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6月PMI指數的出爐,傳遞出兩大明確信號:經濟仍處回調態勢;通脹壓力進一步放緩。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下稱CFLP)發佈的6月官方PMI為50.9%,環比回落1.1個百分點,這也是自3月以來PMI的連續第三個月回落。
同日,匯豐發佈的PMI終值也降至50.1,創該指數11個月新低,同時投入和産出價格漲幅雙雙放緩,表明中國經濟在逐漸降溫的同時,通脹壓力亦慢慢緩和。
匯豐分析師指出,緊縮政策步步加碼,製造業放緩在預期之中,勿需擔心經濟會“硬著陸”。預計未來隨著國內外環境向好,經濟也將穩步回升。
增長正在放緩
50.9%,這是中國官方PMI28個月以來的最低值。今年以來,中國官方PMI整體呈回落走勢,唯有3月出現短暫回升,而4月起工業增加值增速亦呈小幅回落之勢,5月的同比增速僅13.3%,表明工業增長在逐漸放緩。
從6月PMI各分項指數來看,只有産成品庫存指數上升1個百分點,其餘各指數均不同程度回落。其中生産指數、新訂單指數、積壓訂單指數、採購量指數、購進價格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回落幅度超過1個百分點,尤其以購進價格指數回落幅度為最大,達到3.6個百分點。
CFLP特約分析師張立群分析認為,6月份PMI指數繼續回調,預示未來經濟增長率可能繼續降低。
“主要原因是由於庫存調整。”他稱,6月份購進價格指數明顯降低,原材料庫存指數也降低。表明基於通脹預期改變的庫存調整已經開始,並將影響經濟增長回調。
通脹下行信號強
6月最有可能成為今年CPI上行與下行的分水嶺,溫家寶總理和國家發改委在6月下旬均公開發表通脹仍在可控範圍內的言論,PMI中顯示企業成本的購進價格指數則從數據上又佐證了這一點。
官方PMI購進價格指數已經連續四個月回落,本月回落到56.7%,比上月回落3.6個百分點。該指數已從年初70%左右高位回歸,反映出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通脹的壓力明顯緩解。
自昨日(7月1日)起,我國將大幅下調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的進口關稅,其中柴油、航空煤油將以零關稅進口,同時還下調了部分救災物品、紡織原料、有色金屬原料以及日用品的進口關稅。
這次降稅共涉及33個稅目商品,主要以能源、原材料為主,這是在2011年初已對600多種商品實施較低進口暫定關稅基礎上,又一次力度較大的降稅措施,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我國輸入性通貨膨脹壓力。
光大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徐高認為,包括貨幣、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在內的宏觀因素預示通脹高點應出現在6月。
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專欄)也稱,經濟活動和通脹均在降溫,這表明緊縮政策見效,通脹有望于未來幾個月見頂回落。
無“硬著陸”之虞
伴隨通脹預期漸行漸遠,經濟學家紛紛將目光轉向中國經濟的增長軌跡。儘管言辭有所不同,但幾乎沒有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經濟正處於“硬著陸”的邊緣。
中國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專欄)對 “硬著陸”一説最為質疑。他稱,中國雖然有通脹風險,但由於經濟增長將持續,中國經濟仍未見有硬著陸跡象。
樊綱還解釋説,從去年6月開始的一系列緊縮措施就是為了防通脹、防過熱,經濟已經在逐漸軟著陸,6月~9月將是眾多政策效果的顯現期。
屈宏斌認為,中國製造業放緩表明緊縮措施發揮效力,不過現有的大規模在建投資以及富有彈性的私人消費仍將支持其今年下半年9%左右的經濟增長。
徐高則進一步指出,3季度可能是確認通脹壓力消退的觀察期。通脹見頂後的政策轉向可能出現在4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