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國資委欲收權地方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國資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9日 13: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汪時鋒

  最終決定權在地方政府

  國務院國資委昨日在福州召開全國國資委系統指導監督工作座談會。而隨著這次會議的召開,國資委提出的“大國資、一盤棋”的思路將進一步在地方上推進。

  此前,各地的地方經營性國有資産往往分佈零散、多頭管理,本次會議意在改變這種局面。

  不過,有分析人士指出,依據《國資法》等法律文件,此類國有資産管理授權的權力在各級地方政府,換言之,在此類事務上,地方政府比國資系統更具有主導性。

  而在此之前,湖北等省通過省政府的授權已經在經營性國有資産全覆蓋監管上先行先試,將本地的事業單位等國有資産,跟傳統意義上的國有企業一起,納入了統一的監管體系。但也有一些地方,將經營性國有資産的管理權納入到財政系統中。

  國務院國資委方面似乎更希望地方政府能看到國資系統在管理國有資産方面的優勢,真正是國資管理在上下聯動形成“一盤棋”。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昨日在會上指出,“十二五”期間的指導監督地方國資工作需要落實的任務之一,就是指導推動經營性國有資産的集中統一監管。

  統一監管的概念最早被官方正式提出是在2009年。但讓地方實施國資統一監管十分複雜,因為牽涉到多個部門的利益。

  同中央一級國有資産的管理現狀相倣,中國地方的國有資産管理也是多頭管理的局面。地方的經營性國有資産分為企業國有資産、金融國有資産、事業單位經營性國有資産三大類。在一般的情況下,企業國有資産歸屬地方國資系統管理,金融國有資産和部分事業單位國有資産歸屬財政部門管理,而其他事業單位經營性國有資産則歸屬不同主管的行政部門管理。其中,數量最多的是事業單位和政府行政部門下存在的大量公司和經營性單位,包括這些部門投資所辦的經濟實體,以及挂靠到企業化管理的科研、設計等事業單位物業管理公司、機關服務公司等企業。這些企業曾是事業單位和政府行政部門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但也容易形成部門利益的“灰色地帶”。

  在三大類國有資産的管理中,目前已經形成管理體系的是國資系統管理的企業國有資産,而事業單位管轄的經營性國有資産亟待規範。

  事實上,從中央到地方都在探索如何更好地管控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産。2007年中國的部門決算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全國事業單位資産總額5.94萬億元,扣除負債後凈資産總額4.04萬億元。其中中央級事業單位國有資産總額1.06萬億元,凈資産總額0.76萬億元。據記者了解,在行政事業單位管理的企業中,不少企業存在長期的經營虧損。

  行政事業單位統一監管將更有利於國有資産的保值增值。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已經印發《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産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也發佈《關於中央級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中資産和財務管理問題的通知》,都在進一步推動這些資産的統一監管整合。

  按照《國資法》,地方政府對地方國有資産履行出資人職責,同時可以授權相關政府機構代為履行出資人職責。由於國資系統在監管國有資産方面的突出表現,包括湖北省在內的一些地方已經將事業單位經營性國有資産轉交到地方國資部門監管。

  由於《國資法》將國有資産管理授權的權力交給了各級地方政府。類似于湖北省的全覆蓋監管方式是否能在其他地方得到推廣,並被中央部門採納,還需其他地方政府因地制宜予以決策。

  一位地方國資官員曾對記者表示,能否將部門的經營性國有資産交給國資部門管理,主要問題還是如何爭取本級政府對於國資部門管理模式的支持,同時協調各部門的利益,必須爭取領導、凝聚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