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5月23日,一位股民在杭州一家股票證券大廳內小憩。當日,滬指以2774.57點報收,跌83.89點,跌幅2.93%;深證成指收盤報11742.19點,跌418.84點,跌幅3.44%。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資料圖片)
經濟轉型:堪稱重大戰略轉折
【加拿大《環球郵報》網站6月16日文章】題:中國經濟:迅速增長的巨人還是將要破裂的泡沫?(作者布賴恩米爾納)
二十多年無人能及的增長使得中國從一潭經濟死水轉變為經濟發電站,以驚人的速度從世界上其他地方吸收商品和資金。加拿大、澳大利亞和其他主要資源生産國搭乘這列快車實現了自身的極大繁榮。如今,這個龐大的紅色機器處在重要轉捩點。用一位批評家的話説,它是否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泡沫經濟體,一個即將被拆穿的巨大騙局?或者説它真的是一個正在甦醒、將要主宰世界的巨人?
中國大量注資的做法産生了效果。重要基礎設施和社會福利性住房項目迅速展開。大量政府補貼使得許多工廠維持開工。然而,低成本信貸和投資資金大量涌入也在房地産和其他資産部門造成危險的泡沫。
如今,北京正在採取更加嚴厲的措施:放慢經濟列車的運行速度以抑制持續上升的通脹率,並且不使這輛列車脫軌。新的“十二五”規劃列出了清晰的議事日程,打算把增長重心轉移到促進國內消費方面,減少對低成本製造業的依賴,發展服務業並對生物科技等“新興戰咯産業”進行大量投資。
據經濟學家估算,如果這次經濟轉型成功,隨著工資增長和收入差距縮小,中國將能夠適應更低的年增長速度。中國的支持者們認為,務實靈活的領導層能夠掌控這一極為重要而又棘手的再平衡行動。他們認為,這個國家仍然走在取代財政受挑戰且政治癱瘓的美國和歐洲的道路上,將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一個在本世紀剩下的時間內將遠遠超過其對手的國家,就像英國主宰19世紀和美國主宰20世紀大部分時間一樣。
資料圖:從深層次對收入分配進行調整,已經成為中國目前的重要任務之一。
最大挑戰:避免重蹈日本覆轍
【德國之聲電臺網站6月16日文章】題:中國經濟發展會不會“爆胎”?
與仍在和公共財政赤字作鬥爭的全球發達國家不同,發展中國家已經徹底走出了全球經濟危機的陰影。世界銀行6月發佈的報告説明了這一點。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代表,中國經濟的潛力和劣勢之間時常只有一線之隔。
不僅僅是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率,中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危機還體現在國進民退、破壞環境、缺乏長期發展潛力等各個方面。
在中國經濟界,也有一些專家認為中西部發展不平衡的局勢,是中國經濟實現可持續均衡增長的瓶頸,其中所隱藏的社會問題更是不言而喻。中國政府也早已經認識到這一點,于過去的10年中不斷推出扶持性政策,努力平衡東西都發展的差異。而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院長張漢林教授的眼中,這種發展不平衡的現象正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潛力所在。
所有的關於所謂中國經濟超過美國的預測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中國經濟不會出現“爆胎”現象的前提下,而能夠引發這一現象的既有經濟因素,也有社會因素。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講,德國經濟研究所的全球經濟專家于爾根馬特斯認為,中國經濟現今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它能否從日本所經歷過的危機中吸取教訓。中國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日本類似,經濟發展異常活躍,也就免不了發生銀行慷慨發放貸款的同時,催生許多呆壞賬的現象。中國“幸運”的地方是,其他亞洲國家已經犯過許多錯誤,而中國可以從中吸取教訓。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它不會重蹈覆轍。
“新崩潰論”:明顯缺乏事實依據
【新加坡《聯合早報》6月17日文章】題:中國經濟即將走向“末日”?(作者:劉旭明)
在幾年前華裔美國人章家敦的中國崩潰論逐漸被人淡忘後,最近又有人重提中國經濟即將崩潰。美國軍事政治專家喬洽弗裏德曼在日前表示:“我對中國的評價是崩潰,而不是崛起。中國做得很好,但同時面臨著諸多問題,其中最核心的問題是貧困。”
而更有分量、有“末日博士”之稱的努裏爾魯比尼日前語出驚人地指出,“中國大概會在2013年後遭遇一場硬著陸。事實上所有與過度投資有關的歷史場景都會以一場金融危機或長期的低增長來謝幕。”
仔細分析,新的崩潰論其實也沒有什麼説服力,原因很簡單,如果説貧困是造成中國經濟崩潰的主要原因,那麼,中國旱已崩潰,因為就絕對貧困水平而言,現在的中國人,比經濟改革之前要富裕多了。
