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上海黃浦盧灣兩區合併成新黃浦區 壓縮行政成本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8日 20: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城市區劃調整漸成趨勢 1加1如何大於2

  新華網上海6月8日專電(記者何欣榮、陸文軍)外灘和新天地,南京東路和淮海中路……這些聞名中外的上海地標,即將迎來牽手的機會。記者8日獲悉,上海兩大中心城區黃浦和盧灣合併成新黃浦區的方案,日前已獲國務院正式批復。

  回溯到2010年,重慶兩江新區掛牌成立,北京四區合併。中國的這些直轄市,相繼經歷了一輪行政區劃調整。在此示範效應下,一些區域中心城市的區劃調整方案也在醞釀中。專家指出,在當前“城市病”頻發之際,“並區”不是簡單為了“做大做強”,如何産生“1+1大於2”的效應才是各地政府的重要命題。

  “並區”漸成趨勢

  “上世紀60年代,上海有10區10縣,後來經過黃浦南市合併、浦東南匯合併,縮減為17區1縣。如今黃浦又與盧灣合併,將使得上海的區縣數量進一步減少。”上海華頓經濟研究院院長沈晗耀認為,總體來看,上海的行政區劃調整是與城市的經濟發展和面積擴張相適應的。

  以此次合併的黃浦和盧灣為例,兩者都屬於上海的“袖珍城區”:前者面積12.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42.99萬人;後者面積8.0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94萬。“原來並不覺得小,現在隨著城市發展,越看越像‘大街道’。” 沈晗耀説。

  與上海類似的是,北京的行政區劃同樣經歷了多次調整。20世紀60年代末,北京擁有9區9縣,2010年四區合併成兩區後,行政區劃縮減為14區2縣。其他直轄市中,天津于2009年在塘沽、漢沽、大港三區的基礎上成立了濱海新區,重慶則在2010年以北部新區和兩路寸灘保稅港區為核心,設立兩江新區。

  “一些大城市、特大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城市體系、産業結構都發生了很大變化,與之相對應,城市區劃也需要隨之調整。”區域經濟專家、上海社科院城市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鬱鴻勝説。浦西“心臟”地帶兩區的合併,將催生出一個世界級的中央商務區,與浦江對岸的“大浦東”形成良性互動,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有深遠意義。

  優化資源配置 壓縮行政成本

  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和地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肖金成指出,“並區”的很多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比如,由於當前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仍較強,行政壁壘的存在導致很多資源不能實現優化配置,而“並區”後便於統籌規劃,可以減少協調成本。

  “像黃浦和盧灣這兩個區,在金融服務、商業貿易等領域,彼此實力相當、功能相近,存在競爭大於合作和資源重復配置的現象。合併後有利於減少內耗。”一位專家指出。

  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也是一大考慮。在浦東、南匯合併前,兩區交界處曾有不少斷頭路。“大浦東”成立後,“斷頭路”現象得到明顯改觀,浦東的發展空間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此外,‘並區’能夠擴大區級政府的開發建設視野,在一定意義上減少其對微觀經濟、特別是企業的干預,這對增強地方經濟活力也是有好處的。”沈晗耀認為。

  除去經濟和城市功能佈局方面的因素,壓縮行政成本亦是城市區劃調整的“應有之義”。“‘並區’後的一個方向,就是精簡機構,提升行政效率。”肖金成説。

  不過,在現實中這一過程進展有時並不順利。有些行政區域在調整過程中,老機構沒有裁減,新機構卻已冒出。“人員安置是區劃調整中的難題。對此現象,要有一種平和的心態。我國的改革大都採用漸進的模式,其中既要效率又要兼顧公平。不過,經過兩三屆政府的過渡,這類問題最終能夠得到解決。”肖金成説。

  “做大做強”更要“做精做細”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很多城市的區劃調整都採用了“強弱聯合、肥瘦搭配”的模式。在“並區”的過程中,強區獲得了更多的土地資源,外延式發展的動力進一步增強。而弱區也借此加快了城市化進程,區域價值進一步提升。

  “總的來説,這些調整的一個隱含意義,就是做大做強。”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城市與區域規劃設計所副所長張險峰説。一個已有的案例是,在浦東、南匯合併前後,公眾最關注的話題之一,就是區域樓市的變化。而從目前情況看,南匯部分板塊的房價,已是合併初期的2倍左右。臨港新城的開發和迪士尼項目的落戶,無疑加快了南匯的城市化步伐。

  肖金成指出,像黃浦、盧灣這樣的中心城區合併,屬於“強強聯合”。由於兩區發展比較成熟,合併後可供開發的土地也不多,下一步可以注重挖掘內涵,把管理做精做細,實現由“建設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有效轉型。

  張險峰也提出,一些城市的老城區在合併後,要注重盤活存量資源,走“緊湊發展”的路子。不能區劃面積變大了,各種社會管理如教育、醫療衛生等卻變粗放了。

  “如果通過區劃調整,不僅平衡區域發展,還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從而實現功能性的突破,帶來的效益就決不是簡單的‘1+1’。”鬱鴻勝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