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機構報告稱中國地方債務佔GDP比重超美國和巴西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2日 22: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財經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財經》綜合報道】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總部設在香港的研究機構GaveKal Asia發佈報告顯示,儘管中國地方政府債務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比例已經超過了美國和巴西,但其債務風險依然可控。

  報告稱,中國公共債務規模佔GDP的比重在過去十年間基本穩定在80%的水平左右。美國和巴西的州及地方政府債務分別約佔各自GDP的16%和12%。印度的情況與中國相似,其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約佔GDP的28%。

  報告顯示,到2009年,包括銀行貸款和發行的債券,中國鐵道部的負債總計達到人民幣1.2萬億元,較2007年的人民幣5,000億元增長了一倍。鐵道部截至2010年底的最終債券規模尚未公佈,但估計其負債總規模已擴大至人民幣1.6萬億元。儘管佔GDP的比例不能算高,但由於高鐵的問世,鐵道部負債佔GDP的比重已經由2%上升了一倍,達到4%。

  作為國內債券的發行大戶,政策性銀行的負債幾乎相當於財政部的債務規模。

  報告稱,包括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和兩家規模較小的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政策性銀行2010年發行在外的債券總計人民幣5.2萬億元,佔GDP的13%,幾乎相當於中國財政部的債務規模。

  GaveKal還估算,在2008-2010年經濟刺激計劃實施期間,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餘額擴大了一倍以上,達到近人民幣11萬億元。在2005-2008年間,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債務佔GDP的比例基本穩定在14%左右。但這一比例現在已達到約27%,超過了中央政府正規債務的規模。

  報告稱,如果把對未來不良貸款的預期包括在內,中國目前的公共債務負擔已達到佔2010年GDP 90%的水平。

  但這家研究機構認為,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債務風險可控。因為封閉的金融系統使中國幾乎不可能發生像希臘那樣的政府債務危機。所以,中國政府出現任何債務違約或遭遇財政及金融危機的風險都微乎其微。

  地方融資平臺由本輪金融危機後的“4萬億元”刺激計劃而生。在中國政府公佈的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中,中央政府承擔1.2萬億元的份額,而餘下的部分由地方政府以及企業承擔。

  而多年以來,中國地方政府的財政收支一直處於較為平衡的狀態,並沒有過多的盈餘。與此同時,地方政府也不允許發債,這導致了地方政府只能尋求銀行資金來撬動經濟建設。

  為了“大幹快上”,地方政府成立了大量的所謂“地方融資平臺”,將各種項目置入其中,以“組合”的方式來取得銀行的貸款。在很多情況下,為了對“地方融資平臺”進行“信用注入”,地方政府甚至以地方財政收入作為未來還款的保證,來向銀行取得貸款。

  在銀行之外,很多地方政府還通過信託基金的方式來獲得融資,即由信託基金來為地方政府的項目募集資金,這種模式多被稱為“信政合作”,但由於相關資料披露不全,信託資金進入地方融資平臺的數量,仍存在一定的疑問。

  地方融資平臺在2008年開始起步,到2010年進入高潮,其數量從2008年的2000個左右,上升至目前的1萬個左右,擴張速度驚人。同時,七成地方融資平臺存在於區縣政府一級,這也引發了市場對於這一級政府風險控制以及償債能力的擔憂,而與此相關的銀行系統風險也不可小覷。

  那麼,地方融資平臺現存的貸款數量到底有多少?官方目前還沒有確定的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