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6日 12: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西安晚報
銀行短期理財産品在西安的火爆程度讓人始料未及,近期不斷上演被“秒殺”的購買情況(本報3月22日曾報道)。
“一般的産品一天之內便全部賣完,部分預期收益較高的産品不到一小時便被搶購一空。”某銀行的一位理財經理介紹。
面對不斷推陳出新的銀行理財産品,到底是該頻繁出手,追求那些預期收益率超過4%的超短期理財産品,還是應該守住一款半年期的理財産品呢?
讀者算賬
資金被閒置收益攤薄效應明顯
金融街網站發佈的數據顯示,目前發售的眾多短期産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在4%左右,個別甚至達到5%。
近日,有媒體報道,某投資者半年時間先後買了8款超短期理財産品,每款産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都超過4%,個別甚至超過6%,但半年下來的最終收益,還不如從一開始就直接購買一款半年期産品。原因在於,在半年時間裏,其資金的閒置時間長達一個月,其收益因此被拉低。
民生銀行的理財經理介紹説,理財産品一般都有募集期、起息日(收益起算日)、到期日和清算日及支付日幾個關鍵日期。只有從起息日開始,才真正計算産品收益率。
“産品在發行期間,資金只是按照活期存款進行計息,這會攤薄資金收益率,這對超短期理財産品的影響尤其明顯。”他説,而期限較長的産品雖然也存在資金閒置時間,但由於理財期限較長,攤薄效應並不明顯。
記者算賬
按兵不動 收益反而比頻繁倒騰高
為了避免資金閒置,投資者能否嘗試緊趕“前後腳”,通過資金安排,在上一款産品到期後,趕在下一款産品發行期的最後一天去買?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目前高收益的超短期和短期産品供不應求,投資者只有趕在第一時間搶購才有可能買到。
理財資金在産品的發行期和回款期期間,資金處於閒置狀態,收益很低甚至沒有收益。超短期和短期理財産品倒騰得越多,資金閒置時間越長。最後實際收益很可能不如守住一隻期限稍長的産品。
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反復購買預期年化收益為4%、投資週期為10天的超短期理財産品、資金的閒置期以3天計,10萬元在13天裏會産生109元的收益(不算手續費,不計活期利息),如此反復半年最後的收益為1417元。
如果買進一款半年期、預期年化收益為4%,半年後的收益為1994元。顯然按兵不動更划算。
理財須知
年化收益率不等於實際收益率
上週五,讀者周先生告訴記者,自己被“騙了”。原來周先生月初買了某銀行的理財産品,投資週期為14天,預期年化收益率4.1%。
“我買了10萬元,銀行實現了預期4.1%的收益率,這樣的話我的收益應該是4100元,怎麼只給了我幾百塊呢?”其實,不是周先生被騙了,只是對年化收益率産生了誤解。
“年化收益率並不等同於實際收益,周先生的收益不是4100元,因為他只投資了14天,收益金額應該是100000 4.1% 365 14=157元。”民生銀行成都分行的一位理財師表示。
“哪家銀行的短期理財産品收益高,就把錢轉到哪家銀行去。資金轉來轉去閒置成本增加,最後收益反而不如購買一個同等期限的中期理財産品。”分析人士指出,投資者必須知道手中的資金到底有沒有流動性需求,不應盲目追求高收益的超短期理財産品。
理財提醒
清明小長假 “淘”理財産品要三看
本報訊(記者 王赫)今年清明公休日為4月3日至5日,股市休市時間從4月2日開始,比公休假期提前一天。週末和清明假期的重疊,給想購買理財産品的投資者帶來了一點麻煩。理財專家提醒:購買理財産品要“三看”。
昨日,記者走訪多家銀行網點發現,臨近清明假期,西安各銀行紛紛推出短期理財産品。記者在興業銀行和光大銀行看到,近期兩行發售的4天理財産品主要針對清明小長假,收益率均在4%以上,申購門檻也相對較低為5萬元。但是,記者發現,不同的理財産品發售週期、募集時間、贖回要求卻不盡相同。如某銀行一天理財産品只能在週一至週五申購和贖回,週末不能申購和贖回。而週期為4天的理財産品卻可以在周內任意工作日申購,直到起息日前賣完為止。
理財專家建議:清明小長假如欲購買理財産品,要特別注意清明期間各銀行週末理財産品有無做相應調整,申購前要做到“三看”。首先,要看看産品結構和贖回條件。其次,要看收益實現的可能性。第三,要看看産品的申購和贖回時間及期限。“做到這三點,才可以確保閒置資金既不浪費一天假期,又避免和其他投資‘撞車’”。