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3日 07: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廣播網
2011年全年,將有大約10410億美元全球資本流入新興經濟體,而中國,作為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目的地,將“吸收”其中大約三成的資金量,估算下來,約為3000多億美元。
這一圖景是國際金融學會(IIF)在其最新發佈的一份報告中為大家闡述的。作為“首當其衝”的中國,如何降低外匯流入對貨幣政策獨立性的影響、減小央行為對衝外匯佔款而産生的成本,正成為高層的當務之急。
預測
國際金融學會在其6月1日最新發佈的題為《新興市場國家的資本流入》的報告中稱,2011年全球資本將有10410億美元流向新興經濟體,此預測比今年1月的預測高出800多億美元,主要是因為中國和巴西吸引外來資本的勢頭明顯增強。報告還預測,2012年這一數字將達10560億美元。
報告所説的資本除了外國直接投資外,也包括投向股票市場的外資以及銀行間的資本流動。根據IIF的這份報告,2010年新興經濟體吸引了9900億美元的資本,比當年1月份預期的高出800多億美元。
IIF稱,其之所以預測2011年和2012年流入新興經濟體的資本流入仍然強勁,是基於其對新興經濟體的基本面的判斷。在2011年和2012年,新興市場國家的GDP增長預計仍將高於6%。對長期經濟增長前景的預期將有利於資金流入新興經濟體。與此同時,新興經濟體為應對經濟過熱而採取的加息措施將使得新興經濟體和成熟經濟體的利差進一步擴大,這也會增加資金流入的動力。
報告稱,儘管在今年頭幾個月,由於某些新興經濟體的股市泡沫的破裂,股權基金類資金流入新興經濟體的速度出現下跌,但是仍然預期在2012年全球資産配置青睞全球新興市場。
此外,由於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會開始顯現,流入新興經濟體的FDI也將呈上升趨勢。與此同時,流入新興經濟體的銀行債務也將再次增加。
另外,因為有看法認為新興經濟體比起成熟經濟體擁有更完善的公共財政體系,新興市場債券基金也有可能面臨強勁流入。
而匯豐發佈的最新一期《匯豐財智》指出,過去幾個星期新興市場資本流入又重新有所加快,逆轉了自今年1月以來資金回流發達經濟體的趨勢。美國GDP增長低於預期以及超寬鬆貨幣政策仍將持續觸發了這一變動。3月底至5月中旬,流入新興市場固定收益基金的資本總額達到了4.75萬億美元。股權基金流入存量也已經達到了137億美元。預計新興市場固定收益基金資本流入仍將繼續保持增長,繼續超越新興市場股權基金資本流入。
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投行開始預測美聯儲未來推出QE3的可能性大增,而QE3或許將為市場創造更多的流動性。
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指出,衡量美國房屋價格的標普希勒指數顯示,從同比來看,自2010年10月至今年3月美國房屋價格已連續6個月下跌,而且跌幅呈擴大趨勢;而從環比來看,自2010年7月開始已連續9個月下跌。在當前美國CPI不斷走高的情況下,作為美國浮動利率抵押貸款基準的美國十年及以上期限的國債收益率必將上行,這無疑會令美國房地産市場更加雪上加霜。市場機構由此預期,為了能夠遏制長期國債利率的上升,未來美聯儲再推出QE3的可能性已大大上升。
目標
萬億美元全球資本涌向新興經濟體
中國是國際資本主要目的地
IIF報告指出,中國是最大的國際資本凈流入目的地,約佔新興經濟體吸引資本總量的三成。從2008年以來,中國一直是國際資本最大的目的地,2010年到2012年資本凈流入都在2500億美元上下,是巴西的近2倍,是印度的近3倍。
而近期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金融機構外匯佔款的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金融機構新增外匯佔款達3107.18億元人民幣,環比下降約24%。
有人將此解讀為,這可能是一個拐點的信號,顯示熱錢流入正在放緩。不過,也有專家表示,雖然環比下降幅度較大,但是同比來看,一季度數據增加了近一倍,即使考慮美元貶值的因素,新增量仍然較高。這都顯示熱錢流入的壓力確實不小。
