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美國評論:政客意願或決定全球經濟走向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7日 17: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浪財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導讀:《經濟學人》評論文章認為,近期全球經濟復蘇放緩從經濟邏輯和客觀事實層面看是暫時現象,但文章認為,如果美國和歐洲政治領導人拒絕在債務上限和希臘援助問題上達成妥協、繼續採取冒險政策,那麼這種暫時的增長放緩將有可能造成災難性結果,即美國的違約和歐元區崩潰。

  以下是該評論摘譯:

  世界大型金融中心的手中握著夏天,但卻提不起精神。由於利空的經濟新聞,股票價格已經連續幾週下行。全球各地工廠産出都已下降。消費者變得更加謹慎。從房屋價格到就業增長,美國幾乎每一項經濟數據都顯疲軟。本週初期情況稍有轉好,但也只是因為幾項數據(美國零售和中國工廠産出)沒有預期的可怕。

  放眼全球,經濟增長處於兩年前復蘇開始至今最無力的階段。今天的疲軟僅僅是暫時困難,還是全球復蘇已經開始走下坡路?

  疲軟背後的原因暗示這只是暫時現象。首先,海嘯使日本GDP受挫,影響了全球供應鏈和工業産出,特別是在4月。經濟數據反應了這些放緩,但更加具有前瞻性的依據卻指向了反彈。美國汽車企業的夏季生産計劃暗示美國年化GDP增長將會加速,至少增長1個百分點。

  其次,需求受到今年年初原油價格突然上漲的影響。更多的收入從進口石油國家缺乏現金的消費者轉移至原油生産國;這些國家傾向於坐守財富。更高的燃料價格打擊了消費者信心,特別是在石油消耗量極大的美國。阿拉伯世界進一步的不穩可能將石油價格再次脫稿。然而,至少現在開來,石油價格的壓力正在減弱。美國汽油平均銷售價格雖然仍比年初時高21%,卻已經開始下降。

  第三,許多新興經濟體為了應對高通脹,已經收緊了貨幣政策。中國5月份CPI為5.5%。印度批發價格增長9.1%。放緩的增長在從一個側面看是一種良好的跡象,這些國家的央行已經採取措施,且措施已經開始見效。沒有證據表明這些國家的作法超過可接受水平,即便是在中國;中國有關經濟減速造成硬著陸的擔憂是最強烈的。更大的風險是:有關全球經濟放緩的擔憂情緒會導致過早的緊縮政策。現在的貨幣政策依然極度寬鬆,缺乏決心會讓更高的通脹和經濟崩盤變得更加可能。

  增長的暫時放緩可能正是新興市場所需的,但卻是任何發達經濟體此刻最不想看到的。富裕世界的復蘇無力且易受傷害。這樣的放緩特別危險,因為它與轉離財政和貨幣刺激政策同時發生,而大西洋兩岸的政治冒險也在此時出現。

  刺激方案的退出已經開始。面臨相同的疲軟復蘇,美聯儲保證將利用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重啟經濟:發行貨幣購買國債。但是最新一輪的量化寬鬆本月底就要結束,美聯儲已經明確表示沒有意願繼續執行此政策。與此同時,歐洲央行即將在7月再次加息。歐洲各國預算緊縮的浪潮正在加劇;即便在美國,財政刺激也可能會讓步于緊縮政策。

  這些政策中的一部分是正確的。美國潛在通脹不再處於過低水平、也停止了下行,所以美聯儲不執行下一輪量化寬鬆的做法是有意義的。在財政政策方面,沒有進一步刺激,美國應該可以維持下去。但有的政策卻是錯誤的。在歐元區,沒有跡象表明薪酬上漲,外圍區域經濟體極度虛弱,歐洲央行因此不應該加息。在美國,主要的危險是政黨間有關美國中期赤字的爭論會導致短期支出削減,而這正是美國經濟現在不想看到的。

  目前有關提高聯邦政府債務上限的爭鬥不僅是由關於經濟的謹慎考慮推動的,同時起作用的還有政治意識形態和風險政策。民主黨人拒絕考慮重大的支出改革;共和黨人拒絕更高的稅收。許多茶黨更願意看到美國政府違約,不願看到兩黨就支出達成妥協。這樣的結果是危險的僵持和提高的風險:美國必須實行大力度的短期支出削減、或者被迫出現技術性違約。

  歐元區也存在相同的問題,有關希臘債務危機的辯論已經變成德國(希望延長希臘國債到期日)和歐洲央行(拒絕任何債務重組)的高風險對峙。人們依然希望歐洲領導人會在6月23-23日的峰會上達成挽回顏面的妥協。但這種對峙持續的越久,風險就越大:希臘混亂的違約並退出歐元區。

  危險的政治上的冒險政策可能通過製造不確定性造成破壞性影響。企業現在都坐擁大量現金,因為他們不知道經濟會如何增長。政治給了他們更多袖手旁觀、不進行投資和雇傭的理由;但投資和雇傭卻是全球經濟極其需要的。

  政客的固執可能引起真正的災難。發生巨大災難(美國大幅財政緊縮、歐元區的崩潰)的幾率可能不高,但此種風險並非可以忽略不計。雖然經濟邏輯暗示全球經濟正在度過一段暫時困難,但不斷爭吵的政客卻可以輕易地將此轉變成一場災難。(多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