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北京大學教授厲以寧
北京大學教授厲以寧26日在第二屆全球智庫峰會上表示,中國當前的貨幣政策已經偏緊,如果繼續緊縮,將導致企業資金鏈和産品供應鏈的斷裂。厲以寧認為,中國正處於轉軌時期,産業結構正在調整,讓貨幣流通量回歸到正常水平就是緊縮,或者是偏緊,因為中國和西方市場完全不一樣。
針對央行用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回收流動性的辦法,厲以寧表示,這是一刀切的總量調控,未考慮到當前的經濟結構調整對中國貨幣流通量的影響,企業會普遍感覺到緊縮的狀態。
厲以寧表示,中國當前形勢下應嚴防貨幣緊縮過頭引起企業資金鏈的斷裂。貨幣流通量向所謂正常水平回歸,很可能引起産品供應鏈的斷裂和企業資金鏈的斷裂,從而出現企業停産、工人下崗的情況。厲以寧認為,經濟學界容易犯的錯誤是研究宏觀經濟的時候容易忽視結構問題,忽視微觀經濟的變動,也容易忽視目前存在的制度所帶來的影響。
由於中國通貨膨脹居高不下,加之地産汽車限購等導致的經濟增速放緩,滯漲擔憂引起熱議,厲以寧表示,滯脹不是沒有可能,如果一方面通貨膨脹壓下來,另一方面企業對前景的不看好,降低投資信心,失業人數的增加,財政收入減少,GDP增長下降,滯漲就來了。
在參加智庫峰會關於通脹形勢與對策的討論中,有嘉賓表示,通脹對企業來説,就需要不斷的提高給工人的報酬。厲以寧表示,工資成本上升是好事,中國的工資太低了,廉價勞動力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企業應該有這種認識,要靠提高技術、提高工作效率,要靠這個才能夠增長,不能總靠低廉勞動力。
北京大學教授厲以寧智庫峰會發言實錄:
我發言的題目是“論貨幣流通量的正常水平”。讓貨幣流通量回歸到正常水平,這個提法總的來説是沒有問題,因為任何通貨膨脹都是貨幣現象,就中國而言,我們應該這麼來考察一些問題。
第一,什麼是貨幣流通量的增長?我們不能夠以發達國家的經驗為準,因為中國正處於轉軌時期,中國所有的結構正在變化,中國的産業結構正在調整,中國的城鄉差別還是二元結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單用發達國家的經驗只可能造成這樣的結果,所謂正常水平就是緊縮,或者是偏緊,因為中國和西方市場完全不一樣。
第二,如果把外匯儲備所佔用的人民幣放到貨幣流通量的正常水平,這是現在為止沒有解決的問題,90年代應對通貨膨脹的時候,外匯儲備只有幾百億美元,現在是三萬億美元,我們現在能把三萬億美元一下子大量減少嗎?不現實,也做不到。這就來計算我們貨幣流通量的正常水平,誰能算得出來,算不出來。
第三,一定要考慮當前的經濟結構調整對中國貨幣流通量的影響,因為企業規模是不一樣,大中小企業都不一樣,企業跟個體工商戶和承包土地的農民又不一樣,而總量的調控,比如説存款準備金的增加,這是一刀切的,普遍感覺到緊縮的狀態。什麼是正常的水平?
第四,緊縮貨幣流通量過了頭會有什麼結果?要嚴防企業資金鏈的斷裂,在當前形勢下資金鏈的斷裂同産品供應鏈的斷裂是聯絡在一起的,貨幣流通量向這樣所謂正常水平回歸時間,很可能引起産品供應鏈的斷裂和企業資金鏈的斷裂,從而出現企業停産、工人下崗的情況。也可以是個體工商戶收縮,使承包土地農民收入下降,這是因為不同的産業、不同的企業、不的地區在貨幣流通量正常水平回歸的政策影響之下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有的産業、有的地區、有的人群受影響大,於是會發生上述的資金鏈斷裂的現象。經濟學界容易犯的錯誤是研究宏觀經濟的時候容易忽視結構問題,忽視微觀經濟的變動,也容易忽視目前存在的制度所帶來的影響,如果把已經偏緊的貨幣流通量理解為還沒有恢復到正常水平,繼續緊縮,從結構層面來講,加劇結構的不協調不可避免,從微觀層面上産品供應鏈的斷裂同樣不可避免。
第五,滯脹不是沒有可能,在經濟中具有重要意義的兩個預期,一個是通貨膨脹預期,一個是企業盈利前景的預期。穩定人們的通貨膨脹預期,對治理通貨膨脹是有效的,如果忽略了企業盈利前景預期,企業不但會降低投資的信心,甚至會見好就收,因為再經營下去就得不償失,企業對前景的不看好,和財政收縮的狀況,GDP增長下降了、失業問題嚴重了、財政收入減少,滯脹就是這麼來的。一方面通貨膨脹壓下來,是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另一方面是失業人數的增加,經濟增長滑坡,因此在採取措施實行貨幣流通量回歸增長水平時不能忽略兩種預期同樣重要,否則我們費這麼大的勁實現貨幣流通來增長經濟,就是引發滯脹嗎?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