更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公佈的數據,一季度,我國資本和金融項目(含凈誤差與遺漏)順差1114億美元,低於去年四季度的1189億美元,但顯著高於去年同期的612億美元,同比增幅達103%。
魯政委指出,內地信貸緊縮加快了“熱錢”流入的速度。去年以來,雖然我國外貿順差總體呈現縮小趨勢,但外匯儲備卻呈加速增長態勢,這在今年第一季度表現得尤其明顯。究其背後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本輪危機中,中國率先復蘇,國際投資者因看好中國增加了對華投資;第二,人民幣會繼續升值的預期,使套利資本加速流入國內(包括內資企業以本幣質押借用外幣貸款的套利行為);第三,內地信貸緊縮,最初的信貸控制集中在人民幣貸款上,企業首先轉向外幣貸款,當外幣貸無可貸、同時央行也開始轉向涵蓋了外幣貸款的社會融資總量監控之後,企業就把籌資目光從內地轉向了海外。
根據媒體報道,香港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表示:“去年前三季度,香港銀行業的‘非銀行中資企業貸款’同比增長了41.6%,……由於內地收緊銀根,內地企業轉而到香港爭取貸款的數目增加。”這些內地借款人主要是國內大型國有企業、紅籌公司或其附屬企業、由省市政府擁有的公司。
考驗
鉅額外匯流入挑戰央行政策
實際上,魯政委所提的三個因素將長期存在於當前的中國經濟中。僅以人民幣升值這一條而言,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6月2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4886,較前一交易日小幅回落。不過此前,人民幣對美元中間連續5個交易日上漲,並連續創下匯改以來最高紀錄。除了即期市場人民幣匯率連創新高,有消息稱,海外看空美元/人民幣的NDF(無本金交割遠期)倉位在近幾週也有所增加。
鉅額的外部資本流入直接導致了央行對衝外匯佔款所付出的成本也越來越高。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明撰文表示,央行是通過在外匯市場上購買外匯而形成外匯儲備的,因此央行積累外匯儲備的過程就是向市場釋放基礎貨幣的過程。1999年12月底至2011年3月底,中國金融機構外匯佔款增量為22.22萬億元人民幣,是同期內中國狹義貨幣M1增量的1.01倍。這意味著,過去11年內的大部分時間內,外匯佔款已成為中國央行發行基礎貨幣的最重要甚至唯一渠道。
截至今年3月末,我國外匯儲備餘額仍列全球第一,達到3.0447萬億美元。而有媒體測算過,央行對衝外匯佔款,已經在2003年至2010年間累計為央行票據和銀行體系存款準備金(超過6%的部分)支付利息10380.6億元,數額巨大。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黃益平曾表示,隨著央行票據和法定儲備金規模的不斷提高,貨幣當局的還債成本也在上升。貨幣當局代表了國家,除了可以發貨幣,還能從財政借錢,甚至可以改變遊戲規則,比如降低法定準備金利率,從還債的角度看對衝操作可以持續很長時間。但持續時間越長,規模越大,公共財政的成本越大,資源配置損失越大,從得失的角度看,應該儘快減少對衝操作。
張明也建議,中國央行應減少對外匯的購買,放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日均波幅。讓人民幣匯率在更大程度上由市場供求來決定。目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幅在不超過中間價的0.5%的區間之內,伴隨著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的升溫,和張明建議類似的有關人民幣匯率增加彈性的呼聲也越來越大。魯政委曾指出,“匯改”已進入第六個年頭,而目前人民幣對美元的波動幅度仍然在0.5%的極為狹窄的區間,仍大大小于很多由固定匯率成功有序退出到浮動匯率的經濟體一開始允許的1.0%。這使得中國外匯避險市場始終“發而不育”,由此進一步使得外匯交易商的數目偏少、外匯交易無法活躍。
張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