏範圍比較小,只涉及200平方米左右”的説法不同,此次溢油污染主要集中在蓬萊19-3油田周邊海域和西北部海域,其中劣四類海水面積為840平方公里,單日溢油最大分佈面積158平方公里。蓬萊19-3油田附近海域海水石油類平均濃度超過歷史背景值40.5倍,最高濃度是歷史背景值的86.4倍;溢油點附近海洋沉積物樣品有油污附著,個別站點石油類含量是歷史背景值的37.6倍。

  如此大的污染損害,依照我國現有的法律卻只能罰康菲公司最高20萬元人民幣。李曉明進一步表示,國家海洋局或將進行此次漏油事故所造成的生態索賠,屆時將遠遠不止20萬元這個數字。

  李曉明還表示,此次原油泄漏屬於海底溢油事故,在我國尚屬首次。雖然國家海洋局表示此次溢油規模有待進一步分析,並沒有對該事故作出明確的等級判定,但上述業內人士向《中國産經新聞》記者預判,此次溢油事故應該算得上是我國歷來最大的一次海底漏油事故。

  由於技術難度高、投資大,目前海洋石油開採多采用國際合作模式,即擁有海上石油開發權的企業與具備先進技術與資本的國際公司聯合勘探開採。中國的海上石油開採專營權主要掌握在中海油手中,中海油通過與其他國際石油公司合作來實現引進技術和降低風險的目的。與康菲公司的合作也是這樣。

  對於這種合作模式,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司副司長王斌向《中國産經新聞》記者表示,國家海洋局將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的監督和管理。將從源頭上對各類海洋開發生産作業者的立項環評等要有更加系統和完整的審核批准,特別是歷史上積累下來的溢油造成風險的(作業者)從行政審批上、從源頭上嚴格把關;對於企業生産運營中發生的溢油風險,要責令進行排查。還要進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完善相關的技術標準等。

  “海洋石油開採在加強預警機制方面可以從以下方面採取措施:一是健全和完善海上油田開採的審批、開發等全過程的監督管理機制,防患于未然,杜絕安全隱患的存在。二是不斷提高海上原油泄漏的檢測水平,並完善相應的應急機制。三是加大海上石油開採的日常監督管理,建立事故責任問責制,以此提高相關部門的警惕性。”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周修傑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