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消費調查頻道 >

業內“深喉”揭露快遞業“潛規則”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2日 06: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工作人員分揀快遞件■供圖/新華

  今年一季度,全國各級郵政部門受理消費者關於快遞業務的有效申訴同比增長274.3%———

  “委託快遞送東西,明明距離很近,卻經常幾天還不見蹤影。”“包裝精美、價格不菲的手機,快遞弄丟了投訴無門只能認栽。”“貨物損毀了沒人理,説什麼誰讓你先簽過字的”……

  隨著快遞行業的飛速發展,諸如此類圍繞快遞行業亂象展開的討論愈加激烈,各種曝光帖在網絡上層出不窮,不僅有消費者、受害者的“哭訴”,從業者的“自曝”、“自述”,甚至不同公司的從業者“互揭”等。快遞行業“黑幕”究竟“水”有多深?行業規範化該何去何從?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近期對網曝的各種快遞亂象進行了梳理,並多方採訪網上爆料者、從業者及相關專家就此進行了深入調查。

  ■收貨晚點原因複雜

  近日,貓撲大雜燴上一則名為《曾經的快遞老總為你解答行業內幕,有問必答》的帖子被網民廣泛關注,目前已有近50萬瀏覽量,發帖網民“智狐狸”自稱曾有多年的快遞公司管理經驗,經他梳理,快遞行業當前暴露最普遍問題是“貨物晚點”,其原因一是快遞在進行物流分揀的某個環節出錯造成漏發,這一般是快遞公司的一線操作人員因為疏忽而造成的;二是物流班車/航班/火車等在途中因特殊原因而造成延誤晚點;三是貨物在目的港派送晚點,一般為貨物到達最後一站派送時候,派送點因為人手、車輛安排緊張或天氣原因造成遲遲未能到達收貨人手中。

  “智狐狸”説,造成貨物丟失的原因就比較複雜了,“各個環節都有可能”。其中又以三個環節的問題比較常見,一是在分揀中心,二是在取派送過程中,三是在機場倉庫。他建議網友,如果遇到貨物丟失的狀況,“如果是貴重物品的話最好先買保險以方便索賠,否則還是算了吧,投訴過程相當漫長,獲賠數額相當有限”。

  ■快遞員月收入過萬要靠灰色收入

  一些有網購經歷的網民還有所買物品經過快遞環節被“狸貓換太子”的經歷。貓撲、天涯、開心網上一則被廣泛轉載的《別惹快遞員,這是神秘組織》的帖子中爆料稱,“快遞員根本不需要偷吃你那點小零食,也根本不會摔了你的東西。如果他想吃點棗,他就去只對快遞員開放的大中轉倉。他拿出所有裝棗的包裹,用十塊一斤的棗替換掉二十塊一斤的棗,用二十塊一斤的棗替換掉五十塊一斤的棗,最後再用五十塊一斤的棗換掉一百塊一斤的棗。然後他寫一張報失單,説十塊一斤的棗丟了,自己願意承擔賠償兩倍的運費,也就是二十多塊,然後他拎著一百塊一斤的棗回去熬粥了。”

  網民“狂飆哥”的一則《在上海做快遞的那些日子》帖子中自述道,“白天爬樓送快遞,晚上半個裝卸工。工作再辛苦,多數快遞公司都是無底薪保障的,送1票=0.6-1塊錢,收一票提成5%-10%不等。當然,不出意外一個月3000-5000元的收入是可以有的,但要月收入過萬或更高就要靠灰色收入了,不然付出和回報根本不成正比。”

  ■“潛規則”為規避風險

  國家郵政局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各級郵政部門受理消費者關於快遞業務的有效申訴9088件,同比增長了274.3%。其中,快件延誤、丟失及短少、損毀等問題最為突出。

  “潛規則”之害究竟有多嚴重,“中國網事”記者幾經週折聯絡到了曾在廣東一家快遞加盟公司做過老總的陳浩德(化名),即《曾經的快遞老總為你解答行業內幕,有問必答》一帖的發帖網民“智狐狸”。他告訴記者,網帖所曝的許多快遞行業亂象在行業內部早已“見怪不怪”。

  “比如説‘先驗後簽’這一條,按照規定,快遞業務員將快件交給收件人時,應有義務告知收件人當面驗收快件,驗收無異議後,驗收人應確認簽收。可快遞公司一般通用的規則是先簽再驗,否則,寧願將物品帶走也不會讓你先驗再簽。”陳浩德説。

  他告訴記者,之所以這樣不僅是為了節省派送時間、提高妥投率,更重要的是“規避風險”。“因為有些貨物如果讓消費者現場拆封驗貨,責任就由快遞員承擔。而讓消費者先簽字再驗貨,即使發現物品有損毀,快遞員也可以將責任推給寄件方,消費者自然會面臨舉證難、索賠難等維權難題。”

  面對快遞行業存在各種廣遭詬病的問題,眾多網民紛紛呼籲行業進行“標準化”整改。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