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儘管央行去年以來已累計四次上調利率,但當前居民存款負利率狀況並未出現明顯緩解。根據物價指數與存款利率的最新差距,當前負利率程度已達225個基點。這意味著,如果這一狀況一直持續,假定居民一萬元存款存入一年,其賬戶財産將有200多元的實際損失。(6月16日《華商報》)
屋漏偏逢連陰雨,逆行又遇頂頭風。就在國家統計局剛剛公佈5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5.5%,創出34個月來新高的鬱悶時候,負利率再次撞了一下普通百姓的腰,讓其感到顫顫悠悠立足難穩。誰都知道,將錢存入銀行是我國絕大多數中低收入人群的唯一選擇;而保值增值,也是他們唯一的願望。這是因為,首先他們沒錢,沒錢就不敢花錢,就要預留天災人禍時的意外支出。而他們又沒有其它的理財渠道,加之對於銀行的信任,這就是存錢的原始動力。但如果負利率持續發展,中低收入人群的財富持續貶值,再加上通脹的不斷施壓,人們對未來生活的信心,將産生徹底的動搖。這絕不是社會穩定的基礎。
面對負利率,央行再次加息的猜測,又一次成了焦點。加息固然不錯,要不然每次加息的政策甫一齣臺,銀行門口就不會擁擠轉存的隊伍。但是,去年以來已經四次上調利率,至今沒有改變現狀,負利依然、通脹加劇,而加息的雙刃劍,又讓那些貸款買房或其他舉債的中低收入人群大大受傷。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也隨之水漲船高。成本高了,總要有所消化,於是又不斷提高産品售價,或者通過瘦身變相漲價。這又把通脹的危害,轉嫁到普通百姓頭上。如此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並沒有根本解決存在的矛盾。就像我們現在的工資數額,動輒已經數千過萬,早已超過了當年國家領導人的工資標準,但,不是還感到入不敷出嗎?
其實,在不漲息的情況下,有效地降低物價的水平,也可以達到存款保值的效果。就像你不增加工資,卻讓工資的含金量不斷增加一樣。這才是良性的救治方法。比如,讓還清貸款的收費公路立即停收,就能降低運輸成本;運輸成本降低了,物價自然就會降低,有關老百姓生活的米袋子菜籃子,也就會更加實惠。同時,依附於這條生態鏈上的寄生蟲,比如公路“三亂”等,也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宏觀上又減少了社會交易成本。那不是我們期待的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