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日前,銀監會就銀行在銷售理財産品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發佈了《商業銀行理財産品銷售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旨在規範銀行銷售理財産品過程中的種種問題,並讓客戶明白自己所購買的理財産品的風險等級,遵循賣者有責之下的買者自負。
多數老百姓對短期理財産品的理解也就是儲蓄,表面上利息高一點的儲蓄。如工商銀行6.5%的年化收益率確實非常高,接近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兩倍,也高於央票利率,於是成為了很多儲戶奔走籌錢購買的目標。
曾有儲戶為了湊足最低申購下限5萬元四處短期借款。此類儲戶認為,最好的理財方法就是不斷買入短期理財産品來替代長期儲蓄。這樣做也有很多問題。在兩種理財産品之間的空閒時間,資金將閒置,無法獲得較高收益,長期下來總體收益未必比一年期定存更高。此外,理財産品並非全無風險,而儲蓄是絕對沒有風險的,所以説短期理財産品只是表面上利率高一點。
現在的理財産品也分兩類。一般長期的理財産品都説預期收益率,到時候能否實現不太好説;另一種就是短期理財産品,這類理財産品風險不大,收益率高,但就是時間過短。據分析,出現較高收益率的時點多為每季度末,其中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更是兩個非常重要的時點,在這兩個時點推出的短期理財産品收益率高得驚人。
除了理財産品之外,銀行也通過其他辦法來增加特殊時點的儲蓄額。例如銀行會與期貨公司合作,告訴期貨公司客戶,只要在每個月的最後一天,把期貨賬戶中的可取保證金餘額全都取出轉入銀行賬戶,次日開盤前就可以取回,便能參加抽獎。對於期貨客戶來説,這樣的操作並無成本,還能獲抽獎機會。銀行月末的賬面儲蓄額也可得到增加。
所以説,目前理財産品的本質就是浮動利率,是一個銀行固定利率背景下産生的怪胎,每到月末、季度末,銀行都要開打流動資金爭奪戰,變相提高收益率,此做法可理解但不鼓勵。如果管理層能夠認可銀行攬存,其實可以試點浮動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