更讓人擔心的,倒是在歐洲債務危機發生之後,下一個危機可能發生在世界經濟老大美國。有美國國會議員日前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節目上透露,如果民主黨和共和黨再不就提高聯邦債務上限(目前是14.29萬億美元)達成協定,美國政府將不能全額償付8月2日到期的300億美元國債,將和歐洲國家一樣陷入違約風險。
中國經濟這次或許真的要陷入麻煩了,如果真的出現美國國債違約,也就是不能如期償還債務的話。
從邏輯上説,美國國債違約對中國經濟會産生重大的衝擊。首先,在美國 9.7萬億美元的國債當中,中國持有1.15萬億美元的國債,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佔了中國外匯儲備的三分之一還多。其次是如果美國國債違約導致美國信用評級下調,投資者信心喪失,美元下跌,進而就是中國持有的美元資産大幅度貶值。
潛在危險:經濟“暗礁”越來越多
【法國《回聲報》6月16日文章】題:中國經濟重新著陸(作者加布裏埃爾 格雷西永)
中國這臺發動機會不會停下來?就在不久之前,這個問題是不可想像的,然而最近幾週來,上海股票交易所的表現卻讓人們不得不開始心生這樣的疑問。事實上,上證綜合指數已經從今年4月中旬的階段性高點下跌了12%。多項數據也顯示,中國經濟放緩不再只是假設,而是已經成為現實。中國人民銀行在全力遏制通貨膨脹的同時,也開始逐步收緊貸款:本月14日,央行再次決定上調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這一切最終會影響到投資者的信心,進而影響到中國的工業生産。儘管中國工業的增長勢頭依然不錯,但其增幅卻是最近9個月來最低的。所有經濟學家都調低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當然,其中也有市場反應過度的因素,因為中國經濟突然崩潰的可能性並不大。不過,有一點幾乎可以肯定,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將變得溫和。
中國經濟所要避開的“暗礁”越來越多。中國的通貨膨脹率連續幾個季度在高位徘徊,這已經引起了北京當局的擔憂。一些行業性的問題也開始顯現,首當其衝的是汽車行業。如今,全球各大汽車生産商都已雲集中國,而此時中國市場上各類汽車都在降價。這樣一來便可能出現一些賠錢賤賣的情況。另一個十分重要的行業如今也在經歷著“瘦身”行動,這個行業就是鐵路。過去幾年,中國一直在興建高速鐵路,如今當局已著手對負債纍纍的鐵道部進行調整。
當然,因此而認為中國將出現大災難也是錯誤的,因為巨量的儲蓄長期以來一直在無形中支撐著中國經濟。親朋之間相互借款用來開一家餐館或小店是足夠的,但那些中等規模的企業還能靠這樣的錢來維持嗎?這裡實際上觸及了中國金融體制的局限性所在:強大的國有制特徵,它首先所要充當的是北京的決策當局和大型國有企業之間的傳送帶。這種運行模式雖然在當年實施經濟振興計劃期間顯示出了有效性,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銀行很少會把企業的償還能力以及項目的可靠性作為其貸款的發放標準。這就造成了市場的扭曲:大企業能夠以很低的成本獲得大量流動性,從而導致過度投資,而小企業的借貸成本則居高不下。
擴大內需:並未收到滿意效果
【路透社悉尼6月15日電】澳大利亞打消了對中國經濟硬著陸的擔憂,並表示來自其第一大出口市場的消費者正在拉動一種長期而持久的需求增長。
澳大利亞中央銀行行長和力拓礦業集團今天發表的意見與經濟學家努裏爾魯比尼等人的看法相左。後者認為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將會遭遇經濟衰退。
中國稱,該國多年來吸引到的快速投資無法持續下去,與歐洲、日本和美國等主要出口市場的貿易也出現減速跡象。這些都是經濟低迷的表現。
然而,澳大利亞儲備銀行行長格倫史蒂文斯説,中國新出現的數億消費者正在拉動對商品的持久需求增長。
他在布裏斯班發表講話時説:“這意味著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將消耗更多的能源和鋼鐵,他們的飲食也會更加富含蛋白質。這一現狀正從根本上改變著世界經濟態勢。”
有關數據表明,中國經濟發展正在減速,史蒂文斯打消了人們的憂慮,認為這並不意味著經濟硬著陸即將出現。他説:“即使中國的增長速度在今年有所下降,這些結構性力量也無疑將繼續發揮作用。”
【彭博社網站6月17日報道】題:中國消費開支在經濟中作用減弱,政府目標受挫
中國政府陷入兩難境地:遏制通脹的行動正在破壞試圖使消費者成為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更主要推動力的努力。未能減少對出口和投資支出的依賴導致這個國家更容易受到外部需求變化的影響。
本週公佈的政府數據顯示,5月份,中國零售額增長減緩至16.9%,低於過去5年的平均水平。而相比之下,今年頭5個月,工廠和房産等固定資産支出(不含農戶)增長25.8%,這是近一年來的最快增速。
倫敦凱投國際宏觀經濟諮詢公司分析家估計,去年個人消費可能已經降至 GDP的34%,為中國30多年來的最低水平。就在10年前,這個比例為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