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銀監會點名批評銀行理財亂象 要求商業銀行整改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8日 14: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浪財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隨著6月30日的臨近,為滿足存款規模、緩解存貸比監管壓力、美化半年報業績,大規模發行短期理財産品成為商業銀行“救急錦囊”。不過,新浪財經獲悉,銀監會已于上週五召開理財業務會議,批評當前理財市場出現亂像、惡性競爭,並點出了現存的六項違規操作,要求商業銀行立即整改。

  銀監會專題會議嚴批理財産品亂象

  新浪財經獲悉,銀監會上週五下午召開了理財業務會議,指出目前理財市場出現亂象、惡性競爭,已經成為已成為繞過監管的吸存手段以影響存貸比指標。

  據統計,截至6月上旬,銀行理財産品總額已達7萬億。光今年以來銀行發行理財産品有6000多只,已接近去年全年總量。年化收益率節節抬高,最高收益率甚至達到了7%。

  短期銀行理財産品大行其道的背後原因之一便是應對銀監會存貸比監管的要求

  由於前兩年貸款量巨大,商業銀行尤其是一些股份制銀行當前存貸比已經總體上逼近75%的監管要求。據安永提供數據,截至去年底17家上市銀行中,有8家銀行的存貸比超過70%,其中包括6家中型股份制銀行和兩家大型國有銀行,這表明存貸比面臨壓力已經成為銀行業普遍現象。

  原因之二是解決銀行不匹配的存貸需求。瑞穗證劵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專欄)分析稱,為了從存款方面來看,負利率以及央行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之後,銀行攬儲的壓力不斷加大。但從貸款方面來看,由於實際的貸款需求旺盛,銀行通過大量代銷信託理財産品或委託貸款,“曲線”滿足客戶的融資需求,將資金的需求和供給放在“表外”匹配。

  銀監會于上週五的會議上“戳穿”了商業銀行的花招,並要求各商業銀行在理財業務上已經出現的六項違規操作進行整改。

  這六項被點名的違規操作包括:同業存款存放本行、購買他行理財産品、投向政府融資、繞過信託做信託受益權産品、委託貸款理財産品、票據資産理財産品。

  理財産品點衝通道

  商業銀行發行短期理財産品,特別是跨月末時點的理財産品,是為了迎接年中各項指尤其是6月15日以後發行的理財産品,普遍比6月初發行的産品,預期收益率(年化)高。

  新浪財經以投資者身份在部分銀行營業網點調查,一些商業銀行今、明兩天的短期理財産品收益率已經達到了7%。

  與以往的理財産品定制了精緻的宣傳頁不通,隨著月底監管指標考核日子臨近,部分銀行理財産品回購期限擴展為31天、21天、14天、7天、5天、2天,購買門檻也從5萬元提高到了10萬、20萬元。

  新浪財經觀察,銀行兜售的短期理財産品並沒有詳細的説明,大多是産品經理將印有相關信息的A4紙揣在兜裏,口頭向客戶通知,如有問詢的再進一步講解。

  以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為例。今明兩天中行將發售14天理財産品,預期年收益率5.4%,門檻20萬元。建行發售30天期限理財産品,預期年化收益率5.4%,門檻10萬元。

  而招商銀行今日早10點至下午2點發行的安心回報178號理財産品,2天期限預期年化收益率7%,門檻5萬元。

  因為一款理財産品在月末申購,申購款體現便成為銀行的存款,而到下月初,理財産品成立,申購款便從銀行“表內”劃走。

  看上去很美

  投資者高收益率、銀行衝點存款規模、企業獲得融資需求,理財産品看起來“三全齊美”,但這背後實則蘊藏著風險。

  理財專家向新浪財經表示,“預期收益率並不等於實際收益率,投資者應人情風險,謹慎投資。”

  據普益財富的統計顯示,上週到期的理財産品中,某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一款理財期限為一年的結構型産品實際收益率為零,遠遠未達到7.00%的最高預期收益率。

  此外,理財産品的“表外化”特徵所引發的風險需要高度警惕。

  瑞穗證劵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在其“警惕‘表外’風險失控”的最新轉文中提示了三方面風險。

  他認為存款“出逃”到理財,是負債方的表外化。銀行大量代銷融資性信託理財産品,委託貸款急劇放量,是資産方的“表外化”。

  “雙重表外”業務的擴張,脫離了監管者的監管範圍,且沒有有效的的風險對衝機制。一旦表外貸款無法償還,銀行為避免聲譽上的損失,必將動用表內貸款償還理財資金,表外風險轉嫁表內。

  在上述過程中,中小銀行風險更加明顯,“一旦貸款企業還款能力出現問題,中小銀行將是這場“危機”的首個波及對象。”

  此外,理財産品快速增加還對衝了信貸調控的效應。

  為避免理財産品銀行“表外”風險失控,沈建光建議短期內應儘快變數量型調控工具為價格型調控工具,讓“出表”資金重回“表內”。而長期來看,加快存款利率市場化的適當嘗試,包括大額存款單,允許某些銀行差額化定價等,才是化解矛盾之根本。(丁蕊 發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