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文/本報評論員 商寅泉
包括國家統計局辦公室一秘書在內的CPI泄密案,近日被北京檢方披露其進展:檢察機關已會同國家保密部門進行調查,目前已立案5件,涉及5人。由於涉案的5人分別來自不同部門,因此立了5個案子,其中包括“國家統計局辦公室一秘書涉嫌洩露國家秘密案”。
這起5人聯手做的泄密案,引起的反響只能用“不大不小”來形容。這其中,似乎對此事不關心的人更多。而關心的人則集中在對CPI數據非常敏感,甚至靠CPI數據掙錢的高端人群。關心的焦點是,法律將如何審判,行政將如何處理,黨紀將如何處治。本篇評論則重點想探究從 CPI數據泄密,我們應該反思什麼。
隨著中國的發展對世界的影響越來越大,中國發展中的核心數據將愈發引人關注,特別是涉及機密的軍事、經濟數據。這就對如何管理好數據提出了挑戰。管理好數據的關鍵是管理好人。遺憾的是,近年來的一些經濟決策、一些核心數據,總是有一些如“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敏銳者,搶先出手,像證券業頻繁出現“老鼠倉”一般,在政策出臺之前搶佔有利可圖的高地。這種提前獲知政策變動的行為,表明政府對工作人員的行為約束存在漏洞,法律對泄密行為缺乏懲治。越來越多的人以提前獲知政策變動詳情為驕傲和樂趣。政府機制存在問題,當引起警覺。
應當説,這次的CPI泄密案,如果不是這5個涉案人做得有點“過”了,可能相關部門還不會給予重視。因為CPI數據泄密,其性質並不像軍事數據或其他實體經濟數據泄密,表現為直接獲利。CPI泄密的獲利者,是對CPI數據進行研究之後,用於金融産品的獲利上。這個利益的謀取,有較強的隱蔽性,是“拐著彎的獲利”。國家統計局、央行研究局宏觀經濟研究處、券商、理財産品、還有國際知名的大通訊社,這些聽起來沒有直接聯絡的機構,構成了在CPI數據上獲利的利益鏈。如今網絡發達已經到了撲朔迷離的狀態,在此我們敦促檢察機關、保密部門與時俱進,拿出明察秋毫的功力,穩、準、狠地斬斷黑手。
接下來我們要關注的,是對這5個人的泄密案如何審理及判決。對於泄密案,我國歷來有嚴苛的法律制裁。上世紀80年代,外經貿部門曾出現過一起轟動全國的進口汽車價格政策泄密案,其主要案犯為一葉姓女性,當時被判有期徒刑17年。由於那件泄密案主犯被重判的影響,經濟泄密事件得到有效控制。由彼及此,我們等待著北京檢方、國家保密部門、法院對這起CPI泄密案的處理結果,以及涉案部門對此事件的反思。
制度缺陷和領導失察都不是虛的,這5個涉案人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如果此次文過飾非,那麼更惡劣的泄密可能會對中國經濟造成更惡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